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5-15 07:15王艺瑾何吉敏
饮食保健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性化意义医疗

王艺瑾 何吉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的质量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逐渐被各行各业所重视,其中人性化服务逐渐成为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性化服务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其具体含义较为广泛,其中医疗人性化服务主要是指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生理上的治疗,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及精神上的尊重,可以说他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患者的客观需求,更是医疗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还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具体体现之一,此外它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相关文献显示[2-4],近几年来,人性化服务理念被广泛应于临床护理,并体现出一定护理优势。基于此,笔者将其应用到心脏介入术护理中来,观察其应用价值并做简要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于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8-70岁,平均45.15±2.55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47.25±3.1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1.2 入选及排除标准:①符合心脏手术介入指征;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除外;③昏迷及病情危重患者除外;④涉及其它专科疾病转科或请专科医师会诊患者除外;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变化。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总分100分,其中≧90分为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数=满意数+较满意数;抑郁及焦虑评估参考《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中的自评量表[5];生存质量变化评判参考SF-36健康调查表[6]。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介入术及护理前组间对比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及护理后组间对比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介入术及护理前后组内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组内前后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其中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88%,对造组总满意率为81.25%,二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失眠、尿储留、低血压、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术后出血、穿刺局部血肿、局部感染及急性心脏压塞的差异不明显,P>0.05,无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介入术及护理前组间比较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及护理后组间比较生存质量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介入术及护理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3 结果

众所周知,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除了医疗关系之外,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关系,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是组成社会关系的个体,因而笔者认为当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其目的除了治疗疾病之外,还应包括调动尽可能多的社会因素来解除、预防或改善其病情发展、变化及预后。人性化医疗服务正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采取综合方式干预患者病情[7],使其生理及心理上均得到治疗,从而更好地帮助病情恢复,这也是当代医疗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之一。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表1~表4),接受针对性人性化服务的患者与未接受的患者相比较,心理状态自评差异、服务满意度差异及生存质量差异均显著,此外可疑受心理干扰的心脏介入术并发症如失眠、尿储留、心律失常等差异亦显著,而术后出血、穿刺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这证明了接受针对性人性化服务的患者,其心理健康受到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干预,在其生理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其心理治疗质量的提高,也证明了人性化医疗服务属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总之,人性化服务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需指出的是,由于人性化服务含义较广泛,且因其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而其除了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有较高要求外,对医护人员的配备也存在较高的要求。然而有关文献显示,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一定医护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8-10],例如一个护士需要分管多个病员的护理工作,其工作精力受到分散;此外,适合一对一医疗服务的家庭医师医疗模式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开展[11],尚不成熟,因而其人性化服务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实施和进一步开展尚需要更多同仁共同参与探讨及优化。

参考文献

[1] 程荣尧,何延政.医疗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258-259.

[2] 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

[3] 赵亮.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132-134.

[4] 陆秀凤,章敏,金琦.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7,55(3):146-149.

[5] 张明园,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61-187.

[6] Ware JE Jr,Sherbourn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6):473-483.

猜你喜欢
人性化意义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