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看山近处看海

2018-05-15 08:34艾贝保·热合曼
回族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海子乌鲁木齐

(维吾尔族)艾贝保·热合曼

乌鲁木齐离海洋最远,却离山最近,这个山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山。天山是新疆南北疆的分界线,山体浩大,绵延千里,一座座高耸神奇的皑皑雪峰,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水资源,滋润了广袤大地,养育了芸芸众生。

我们之所以说离天山最近,一个最充足的理由,就是我们这座城市开门就见天山。而那座本身就像一个巨大“山”字的博格达雪峰,无论你置身于任何一个区域,都能抬头望见她那顶天立地的高贵身影。正是因为海拔的高度,才决定了山体的赫然和醒目。不过我们也非常清楚,耸立在眼前的山脉,看似很近,实则很远,所以才有了“望山跑死马”这样一种说法。就以达坂城为例,过去属乌鲁木齐县管辖,因为我当时在县政府工作,几乎跑遍了达坂城的山山水水。包括最近的柴窝堡乡白杨沟村,最远的阿克苏乡大河沿村。柴窝堡白杨沟地处天山深处,乘车走312国道,到柴窝堡再往东,一条柏油路一直修到山坳里的石灰石矿,沿路都是拉运矿石的重型卡车,呈现出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站在白杨沟沟口向西望,西山边山脚下一片水域泛着银光,那就是柴窝堡湖,一个乌鲁木齐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路过柴窝堡朝东看,先是一片戈壁,植被不算多,也长不高,可是牲畜却不少。最常见的是一群一群白云一样游动的绒山羊。遇到市场行情好,山羊绒可以卖上好价钱,因而这里的牧民都喜欢养绒山羊。还有就是骆驼,有时候七八峰一群,有时候大大小小几十峰,或相拥在一起四处张望,或分散开低头专心吃草。我最喜欢秋天的骆驼,膘肥体壮,高大漂亮,尤其背脊上肉墩墩的两座驼峰,忽闪忽闪的,储存了整个一个冬季的能量。继而再向上面望一望,就是一个山口,道路像一条锥线,先窄而细,后宽而广,扇面似的从山坳伸出来。之所以叫白杨沟,最突出的就是沟口一棵棵粗大的白杨树了。春夏树叶葱绿,深秋一片金黄。继续通过树梢朝远处看,山体呈现出一片一片白色的断面,那就是一个个石灰石矿了,而白杨沟村民的生活来源,除了绒山羊,就是开矿。

果真一深入就具体。先是山体由先前的铁青色,逐渐变为满目绚丽多彩;路两边绿草花卉,高高矮矮,错落有致,相互陪衬;路往下是河床,除了白杨树,还有榆树、梧桐和松树,透过树林,河水呈蓝绿色,翻滚着白色的浪花。侧耳倾听,哗啦啦的流水像弹奏的琴声,荡人心魄。这个时候抬头望山,两边山峦起伏,绵延向前,像是两条巨硕的臂膀,从身后伸过来,在天尽头再合拢,把一条沟谷整个搂抱在怀中。实际上所谓的天尽头,就是牧民的冬窝子,向阳,窝风,水草丰盛,最适宜牲畜过冬。那一条溪流太漂亮了,沿着河道生长的各色林木太诱人了。头顶那一片天空,时而碧蓝深邃,一望无垠;时而云若白絮,随风飘游。那种静时就像止水风平浪静的泰然处之,动时则如画师挥毫泼墨的妙笔生花,不是亲历其境,不是把自己融会贯通在山的巍峨、水的灵秀、树的繁茂、草的清香。哪怕是一座毡房袅袅升起的炊烟,一群群牧归的牛羊晃悠悠从马路上安然穿过,一个怯生生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一群陌生的访客,那种感觉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曾经到过大河沿村,不过那是春季羊产羔的时候,房子不算多,羊圈也很简陋,里面阴冷潮湿,母羊和羔子都受不了。冰雪消融之际,最怕天气变化,遇到刮风下雪,很容易造成灾害,所以当时经常动员农区支援牧区,最急需的自然是饲草。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大河沿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到现场实际考察,不知所以然。今年夏天,受达坂城朋友之邀,故地重游,才切身感受到冬夏两重天,旧貌换新颜。我们去时走的是南线,也就是红山嘴子、月牙湾这条线,一直顺着山根走,沿途先经过农区,到了戈壁草场就是牧区。和先前相比,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到了戈壁草场那一带,柏油路就像一条油亮的河流,长远耀眼,也很平坦,坐在车上一点也不难受,却总觉得眼睛不够用。先是一片油菜花,黄莹莹,脆嫩嫩,车上人都嚷着快停车。这么好的景致不能错过,拍几张图片,微信朋友圈上晒一晒,别人肯定嫉妒羡慕恨呢。于是纷纷跳下车,一口气跑到油菜地边,先美美地饱览一番,感叹一阵,然后意犹未尽,鼻子凑上去嗅一嗅,伸手再抚摸一会儿。这才选择最佳拍摄点,摆出各种姿势,一张又一张地拍个没完。问题是刚走出去不远,又是一片玉米地,长得比人高,结了好多玉米棒子。尤其几个农村出来的朋友,看到这么漂亮的庄稼,仿佛又重回到过去,触景生情,激动不已,甚至放声叫了出来。最稀奇的是一片荞麦花,高高细细的红色茎秆,菊花一样白白的花蕊,窄而长的绿叶,即便是农村孩子,或许吃过荞麦面,但也不一定看到过荞麦花,高兴得不得了。而到了月牙湾那一带,大片地的羊角葱、胡萝卜,爬上墙的南瓜秧、篮球大小的南瓜,都成了捕捉的目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牧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路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远处牧人的家园,散落在旷野的牛羊,一簇簇蒺藜墩子。紅的紫的白的果实,野的郁金香金黄色的花,绿的沙葱粉白色的花,还有一棵棵零星生长在戈壁深处的榆树,就像一个个卫兵,看守着大草原和牧民赖以生存的牲畜。道路到了这里,逐渐变成一个慢上坡。今年雨水好,草也长得旺,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绿色,山势平缓,风吹草动,天高地远,视野开阔,心旌摇荡,可谓不虚此行。真正到了大河沿村,才发现面貌焕然一新。过去低矮的土房子和棚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牧民新居,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的辉映下,格外耀眼,令人肃然起敬。往前走不远,是一个河谷,以东属吐鲁番地界,往西是乌鲁木齐管辖。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到围栏内一个土坡上,立着一座黑色方形石碑,原来这就是潘家地城堡遗址。潘家地城堡为唐代遗址,后经修补一直沿用至清代。此城堡平面呈梯形,三面筑墙,南以河岸为险,是以一层砾石加一层黄土夯筑而成,采集的文物主要为陶片。潘家地城堡遗址现已被列为乌鲁木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达坂城还有很多古城遗址,譬如峡口古城遗址,当地人俗称“疙瘩城”。还有苇子街遗址和嘉德城遗址,一个在东沟乡东沟河西岸,一个地处达坂城镇;一个属战国和西汉的遗址,一个则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尤其苇子街古城遗址,是乌鲁木齐地区发现的与吐鲁番盆地汉代车师文化有关的城址之一。这对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古代文化,以及乌鲁木齐与吐鲁番地区的文化联系,提供了重要线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由此联想到,阿克苏大河沿和吉木萨尔县接壤,而潘家地古城堡又建于唐代,处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交界的地方。那么由今天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大龙口,南越天山至吐鲁番鲁克沁的著名的古代车师古道,极有可能就是从潘家地经过。有了这样的推想,我就为自己曾经的粗枝大叶和不求甚解感到懊悔。美景往往和学问联系在一起,知识总是和积累密不可分。而在我们新疆,天山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只有低下身段,永存敬畏,虚心求教,真正把自己投身于天山的怀抱,她才会馈赠于你一直想得到,却又一直得不到的最为珍贵的“宝物”。

到了努尔兰的牧家乐,先在毡房一边欣赏哈萨克族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一边品尝地地道道的风味小吃。香气四溢的奶茶,筋道暄软的烤饼,酸酸绵绵的奶豆腐,越嚼越香的乌如木奇克,最著名的包尔萨克,还有炒麦粒。然而金黄色酥油却是我的最爱,滚烫的奶茶上来,放点奶皮子,再放点酥油,或者直接把酥油抹在烤饼上,掰一块,奶茶里蘸一蘸,吃进嘴里,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毡房里吃好喝好就可以出门赏风景了。喜欢徒步的,沿着道路一直往山里走,到了两边的山越靠越近时,就没有车道了。穿过一片松林,踏着满地的石头吃力地前行,这就开始考验人的毅力了。因为是向着天山迈进,海拔不断升高,人一直都在爬坡,不是久经锻炼的老驴友,往往走半截,歇一会儿,甚至到后来休息的时间比走路的时间都长。我们一行人来到一个房背后的山坡上,一下子感觉好风景原来就在自己的身后。那是一个平缓的山坡,虽说到了秋季,满山遍野的花花草草迷醉了我们的双眼。抬头往上看,一沟一沟的松树,黑森森,齐刷刷。一阵风吹过,呼呼的林涛声扑面而至。再远瞧,蓝天、雪山,还有不时从头顶掠过的苍鹰,都让人感到新奇、兴奋。这里最多的是高过人头的刺梅墩子,仿佛生长在山包上的山包,抱成一团,严严实实,浓密的枝条和叶子让山羊都钻不进去。而那刺梅墩子上一粒粒鲜红的果实,简直把整个刺梅丛都染红了,漂亮极了。因为太多,又太密,我就将这个山坡起名叫“红果坡”。除了草木,红果坡还有一“多”,那就是牛了。红的白的黑的花的,大的小的,低着头忘情吃草的,相互追逐闹着玩的,卧在那里一动不动反刍回味的,成了一个牛的世界。下了红果坡,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白桦林,一排排白桦树,高耸入天。银白色的枝干,金黄色的树叶,一棵棵紧挨着,枝叶相互牵连着,挺立在蓝天下,有一种风姿绰约的华彩。平常白杨树和松树见得多,而白桦林附近很少有。特别是在距离乌鲁木齐这么近的地方,竟有这般可遇不可求的美好天地,不能不说是独辟蹊径所带来的意外收获。由于行走的冲动让我们逃离城市的喧嚣,因为稀缺的白桦树,才如此吸引我们的眼球。那天刚下过第一场雪,白桦树叶子泛黄,枝干一块一块的黑斑,着实像人睁大的眼睛,而树下又是白雪,雪上落满了树叶。很有层次,对比非常强烈。一个静谧安然的特别场景,不知不觉给人留下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印象。

说到去看海,首先想到的是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新疆人习惯上叫作“三台海子”。这里是通往果子沟和伊犁的必经之地,那一片湛蓝深邃的水域,被一圈青山环抱,四周都是草场,到了春季绿草茵茵,山花烂漫,牛羊成群,骏马嘶鸣,你不想停下来都不行。因为地处浩大的北天山山脉中,湖面海拔两千多米,不但结束了原本不产鱼的历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其中高白鲑和凹目白鲑是老百姓餐桌上难得的关味。三台海子除了鱼类,还有许多珍稀鸟类,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白天鹅,成双成对,引颈高歌,优雅华贵的身姿,游弋在清澈透明的湖面上,圣洁纯美、富有诗意,让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赛里木湖古称“净海”,大概就是因为其清洁、浩渺。新疆人之所以要把一些湖泊以“海”相称,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地处内陆省份,距离海洋太遥远,对大海充满向往和憧憬,加之幅员广博而水资源又相对稀缺,有那么一片水就视若珍宝,博爱有加。称之为“海”,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在阿勒泰地区,也有两座湖泊被称作海,一个是清河县的“三道海子”,一个是福海的乌伦古湖。三道海子实际就是由三个高山湖泊组成,从东南向西北分别是花海子、中海子和边海子。三道海子相互衔接,互为衬托,仿佛翠绿的高山牧场献上的三杯美酒,尚未喝先醉了。凡是慕名造访此地的游人,不是奔着海子而来,就是冲着石墓堆而去。这个石墓堆就是神奇的三道海子石墓堆。石墓堆位于花海子与中海子之间,东望阿尔泰山脉分水岭与蒙古相邻。墓堆由人工用石块堆积而成,周围的护陵河呈s形环绕。石墓堆分别有墓体、天道、墓碑、图腾和墓外石圈组成,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实为罕见,堪称新疆草原文化中一种奇特的墓葬形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乌伦古湖则有一大一小两个“海子”构成,大海子又名布伦托海,海底坡降平缓,湖水清澈见底。尤其绵延二十里沙滩,银子一样纯净、地毯一样松软,是水上娱乐的最佳胜地。小海子也叫吉力湖,芦苇茂密,鸥鸟成群,其中就有白天鹅和斑鹤的身影,真正“鸟类天堂”。沿着风生水起的湖岸走一圈,一边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奇观,一边是“晚上回来鱼满仓”的湖光胜景。泛舟劈波斩浪于湖面上,一边是芦苇深处“惊飞一行白鹭”;一边是牧人策马岸上过,一片烟尘携一曲“黑走马”的动人欢歌。

乌鲁木齐也有海子,這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道海子。那一天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通过东绕城高速公路到达甘泉堡,然后经梧桐窝子继续向北。因为很少有明显的参照物,道路又十分难走,先是时不时车胎陷进沙土里,需要有车牵引和靠人力推搡,后又因不断出现的岔路口,多次迷失方向。

沿途很多地方都处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除了顽强生长的诸如骆驼蓬之类的耐旱草本植物,就是引人入胜的红柳、梭梭和胡杨了。红柳是一丛一丛的,抱团生长,远远望去,一团团粉红,仿佛少女红色的纱巾,飘动在荒漠深处,是一种天然的点缀。梭梭属于藜科,树皮灰白色,叶鳞呈片状,宽三角形,特别抗旱,是最好的固沙植物。一路上到处都是梭梭,有的枝叶繁茂,长势旺盛,有的枝条正在衰败,看上去行将就木,让人心存惋惜。梭梭可是一宝,因为被誉为“沙漠人参”的珍贵药材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因而这些年各地都加大了保护力度。而胡杨没进入沙漠时见得多,树干苍劲,叶子泛黄,到了荒漠区域则是稀稀拉拉,日渐趋少,有些孤寂。不过那种“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精神则一直令人敬畏。好在此地已被列入保护范围,高高的瞭望塔就是最好的见证,不但担负着守护保护区的神圣职责,同时又是一个极好的坐标,在人们心中竖起一道别致的风景。

先是看到一群骆驼,高高矮矮,大大小小,旁若无人地在一片围栏里悠闲食草。好几棵胡杨树参差不齐,形状各异,仿佛几个暮年老人弓着腰,凑在一起回忆着苍茫的岁月。而透过围栏则是一片湿地,甚至生长着一些芦苇,就觉得是一个意外,莫非这就是老人们所说的那个骆驼窝子。突然从头顶掠过几只飞鸟,仔细一瞧竟然是大雁,也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带来一股水腥味,原来东道海子近在咫尺。车子再次启动,俄顷间就看到一片水域,四周都是沙丘,围着一片湖水。兴高采烈地跑到湖边,一波一波的白色浪花,哗啦啦发出一片浪拍沙岸的响声,仿佛在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从海子四周一圈一圈水印来看,湖水丰盈时,面积比眼下大得多。我们站在南岸,相对狭窄,向北望,水面不断扩大,泛着银白色的光芒。低头再一瞧,湿漉漉的海子边上,三五条死去的小鱼,树叶一样镶嵌在泥地里,熠熠生辉。原来东道海子有鱼,而且数量不少。不然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水鸟,有我们最熟悉的野鸭子,也有俗称为“长脖雁”的大雁,还有更为稀奇的天鹅。一阵从头顶飞过几只,一会儿又从身边飞过一群,“嘎嘎”叫着,忽闪着翅膀,飞出去不久又返回来了。有些一直浮在水面上,风一般游弋,忽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两只爪子在水面上扑腾着,等一浮出水面,嘴上叼着一条鱼儿,让我们有点看呆了。不仅有各种鱼类,飞鸟,还有苍鹰和猎隼在盘旋,地处荒漠地带,鼠类成灾,而鹰隼是鼠类的天敌。难怪很多的沙包上栽有木架子,就是给苍鹰和猎隼们栖落的。而且只要低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海子边还有许多动物的蹄印,有的清晰可见,有的模模糊糊。大的如骆驼的,小的如羊的,而且这里和卡拉麦里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区毗邻,不排除还有鹅喉羚和黄羊到此饮水。沙漠深处一片海,蓝天碧水相辉映,更有游鱼跳跃、飞鸟起舞,野生动物来去自如,如此景观哪里有,东道海子是最好的选择。正是由于北沙窝地理结构形成一片沙漠洼地,才自然成了乌鲁木齐河下游的尾闾湖。也就是说,东道海子的水是由天山雪水流入猛进水库、八一水库,加之天然降雨以及上游农牧业灌溉的剩余水,最后进入北沙窝汇集而形成,并与西侧的白家海子、郑家海子等五座小湖连城一片,成为了一道沙海景观。

我们来的时候走东线,因为盲从而迷路,实际上去往东道海子有一条简易的道路,虽有些颠簸,但也不至于操心费力。所以回来的时候吸取教训,走正路,不走旁门左道,所以一路非常顺利。那就是从东道海子起步,经102团部,到西庄子,再过米东区雷家塘、陕西工、羊毛工和长山子,最终回到乌鲁木齐。而这一路印象最深的是要属雷家塘,真正体现了米东区鱼米之乡的鲜亮特色。一片一片稻谷,仿佛翻滚的金黄色波浪,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期待着收获。生长茂盛的水稻,稻田里密密麻麻的稻捆,以及铺摊在马路上一长溜黄灿灿的稻粒,都成了第二天微信的最好素材,一经晒出来,立刻赢得一片喝彩。

猜你喜欢
海子乌鲁木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掌灯猴的儿子
掌灯猴的儿子
真正的挚友
春天,十个海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