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报告为什么不能立等可取

2018-05-14 13:42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石蜡溶剂切片

病理诊断可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在哪,肿瘤是否需要切除,切多大范围,切得干不干净,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切除等。那么,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病理报告,在患者看来总是来得很慢,不是“立等可取”呢?

大多数的病理实验室就像黑匣子一样不为患者所知,那我们就从标本送检到诊断报告来一探究竟……

标本的前处理:固定和取材

固定就是把新鲜标本放入10%福尔马林中浸泡,其作用至关重要。充分的固定是制作良好切片的前提,一般要求固定液量应为组织总体积的4~5倍,也可10~20倍。组织取下后应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大多数组织应固定24小时。

送检来的标本不一定要全部做成切片观察,取材就是按照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的组织块,以供制片进行显微镜检查之用。一般要求大小1.5×1.5×0.2~0.3厘米为宜,并详细记录取材过程,必要时对标本摄影存档。

“化学加工”:包埋、脱水、透明、浸蜡

包埋就是用包埋剂(通常为石蜡)将组织包埋成块的过程,只有经过包理才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度,才有利于切成所需要的厚度。为了让石蜡进入组织,就需要进行脱水和透明。脱水是借某些溶媒置换组织内水分的过程。目前病理科常用梯度酒精来达到组织脱水的目的。之后需要一种溶剂既能与乙醇混合,又能溶解石蜡,以使石蜡浸入组织块,这种溶剂目前病理科常用二甲苯,因其化学危害较平重,也有用环保透明剂代替的。在这一过程中,因水分被溶剂(如二甲苯)取代,其折射指数接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光指数,组织块变得透亮,因此称之为透明。最后,组织浸入融化的石蜡,就完成了组织“化学加工”程序。

“手工加工”:切片、染色

接下来就到了制片的关键过程——切片,就是用切片机制作切片的过程。切片要求厚薄均匀,平坦,无褶皱、折叠,无刀痕、裂隙、颤痕。切好的片子放入攤片机中,用载玻片捞起,沥水后放在展片机(烤片机)上烘烤,之后就可以进行脱蜡染色等处理。

染色后组织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便于诊断医师观察组织结构。除此之外,为显示细胞内外特殊化学物质(如含铁血黄素、黑色素、淀粉样物质、基底膜等),还需要进行特殊染色,比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固,至此切片的制作过程就结束了。

病理医师拿到切片后要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一组标本通常要看几十分钟。为了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凡是判定恶性活检的,有些医院病理科要求必须双人签字,最终出具病理报告。所以自标本送检之日起,一般3~5个工作日发出诊断报告,如需进一步检查(如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则需再适当延长时日。

(高国强、杨江辉/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石蜡溶剂切片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制作雕花玻璃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5G网络切片管理架构设计探讨
干洗是什么
浅谈大型榨油厂地下溶剂库选型
泡面桶里有石蜡?
方便面含石蜡 厂家答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