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5-14 23:39刘哲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古文文学作品高中生

刘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熏陶高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对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品质进行有效培养。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

在我国中学教育中,高中语文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熏陶高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对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品质进行有效培养,进而能对我国的素质教育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2 當前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状况

2.1高中生在对古文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学辅助工具书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借助古典文学作品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不过在学习古文过程中,很少有高中生会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学习古文,大多数高中生对有关教学辅助工具书过度进行依赖,如《高中文言文翻译》等。通过对教学辅助工具书进行参考,高中生才能够翻译和理解课本中的古文,并未亲自理解和品读古文,因此很难实现学生对古文进行学习的价值,严重影响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理解能力、鉴别能力的提高。

2.2高中语文老师没有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给予高度重视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非仅指高中生对古诗词名篇、教材中古文的简单背诵,还应包括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提升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在思想上能够产生共鸣,进而能够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有效汲取。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单仅仅将学生熟悉的古文基础知识、古文翻译方法简单教给高中生,意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但是针对古诗词名篇和古文中的传统思想感情,高中老师并未有效指引学生对其进行自主理解,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古文和古诗词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含义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3 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对作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必须要先对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对作者的整个生命历程进行深入了解。实际上,一篇文学作品的形成,这和作者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例如,高中语文老师在对李清照的诗词进行讲解时,一定先让学生们对作者本人进行深入了解,认识作者在各个时期中的生活实际情况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李清照在不同时间段中所创造出来的作品的内容、意境进行深入感受。一般来说,李清照的诗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其中,对于前期作品,主要抒写离别相思和自然风光,能够对李清照的闺中生活、个人情感进行充分反映出来;对于后期作品,主要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充分表现出作者在后半生生活中的孤独之情和惆怅之情。

3.2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针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在精心编排、精心选择后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美和质能够充教学不同文章中体现出来,教材中的古文和古诗词均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应对所有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深度挖掘,将讲课重心进行有效转移,使其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上。通过深入分析文章中蕴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以对深层次的文化视点进行深入探求。

3.3对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进行深度开展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数均为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过高中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接触并不多。此外,因为高中生在平时生活中,并没有较多时间和机会来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熟读,因此在对经典作品进行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常只是浅尝辄止。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教学中经典作品作为主要出发点,以点带面,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提高,使学生能够对作品的完整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找时间对原著进行熟读。与此同时,高中语文老师还应积极组织高中生来深入研究、分析经典作品,以便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4对汉语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突出

在汉民族中,汉语是我国的一种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时,一定要利用汉语独有的思维方式,对学习思路进行理顺,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到古典文学的精髓。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熏染传统文化底蕴,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文化素养。所以作用高中语文老师,应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能够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运用,以对不同文学作品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不断培养自身健全的品质,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六四中学校)

猜你喜欢
古文文学作品高中生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