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引导及帮扶对策

2018-05-14 18:27王航英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敏贫困学生案例

王航英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学生所在家庭因贫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因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导致病情加重;因生活所迫去做重活、苦力导致受伤甚至致残;因家中急需用钱而贸然选择不安全的借钱方式导致家庭陷入严重经济纠纷等,而家中的变故往往对这些还未迈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是影响巨大的。本文通过对真实典型学生工作案例进行详细剖析,试图寻找相对切实可行的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引导及帮扶对策。

1 案例背景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学生所在家庭因贫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因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导致病情加重;因生活所迫去做重活、苦力导致受伤甚至致残;因家中急需用钱而贸然选择不安全的借钱方式导致家庭陷入严重经济纠纷等,而家中的变故往往对这些还未迈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是影响巨大的。如何通过高职院校学工人员的相关工作来帮助那些家中因贫困而遭遇变故的学生调整好心态,尽快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早日回到正常的状态,是高职院校学工人员普遍关切的问题。

2 案例简介

小敏系我院2013级学生,新生报到时由她的父亲在旁陪同,笔者当时作为班级辅导员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该学生一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遂在新生接待工作休息间隙与其进行了谈心聊天,了解到小敏的母亲在开学前不久刚刚因病去世,家中也因为长期为其母亲寻医问药而负债累累,小敏一方面沉浸在母亲去世的悲痛中,并觉得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她的弟弟和妹妹也要上学,作为长姐她应当站出来替父亲分担困难,不再求学;另一方面她在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渴望完成自己的学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上大学机会,所以小敏在聊天中告诉笔者,她的内心非常矛盾,虽然自己非常想继续求学,但家中的现状又让她觉得如果继续上学就是不懂事。在对小敏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后,笔者立即帮其申请办理了新生路色通道手续,帮助其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打消了她因为家中贫困而想放弃上学的念头,并经常找其谈心谈话,通过对小敏的观察发现她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做任何事态度端正、认真,班上的同学对其一致表示认可,于是任命她为所在班级的班长。随着时间推移,通过笔者的关注、学生们的关心,以及自己认真工作在班级获得的充分认可度,小敏脸上也恢复了属于她这个年龄应有的笑容。但世事弄人,在大一下半学期时,笔者发现小敏工作突然变得完全不在状态,整个人失魂落魄,遂将其叫到办公室来谈心,通过谈心小敏才哭着对笔者说,她的父亲因为长期从事重劳力活而病倒了,去医院随即被查出已是癌症晚期,没过多少天后便与世长辞,只留下家中三个子女相依为命。

3 案例分析处理

小敏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中非常常见,即“家庭贫困—父母生病或受伤—家庭更加贫困”模式,在倾听小敏的哭诉时,笔者也数次落泪,既心疼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居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连痛失双亲,又替这多灾多难的遭遇感到无奈和惋惜,在笔者的印象中,小敏的父亲极其朴实憨厚,待人真誠,脸上总共是挂着真诚而局促的微笑,这样一位父亲,为了能更好地抚养三个子女而拼命工作,结果却因为没有及时治疗疾病而抱憾离世,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笔者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来帮助小敏走出困境:首先,及时上报情况,稳住学生情绪。立即向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上报了小敏的特殊情况,并申请批假让其回家处理好父亲后事,在其回家期间每天与其保持通话和短信联系,不断的安抚情绪,并坚定地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告诉她自己一直站在她身旁,她绝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陪伴她度过最困难的阶段。其次,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在小敏返校后,笔者观察到小敏的状态依然非常消沉,于是联系了学院设置的心理空间为小敏做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其从专业的角度开解郁结在心中的情绪,防止其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第三,充分发挥资助工作作用,最大限度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在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笔者帮小敏申请到国家特困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暂时缓解了父亲突然离世带给她的经济窘迫。并鼓励她主动申请了系里电子钢琴房管理员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她经济上的补贴。并告诉小敏在未来的两学年记得要主动申请生源地贷款,这样就解决了她缴纳学费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发动身边同学给予关心帮助。在随后的时间里,笔者一直保持着对小敏的密切关注,动员班里的同学多多关心帮助她,只要院系有集体活动,一定大力支持她去参加,并时常提醒她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绝对不可以懈怠。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第二学年,小敏一举获得了二等奖学金、院级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渐渐的那个淳朴爱笑的小敏又回来了,在我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推介会上,小敏因自己长期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和获得过多项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被多家用人单位所青睐。在大三实习期间,通过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得知,小敏在岗位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对待孩子极富有爱心、耐心和同理心,对人对事总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不论是在实习生中还是在其他已入职多年的幼师中,都可以称得上一名佼佼者。在毕业后不久,小敏凭借自己的实力顺利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正式幼儿教师。

4 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4.1案例思考

笔者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在高职院校中这种因为家庭贫困而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非常的普遍,在每年的助学金工作评定时,翻看同学们提交的详细家庭情况信息,往往大致都是“老人年迈长期患病卧床,父母从事重劳力或务农导致伤病在身,家中因看病治疗债台高筑,家中子女众多经费开销巨大”等等,更有一些单亲家庭、残疾家庭,或案例当中所说的小敏这样的双亲亡故的孤儿家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元的,如中国传统封建思想中“重男轻女”想法导致很多学生家中的子女组合都是类似“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这样的模式;或者是因为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本身不高,又常年为了生计而奔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扎堆”的情况。而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名辅导员,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笔者深切的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竭尽自己所能的让这些孩子至少在校园中摆脱长期以来家庭给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许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并不能使学生的家庭贫困状况得到多么明显的改善,但至少我们可以保证让每一个孩子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退学、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过早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经济负担、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导致心理负面情绪过多无法健康成长。

另外针对此类因家庭贫困而遭遇变故的学生,笔者认为在处理过程当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即不要盲目的发起募捐活动,例如在小敏的案例当中,曾也有其班里的同学向笔者建议发起捐款,但笔者经过认真考虑后并没有采纳,因为小敏是一位自尊心极强,内心又比较敏感自卑的学生,对待她的帮助措施应该选取鼓励型、肯定型的方式,这样她才会在不觉得自己自尊心受伤害的前提下欣然接受大家对她的帮助,并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针对此类学生如果不考虑周全而贸然进行捐款,一旦让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会加重问题的严重度,会让受助学生觉得同学们是在同情和可怜她,导致其更加彻底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4.2工作建议

结合笔者实际工作情况,在处理与本案例类似的情况时,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怀贫困学生的心理情感。在与此类学生沟通谈话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帮助其正确认识贫困所带来的困扰,要在其心中牢固树立“贫穷并不是错”,没有必要因为家庭的贫困或某种变故而从心里觉得低人一等。

(2)鼓励学生树立远大成才志向。“扶貧先扶志”,比起在经济上对学生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帮助贫困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告诉贫困学生正是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比其他同学稍差一些,自己才要更加的努力学习,为自己拼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督促贫困学生认真学习,牢记学生的第一使命永远是学习,使其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4)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感恩。王明阳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正确看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帮助,知恩识恩,并能够常怀感恩之心,外化知恩之举,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抱有良好的心态。

5 总结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很多高职院校也许并没有世界一流高校的硬件设施,但在这些高职院校中却有着一批批极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学生工作者们,是他们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数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使得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脸上始终绽放着青春活力的笑容。对于贫困家庭大学生各方面问题的解决,相信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来说,只要时刻谨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最行之有效、最符合学生实际的解决之路。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小敏贫困学生案例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一颗珍珠的自述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