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就在我们身边

2018-05-14 18:41李庆东
科技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反物质物质

李庆东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我们世界存在“物质空间”和“反物质空间”进行框架性猜测和初步论证;本着科学的态度,尽管本文观点太过超越想象或生涩,让人无法理解,在此强烈要求各位读者不要主观去接受或认定;本文的主要读者是科学研究人员,只有通过实验论证,那么下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才有可能;如果说在物质世界,我们感觉无所不能的话,在反物质空间,我们防御能力等于零。

關键词:我们的世界;物质;反物质;物质空间;反物质空间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由“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组成,先不讨论“精神领域”是否存在的问题,我们先从几方面分析一下我们的世界

1 人类的第一要务

这个问题跟主题关系不大,但我还是把它放在了第一位置,原因很简单,非常重要,这也是我考虑我们世界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人,包括延伸的企业,国家,第一要务都是“生存”,甚至包括动物及植物,因此,在我们世界中,构成了血腥的战斗主史,与人斗,与大自然斗,和平时期只是换成了竞争,同时,在精神领域形成政治战斗史,出现各种思想。地球的主体是人,所以地球也赋予了同样的主观生存意识。

1.1 从知识体系认识当今世界

大千世界(物质世界)的知识体系根基就是“逻辑”,“逻辑”推导万物,万物遵循“逻辑”,当发现未知的“反逻辑”时,无论是早期的神论,还是现在的知识体系完善,目的都是为了遵循我们的“逻辑”,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因此在不断发展完善。

在这种体系下,不存在创造的可能性,一旦不符合逻辑,首先是触发逻辑判断。而创造,则来之我们大脑的“精神领域”(大自然也在不停创造,但已经被我们知识整成了“逻辑”),这是一个“反逻辑”的体系。

最后我们的世界形成了“逻辑”和“反逻辑”这两种知识体系混合的世界。例如,建筑形体是“反逻辑”的,但它能屹立在地球上,必须符合“逻辑”,其中包括力学、材料学等等知识。然而事事总有意外,例如

1.2 孤独的“万有引力”

当我们讨论地球与月亮时,会说到“万有引力”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但我们单单提地球时,只有大质量产生的“万有引力”,没有“能量守恒”。力是相互作用的,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于我们空间,反之,空间应该反推地球一个“反万有引力”,但事实是没有,就像亚当和夏娃,真是孤独的“万有引力”。这类例子很多,由此,产生了我的一些假设,稳定的反物质就在我们身边。

2 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

2.1 空间理论

我们的大世界,由稳定的“物质空间”和同样稳定的“反物质空间”组成,是两个基本重叠的空间构成完整的世界。

两空间时间是统一的,三维坐标严谨上存在细微的偏差,即各自原点为最小的一个粒子的“正”、“负”粒子而出现的偏差。如果用二维世界形容,就好比照片和底片的关系,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如果都能看到,很像立体电影的场景,有点重影的感觉。如果三维坐标居中合一,我们只缺少一个维度就能完整看到全部,就是说,第四维并不是时间。在实验论证前,我们继续完善框架理论推测。

2.2 物质绑定与分割性

稳定的物体下,“物质”与“反物质”存在绑定关系,即我们人站在地球上,由于物质绑定原因,哪怕“反物质空间”全空,我们世界的“反物质”形体也不会出现飘散或分离的现象,这是稳定结构。

同时,由于这是两个不相容的空间,物质只能与物质反应或碰撞,反物质亦然,理论上不存在“物质”与“反物质”碰撞的可能,除非放到一个空间中。所以,想在当前世界中看到大量反物质,除非两空间崩塌融合,最终形成新的“物质”、“反物质”空间,那么,通过时间轴看历史演变过程,在天文望远镜有可能会发现这种现象。

2.3 物质及反物质循环

在已知的知识体系下,我们的“物质空间”存在循环,存在“能量守恒”,“反物质空间”也遵循这一体系,但进行的是反向循环,即同步出现负能量变化,变成了“负能量守恒”。

2.4 反物质质量为负

在我们看到的“物质空间”中,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100,那么,在“反物质空间”,质量为-100,这是一种平衡,姑且叫做“大能量守恒定律”,即“物质”变化同时伴随“反物质”变化,能量无论变化与否应该一直总和为零,即大能量守恒=能量守恒+负能量守恒=0。

因此,地球在“反物质空间”也存在“万有引力”,但由于是负质量堆积产生的引力,正好跟“物质空间”相反而已,最终形成真正的“能量守恒”。

2.5 物质运动及反物质运动

在“物质空间”,速度一致的两物体,Y轴出发的100质量的A物体与X轴出发50质量的B物体在原点碰撞,B物体返回X轴的距离更远,在“反物质空间”,变成了-100的-A反物质与-50的-B反物质碰撞。

既然是两空间,排除中性粒子,那么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存在“物质”与“反物质”非绑定的可能性,即出现类似“纯物质”及“纯反物质”的情况,尽管还是配对互补性质(能量守恒),但两者相互运动却互不干扰。

那么会出现有趣的假设,如果在“反物质空间”-100的-A纯反物质,在“物质空间”非绑定,让-A,-B在反物质界发生碰撞,那么,在“物质空间”,B会发生莫名的漂移,譬如科幻的飞碟,一种“反重力”现象。

2.6 人类的大脑

由此推断,我们的大脑也存在“物质大脑”和“反物质大脑”,其中“物质大脑”负责“逻辑体系”及类似硬盘存储,“反物质大脑”负责“反逻辑体系”,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且,我们大脑正好有一种物质存在非绑定性质,“反物质空间”中的这些反物质用于“形象思维”造型,在“物质空间”,他们被固定在身体范围内(应该在大脑中,量不小,能自由穿梭),但作用肯定也特殊,由于非绑定特性,它本身质量会显得较重,但密度也很低,在大脑中能够轻松穿梭(“反物质”部分在我们身体能自由穿梭),应该比较容易发现。

3 实验论证

由于在稳定的结构下,“物质”与“反物质”存在绑定关系,任何实验都同步执行,无法证明“反物质空间”的存在。但是人恰好有一物质存在非绑定的特例,这就出现验证的可能性,下面进行实验阶段:

实验一(S1)物质认定实验:

A、我们觉得我们思维很快,等同于光速,我们能快速地思考各类问题,比如语言组织并演讲,那么,写下你最熟悉的三人姓名,心中默念,这是“抽象思维”,或许是在直接读取大脑记忆(相当于读硬盘),大脑会选择最快的方式进行,而且半天都不累。

B、现在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一个个轮换复制出这三人的脸部形象,觉得清晰了再下一个,然后逐渐加快;

(1)你会发现最清晰也是模糊的,这是方便我们想象;

(2)加快后会越来越模糊;

(3)转换明显有释放的过程;

(4)不能太快了,不然感觉会疯掉,除非转换为抽象名字;

(5)不能持久,很快你会觉得精神疲劳;

(6)每人选一种脸部特点进行想象,发现这部分会夸张,画出来就是漫画;

(7)位置就在额头内部,即大脑前区(二郎神的天眼位)。

这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它跟“抽象思维”相比,会觉得非常慢,因为整个过程,需要另一种物质辅助并调动它,这需要能量,或者说负能量,这就是非绑定的“反物质”,对应的,大脑存在非绑定的“正物质”,只是老老地束缚在我们大脑或身体中。在“反物质空间”这种反物质不仅用于“形象思维”,可能是因为密度较低,所以它也会在身体内部无障碍地乱跑,模拟身体无痛觉神经部分的痛觉等各种感官反应,告知你身体某部位的不适,这也是病痛引起的焦虑、抑郁症的根源,很神奇的一种“反物质”。

实验二(S2)阻力实验:

A、将两手放在脸部前方,两手间距二、三公分,与脸部距离任意,或者10公分吧,让思维关注其他事情,比如读书、聊天等,半分钟后两手慢慢分开,无特殊变化。

B、继续上面的步骤,闭上眼睛,将思维集中到你的手上,半分钟左右,会发现手要左右相向移动变得吃力,仿佛有吸力,继续感悟它的话,很像手放到水中的感觉,根据思想集中程度,会略有变化。

C、继续B的实验,当发生移动吃力现象后,双手同时移出该区域,这种感觉瞬间消失。

初步结论:

(1)有物質堆积到了我们手附近,让我们有种在水中的感觉,要么堆积后密度较大,要么负质量较大,雾的密度和质量,我们手是无感的;

(2)我们眼中看到的物质世界从没发现过这种物质,这种堆积,肉眼都应该能发现,很明显,这是另一空间的“反物质”的堆积;

(3)这很可能是“流体阻力”或“空间阻力”,由于“物质”与“反物质”绑定原因,无论在“反物质空间”是否有触感,这种力通过绑定传导,在“物质空间”都会体现,所以我们的手能明确感觉出来。

(4)这是由我们思维集中造成的,很显然,这是我们“形象思维”粒子离体了,跑到了手的附近,又由于我们无法精确定位,只能进行模糊定位,产生了堆积现象。

实验三(S3)仪器实验: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尽管已经做过相关实验,证明实验物体都存在反物质,但属于简单类型,因此不在此进行误导。

根据“物质”与“反物质”绑定原理,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实验验证,通过大脑控制这些自由粒子进行与其他物体的反物质碰撞实验、阻力实验等,其同步绑定的“物质”必定出现反应,也可以进行“反物质”碰撞让“物质”显形实验查看堆积范围,为了实验准确性,也可以在大脑之前隔块玻璃,从而验证“反物质空间”的存在,但该物质可能单体密度极低,穿透力很强,需要堆积才能产生效果。在“物质空间”,是绝对不会发现有物质堆积的,因为这部分的正物质被老老地束缚在自己的身体范围内了。

注意,这种实验每人情况会有不同,主要是集中精神,想象把东西移到想实验的物体上,可以先进行S2实验练习,一般20秒左右会出现变化。

4 后记

我们能看到“物质世界”,我们也发现了不稳定的反物质,其实,还有个稳定的“反物质世界”等待我们去挖掘。

如果我们的世界是两空间构成,那么,就存在崩塌的可能性,会是自然崩塌?科技发展崩塌?还是其他可能的崩塌呢?宇宙中有此现象,不排除我们世界也会发生,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

本来打算写些气功、风水、阴阳、焦虑,抑郁等的解读,后来发觉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只能造成我让大家主观接受的假象。经常看到娱乐节目中涉及风水,主持及嘉宾一脸不屑的表情,句句带刺,因为实在是“反逻辑”的(当然风水师也比较可爱,大谈物理学,想往逻辑上做挣扎的无奈表情),最终我还是偃旗息鼓,删了,不过如果该猜想成真,焦虑,抑郁症状者有福了,技术进步后,心血管堵塞之类也能不开刀手术进行疏通了,最后,我保留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本文的结尾。

举头三尺有神明

“形象思维”粒子这种“反物质”,量比较大,而且,大脑对这些“反物质”的控制,必然存在向心束缚力和运动的控制力这两种力量,同时,这些粒子因为密度很低(参考氢气),这样方便在身体内穿梭,那么,当放松使粒子基本不受控制力影响的情况下(未系统练习过的大部分人),这些大量的反物质会聚集在头部的上方某一个高度。

而且调用这些物质也不会全部,因此会不断出现上下跳动情况,最终的情形就像一缕烟徘徊在我们头顶。“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我不确定这些低密度的物质能不能通过堆积而在“反物质空间”显形能看到,不过也足够我们思考了。

猜你喜欢
反物质物质
银河系可能有反物质星
反物质世界去哪了?
超强超短激光器
超乎想象的“反物质炸弹”
专题III物质的化学变化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威力超大的反物质炸弹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超乎想象的“反物质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