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态下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

2018-05-14 10:16朱新敏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街巷活力

朱新敏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同样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既不能让其默默无闻,也不能通过重造古城、古街等手段过度开发,矫枉过正。本文通过分析山海关街区建筑、传统街巷的保护与更新,浅谈基于新常态下对于我国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以及恢复街区活力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建筑;街巷;活力

1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经历了由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新常态”的态势,在这种新态势下,对于城市规划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而对于历史街区我们同样应该反思,近些年我们以“保护”“开发”为口号,造古城、造古街的运动风潮是否是对历史街区该有的尊重。

对于历史地段,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假、大、空”的仿古再造与历史重现,或者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化的过度旅游开发。而是要回归城市、街区、街道的本质,历史地段要受到特殊保护,同时其也是组成城市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本文将以山海关部分历史街区为例,浅谈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2 更新改造的思考

城市历史地段是城市功能、结构的一部分,但历史街区在其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空间体系、社会结构,保存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印记,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不是将其原有的层次结构、地缘属性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引入我们的规划方法,管理政策等,使其空间环境、运行系统得到升级,满足现代居住、商业等不同功能的需求。

对于城市的功能、结构我们要发展,使其符合时代潮流,对于历史印记我们应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与保护中取得平衡。应做到街区依旧是那个街区,只是融入了现代社会。

2.1 建筑保护与更新

山海关历史街区中,清末、民国年间的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将近一半,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后,历年都会有相应的建筑新建改建,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关系不清、缺乏立法等因素,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已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新建、改造等因素,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受到较大的影响。

建筑是历史街区中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规划重点是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同时体现历史街区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层次感。

2.1.1 历史建筑

对于历史建筑,应采用修缮的保护方式。具体措施包括修护、恢复损毁部分,修补残缺部分。原则是修旧如故,尽量修复到原貌,包括外立面修补,结构、屋顶、墙体、门楼的维修等。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同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在不破坏建筑结构、风貌等元素的前提下,应加快对于历史建筑的修复,修复后的建筑应满足合理的抗震、防火标准,有可能的条件下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等,同时应使建筑在较长的时间内拥有适应性。应保持建筑使用功能的延续性,不应随意及反复的改变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建筑原有功能丧失时,在保证建筑结构、外观不作出改变,同时在取得合理论证的前提下,才可以改变建筑的使用用途,以免对建筑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1.2 非历史建筑

不同时期的建筑能够反映一个街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看作一个街区的年轮,对于改革开放后的建筑,只要不与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建筑形式有较大冲突,都应按其原貌进行维护、保护,不应该为了使整个街区看起来整齐划一,而单纯的、机械的对建筑外貌改造。

2.1.3 新建建筑

街区内由于功能需求,需新建建筑的,应延续整体风貌,控制建筑体量、高度、色彩等,同时应体现现代特色,而不能一味地制造假古董,建设仿古建筑。

2.2 传统街巷保护与更新

山海关历史街区内部道路多为历史街巷,街区内部道路狭窄,应从历史街区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其道路交通。同时通过对街巷的尺度、周边环境进行引导,来展现和发扬历史文脉。

2.2.1 街巷肌理的保护

延续街区原有的整体空间关系,保护街区内胡同式路网的格局,及其所围合的清代与民国年间风格独特的院落空间,传统街巷应按照原样进行保护,延续街巷肌理,维持原有空间格局,延续街巷走势,加强街巷空间串联组织功能。

部分街巷保存有较完好的石板路面,应尽量采用原有的传统石板路的铺砌形式,同时应注意地面铺装的砌块大小与铺装面积、砌块拼缝宽窄、周围建筑环境的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2.2.2 街巷尺度的保护

由于历史街巷形成于清末民国年间,缺少对于机动车的考虑,街巷空间都比较狭窄,交通通行能力较弱,应尽可能少的将城市交通引入街区内部,道路交通以低速缓行为主,不以提高车速和机动车通畅性为目标,只需适当改善交通需求能力以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重点保护区域可划定机动车禁行区。

严格保护街区内历史街巷的空间尺度、空间限定元素,禁止随意扩展道路宽度,同时控制两侧建筑高度,保持其一层的建筑高度,禁止建设及加建两层以上的建筑物,保持现有的高宽比,维持北方胡同似的街巷空间,恢复历史街巷的尺度空间特点。

2.3 恢复历史街区活力

历史街区是城市功能组成一部分,街区内生活也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同样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历史街区不能单纯的保护物质方面的内容,忽略了人的诉求,导致街区空空荡荡,最后只能像个展览馆一样供后人参观吊唁。

2.3.1 人口调整

历史街区维持一定密度的人口有利于保持街区活力,原住居民延续了历史街区传统的生活模式,保留适当的原住居民能够延续历史街区文化传统以及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对于展现真正的古城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维持传统的街区氛围,对原住居民不宜作过多的干预。

为解决房屋空置状况,可以以保护街区、建筑原貌为前提,丰富产业业态,引入休闲产业,对传统产业创新,吸引年轻以及高素质人口进入,提高历史街区人口素质,为街区发展带来新的思想。

2.3.2 丰富旅游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反映了明清时期山海关民居特色,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而现状山海关游客的旅游方式主要是对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等旅游景点的观光游览,而缺少与历史街区互动。应促进历史街区旅游的发展由原来的单一的、低端旅游向体验式深度旅游拓展,从历史街区与古城其他区域的差异化特色出发,展现原汁原味的古街区,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山海关古城中最能展现传统民居风情、延续古城生活文化氛围的旅游休闲区域。将旅游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将游客由传统景区向历史街区的生活、文化延伸。

通过对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引入新的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功能,引导游客更好的了解山海关古城,如山海关古城民俗博物馆、山海关民间艺术中心、山海关传统民居建筑博物馆等都是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发挥空间功效,同时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选性。

3 结语

历史地段是我们历史文化遗产中宝贵的财富,我们既不能将其原地封存,禁止任何改变,也不能过度开发,破坏原有内核。在“新常态”的环境下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对于历史街区要保护与开发并举,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运用科学的可持续的规划理念對历史街区进行更新、保护,为明天的城市,保留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1] 小林正美.再造历史街区——日本传统街区重生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嵇雪华,庄建伟.提升街巷特色,彰显水城内涵——苏州古城传统街巷与地方文化融合[J].城市规划,2014(5).

[3] 殷景文,钮卫东,许业和.优化人口结构,恢复古城活力——苏州古城人口发展引导研究[J].城市规划,2014(5).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街巷活力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活力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