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让爱在困难百姓中生根

2018-05-15 09:43锡慈
慈善 2018年1期
关键词:刘云一米阳光残疾人

锡慈

种下一颗微小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在合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绿树。2017年,无锡市慈善总会共计投入170万元资金实施“与爱同行进社区”,共对锡城30个社区项目进行自主,实现精准化帮扶生活、就业等遭遇困难的市民,让他们重振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目前,这些项目均已结项,取得不错的效果。

“与爱同行”让困难家庭增收增能

“与爱同行”困难家庭增收增能扶贫工程以无锡广瑞路街道慈善爱心大院和爱瑞坊社会工作室为基地,以困难家庭增加收入、服务对象个人增能为目标,以技能培训、订单式生产、义工义卖等创新模式运作。

项目服务对象为广瑞路街道辖区范围内贫困低收入以及无收入的残疾人群体、困难家庭人员等共30人。最近,智力残疾人小朱、小张平生第一次拿到了工资,非常兴奋。他们很早就要求家长送他们来上班,半数以上已坚持近7个月。79岁的敖阿婆,2016年老伴儿去世,跟着女儿从江西老家来无锡养老,看到癌症恢复期生活困难的女儿每天在社区参加项目活动后,自己也来尝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她说这里既有人说说话,又有事可做,还能为女儿减轻负担。

随着困难人员的工资收入日益提升,爱心大院吸引了近百名周边的残疾人、低保户、困难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待业青年前来尝试,最终有20多人长期坚持在做。目前健全人日均收益60元左右,老年人日均收益40元左右,动作较慢的残疾人日均收益15元左右。

雨后有彩虹,一米阳光也精彩

扬名街道的“雨后彩虹”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帮扶项目和“一米阳光”助残服务项目以及低收人家庭闲散人员就业帮扶项目,是慈善总会资助的另一个项目。

“雨后彩虹”项目运作于扬名街道残疾人之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他们融合各类资源,不断丰富项目内涵。为辖区低保对象提供两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每月2000元的收入。目前已有3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

“一米阳光”的实施主体芦村社区,服务群体是20?45岁轻度智力残疾者20人。项目针对前期对智力残疾者调査的需求,以“社区+义工”的方式,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尽力纠正或减少残疾人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预防复发,恢复和提供残疾人的部分社会功能。此项目己开展了残疾人包粽子,以粽传情和手把手教烘焙,助残疾人就业。

低收入家庭闲散人员就业帮扶项目实施主体五爱社区,项目收益群体是社会低保、低收入家庭闲散人员,涉及6户家庭和15名家庭成员。他们主要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善,引导服务对象塑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自我价值感,让服务对象重新融入家庭和社区、社会生活。同时,不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形成精准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帮助相关人员学习劳动技能,回归社会,帮助其家庭回归正轨。

“怀抱理想,圆梦驿站”让创业梦想成为现实

在惠峰社区的自助项目,通过一整套的扶持,让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实现了人生转变。惠峰社区困难大学生刘云(化名)从小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缺乏母爱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大学毕业后融入不了社会,找不到工作。党了解到刘云有创业意愿后,社区立即成立项目小组,社区工作人员先为其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

随后,社区邀请刘云参加“创咖倶乐部”与“起航导师”,并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田经理结对。根据刘云的实际情况,田经理通过实地考察,为其建档立卡,拟定创业方案,一对一解读金融知识与创业方案,并为其申请专项资金等。创业导师田经理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内向的刘云,最终考虑到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他决定在惠峰新村开一家面馆,一边创业一边照顾老人。

“创咖俱乐部”的成员从选址找店面,装修布置到申办营业执照,从宣传策划到如何包馄饨如何下面直至开店营业,为刘云提供了多套方案。刘云的创业成功,激发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创业热情,大家纷纷前来报名加入社区创业队伍。

惠峰社区通过转变扶贫方式,通过项目化资助,进行一对一帮扶援助,将导师请进来,让失业人员走出去。“变输血为造血,变给钱为给创业机会”,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资助到人。

在帮助事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对每位想创业的人员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跟踪走访服务,确保每位失业无业人员能够得到有效帮助。

猜你喜欢
刘云一米阳光残疾人
民警查逆行,他突然说自己杀了人
测试
牙医很忙
一米阳光
我骄傲
汉字新解
神秘的房东
买走你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