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外的功夫

2018-05-14 17:09王豫刚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资产内容

王豫刚

无论是从业绩还是从规模角度,高毅资产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当下最成功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之一。高毅资产的起点本身就是一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难以企及的,14座金牛奖的光环足以将人“闪瞎”。当然,作为一本公关意味很强的出版物,《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在经过必要的合规处理后,其内容还是足够有诚意。作为同行后进,本人也只能带着羡慕嫉妒恨的酸气,认真拜读,试图从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

几年以前,高毅资产创始人邱国鹭曾写过一本《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记录的是他個人的投资心得,而这本《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则划归为高毅资产的作品。尽管分为思想篇、实战篇、成长篇,但其中内容多有重叠,如果在出版之前不是简单结集,而能够进一步地加工编辑,相信本书的整体性和可读性会更上一层楼。如果重新梳理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并以个人风格来归类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主流基本面投资策略的代表邓晓峰;长期基于基本面,而短期又能根据市场状态及时调整,从而进行“自上而下”配置的孙庆瑞;更多地从企业自身战略空间出发,试图发掘伟大企业的卓利伟;以及在残酷的散户淘汰赛中攀上顶峰,长于“断舍离”与逆向投资的冯柳,他们各自的共识与所长。

本书的第一部分(思想篇)是对高毅资产整体投资思维框架的概述。非常难得的是,卓利伟的两篇作品与王世宏的一篇作品,都将自己的研究框架和对研究工作本身的思考展现出来,这对正在从事买方投研工作和有志于从事这一职业的读者大有裨益。

《行业周期的判断和投资思路》一篇,内容略显言简意赅,实际上其中很多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展开思考的。而作为管理固定收益产品出身的孙庆瑞,其“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的决策方式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实战篇中,《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与《当我们谈论公司时我们谈论什么?》两篇文章都具备启发意义,而两篇年度策略采用“围炉夜话”的形式,也颇给读者启发。在最近红极一时的《原则》一书中,瑞·达里欧阐述了桥水基金所秉持的“极度开放”理念,而本书中折射出的高毅资产内部开放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其成功的必然性。

冯柳的思维模式与其他几位有一些显著的差异,这在本书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第二部分(实战篇)的几篇文章中,其不同寻常的思考角度值得读者反复体味。“回顾我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偏见”,能够有这样的认知水平,取得出众的投资业绩也就毫不意外了。

而在《投资中我们为何甘愿又“蠢”又“饿”》这篇文章中,黄远豪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人性的缺陷如何影响投资绩效?他举出了股票与彩票、股市与赌场之间给人的相似感觉,得出了“稳定性、可重复性、可持续行”才是一个投资方法应当具备的三个良好属性。换言之,要想实现良好的长期业绩,日常投资实践中的灵光一现或是惊心动魄应越少越好。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完全按照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照方抓药”可能并不现实,就算对小微私募机构来说,要想获得高毅资产这样的研究深度,其成本也是相当惊人的。但对我而言,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反而是来自,将自己代入提问者的角度,思考会问台上的几位演讲嘉宾什么样的问题,而自己如果面对这样的提问,又会如何回答。这样反复揣摩,便可以反思自己的投资思路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

或许这就是“日当三省吾身”吧。

(作者系北京益安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资产内容
专利资产全寿命管理模式探讨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