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

2018-05-14 05:19张浴凤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乐师韩愈古道

张浴凤

教材概述:

《师说》一文是韩愈散文当中一篇著名的论文,该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及择师的原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风俗的批判,倡导“从师而学”的从师古道。

教学目标:

1)了解《师说》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说论述的关于从师的道理。

2)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式。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联系当下,思考本文于当今的启示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区分理解作者说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及从师的标准等方面的观点。

3)结合《师说》写作背景,启发对时事之思考。

思路方法:

《师说》一文,饱含着作者韩愈对不良的从师风气的斗争精神,深刻地论述了关于“从师”的道理,本设计将段落顺序打乱,从学习难度由浅到深进行讲解:先看《师说》的写作缘由,再围绕“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展开关于“时”及“道”的讨论学习,最后再整理全文的议论方法和思路。

教学设计:

(1)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荀子的《劝学》,在学习生活当中,每个人自然会接触到的对象——老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老师”有关的文章,韩愈的《师说》。

关于“说”:“说”是古道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捕蛇者说》《马说》等。《师说》即可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生诵读课文。

尊重师长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之一,一代文豪韩愈为什么要写一篇《师说》来说明从师的道理呢?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4段,找出本文的写作缘故是什么?

——写给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伙子。

因为他:(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不拘于时,学于余。(3)能行古道。

作者极力称赞李蟠,说明了这种可贵的品质的缺失,故这样的人才难能可贵。那么当时的“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表格的填写。

(2)“不拘于时”之“时”

阅读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完成表格。

1)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自相矛盾,表现在?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了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结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通过以上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当下时俗怎样的观点?

——对当下的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学于师的批判。

那么,韩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提出要“从师学习”的观点的呢?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作者悲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能行古道之“道”

从师是否必要?何为“师道”呢?

1)何为“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为何要“从师”?——(1)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从反面论述从师的必要性。

4)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传道的标准是什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尚且“无常师”,遵从师道,何况是学识浅陋的常人呢?

(4)讨论探究

韩愈敢不顾流俗,“抗颜为师”,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说了吗?你敢对潮流说“不”吗?

板书设计:

《师说》

韩 愈

不拘于时(耻学于师)

能行古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乐师韩愈古道
滥竽充数
杉林古道
乐师
婉歌何寄
茶马古道
富翁和乐师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