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中分组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2018-05-14 00:15薛虹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温计分组成员

薛虹

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化课堂分组实验教学,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促进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探讨,抒发见解,主动地接受知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的重要体现,实验在物理课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改的热浪中,越来越多老师将实验带进了课堂,但达到可观的教学效果的却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认为研究实验教学以追求更为可观的实验效果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贯彻和实施教学大纲中要求操作的实验,还应该对这些实验进行开发和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物理应多开发分组实验,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促进每个成员主动积极地参与探讨,抒发见解,从而主动地接受知识,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谈如何优化课堂分组实验。

1 中学物理课堂分组实验的优化设计

物理课堂分组的方式对实验效果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优化中学物理分组实验的方式尤为重要。

1.1 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现象明显,方便学生操作与观察。我们一直提倡就地取材来进行实验,鼓励大家随时随地保持实验的习惯,并帮助学生克服对物理实验的无力感,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就开始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当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利用自己寻找的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时,他们的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这种兴奋会使他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中用蜡烛、易拉罐和保鲜膜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讲解《弹力》时,用硬纸板、橡皮筋、细铁丝、牙签自制弹簧测力计。

1.2 实验的趣味性强,要让实验现象给学生造成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力,使他们不由自主的吸引到小组学习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改进。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想想做做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的实验改为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杯中,观察水花四溅时学生显然更好奇和兴奋;在《温度》这一节中,自制温度计,把小瓶中的水改为酒精后大大加强了课堂实验效果;《汽化和液化》纸锅烧水的实验,把纸改成水气球后原理一致但操作更简单,带给学生的震撼也更大。

2 实验的有效实施阶段

这些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小实验如何在课堂的小组活动中开展实施呢?

首先是实验小组的成立。我们以4人为一组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合作实验小组,对组内成员编好1、2、3、4号,1号为组长承担小组的核心任务,并安排好物理实验课座位表,物理课前学生按座位迅速就坐。進行分组实验时,我们在前一天布置预习任务时下达实验任务给1号,实验任务的第一步是实验器材的准备,每个成员准备实验器材中的一件或几件。比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中,我们要准备的器材有大碗(或玻璃瓶)、橡皮泥、小石块、小木块等等,每个成员带好其中一件物品。小组成员在这种互相牵制和督促中能愉快的完成实验任务的第一步。

其次是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可参与,杜绝好学生全程操办,差生无事可做的局面。比如在《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这个实验如果由小组中的1号来操作,那么最理想的效果不过是1号变身成一位小老师边实验边讲解,而其他学生完全可以置身度外,走完一个过场。但如果我们以课件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做如下安排实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由小组中能力最弱的4号同学来操作此实验,那么他在实验当中,将会错误百出,再由2号和3号同学在实验中进行指导和评价,逐步纠正4号同学的错误。最后由每个小组表达能力较强的1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

在分组实验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情节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比如在使用《体温计》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情节《看医生》,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每一个成员的实验任务:2号扮演病人,1号扮演医生,3号和4号扮演实习生。小组任务:所有成员都先观察体温,记得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由4号实习生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腋下体温。医生在旁边指导,最后在全班汇报实习生的工作过程是否存在错误并纠正。约五分钟后由4号实习生取出体温计来读数,医生复核读数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再现了体温计的使用过程以及读数过程。在等待的这五分钟时间里,可以在课件中设计几道与体温计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3 课堂分组实验的设计来源

我们所选的分组小实验不仅取材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贴近于生活,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这些实验的设计和安排与中考命题点非常接近。近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填空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实验,他们既来源于生活又在课标要求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之外。由此我们把人教版物理课本中《想想做做》和《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的小实验开发成分组实验,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生活中的透镜》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我们把它开发成一个分组实验,安排在本课的引入部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在本课结束以后,这个实验还可以继续探究:利用无穷远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焦点附近的原理来测量焦距,理论结合实际从而实现了物理教学的意义。

另外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可以从一些教学参考书的小实验题中寻找灵感,比如,浮沉子的实验、利用手电筒平行光经过透镜改变光线的实验等等,勤于动手和动脑开发分组实验。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把单纯的理论灌输变为探究式教学,把外力强迫式教学变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手段,创造出朝气蓬勃物理课堂,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以兴趣为导向,积极主动的探寻物理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吉安三中)

猜你喜欢
体温计分组成员
两只挂钟
含汞体温计将全部退市
体温计
最强新成员
我家的新成员
咬破了体温计怎么办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课题组成员
测体温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