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一个墨盒的故事

2018-05-15 08:34高壮斌
回族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回民墨盒菏泽

高壮斌

菏泽市伊协马惠亚会长说,河北省一位民间收藏家收藏了马本斋将军曾经用过的一个小墨盒,他听说菏泽市要建一个马本斋纪念馆,想把小墨盒捐给我们。马会长说,我们得去一趟,这里面有故事。

作家喜欢有故事。

于是,2017年10月22日,我和马会长一行五人踏上了寻访小墨盒的故事之旅。

寻访小墨盒的故事,首先要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叫赵文岭,是河北省献县陈庄镇苗庄村的一个农民。他是民间宣传马本斋和回民支队英雄事迹的第一人。

我们到达献县时,冀中平原上正飘落着一场绵绵秋雨。

赵文岭,一个普通的冀中汉子,面目黧黑,说话憨厚。上衣里面揣着一台单反相机,一见面就听见快门“啪啪”地响个不停。

赵文岭带领我们参观了马本斋纪念馆。纪念馆位于献县本斋村,占地十亩。纪念馆大门内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竖立着马本斋将军的铜像,再现了马本斋将军拍马奔驰、奋勇杀敌的情景。我们瞻仰了将军纪念馆,之后参观了将军的故乡。这个原来盐碱地上的小村庄,历经磨难,饱经沧桑,而今已变成新模样。整齐漂亮的小洋楼,显示着今日的繁荣和富足。

赵文岭不时地和村民们打着招呼,就像见了自己的乡邻。其实赵文岭的家离这里还有九十多里路呢。

中午,赵文岭的朋友请我们吃饭。其问,大家对赵文岭的行为大加赞赏,但同时也替他抱亏。本斋村的村支书说:“大家说老赵就是一个痴子。宣传马本斋和回民支队那是国家的事,你一个农民,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这时的赵文岭羞赧地一笑。

在老百姓眼里,痴迷于兵法的厨师肯定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厨师。同样痴迷于寻访英雄的赵文岭也的确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

1990年,刚过完春节。赵文岭对他娘说:“娘,我要出去几天。”娘说:“大过年的,你干啥去?”赵文岭说:“我要干点重要的事!”娘没有文化,也不知道他要干的是个什么事,就把年前卖粮的钱掏给了他。

赵文岭这一干就是二十七年。二十七年问,赵文岭寻访了一百三十八位马本斋将军领导的回民支队老队员,拍下了数万张图片,记录下英雄事迹几十本。他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先后举办过三十多次个人影展,参观者达数十万人。

从赵文岭家到马本斋纪念馆有九十多里路,最初他一个星期至少要走一个来回。他要从纪念馆陈列的资料中找到英雄们的线索,然后再乘车或步行进行寻访;后来朋友高良喜送给他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车子跑遍了冀中平原的村村落落。再后来,他从冀中平原出发,走到了天南海北。

赵文岭说:“我是从小听着马本斋的英雄事迹长大的。我从心里向往马本斋,向往回民支队。”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赵文岭所在的苗庄村。这是一座盖有二层楼的农家小院,门口挂满了以省、市、县等各级单位命名的“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的牌子。走进赵文岭家的客厅,迎面是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将军的长幅题词:“一个中国农民镜头里的抗日英雄展览”。这个近四十平方米的客厅,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展室,而他家的二楼,则是“马本斋事迹资料珍藏馆”了。在这里,陈列着马本斋和一百三十八位回民支队老队员的肖像,岁月的刻刀把昔日的英雄们雕刻得满面风霜,而其中的大部分已成为永恒。

赵文岭边走边讲,随便拿起一张照片,他都能讲出一段鲜活的英雄故事。此时的赵文岭精神焕发,激I青洋溢,口若悬河,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民间马本斋纪念馆馆长的角色。他說:“现在,这些老人大多数已经不在了……我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我要找到他们,拍下他们,留住这些民族英雄的最后影像。”

为了寻访,赵文岭卖过粮、卖过羊,还卖过牛。为了寻访,赵文岭风餐露宿。1992年清明节,他到石家庄寻访马本斋的弟弟,因为没钱住宿,他悄悄潜入华北烈士陵园,连续四个晚上睡在马本斋墓旁的松树杈上。冻醒后,他看着晨光透过松枝一点一点地把将军墓地铺满,看着朝霞一点一点地把白花染红。这时赵文岭却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激荡在心头,这种感觉后来又反反复复出现过许多次。就是这一股热流一直激励着他走到今天。为了寻访,赵文岭不怕山高水远。2004年冬天,赵文岭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徒步翻越几十里的山路到达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三个泉边防站”。行进中,鞋底和鞋帮裂开了,他就捡来放牧人丢弃的草绳,将鞋帮鞋底绑在一起继续赶路。

赵文岭说:“有人说宣传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是国家的事,我说也是老百姓的事。国家做国家的,我做我的。

“讲马本斋的故事,讲回民支队的故事,我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够。

“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拍下去,一直讲下去。

“我要让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英雄事迹世世代代传颂下去,让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一个农民,义无反顾几十年,专心只做一件事。不图回报,不改初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我想起了一些老故事: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战士,又用仅有的一点玉米糊糊喂养他,自己却吃糠咽菜;马本斋到鄄城军屯养病,老百姓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宰了炖给将军补身子;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老区人民把最后一口粮食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料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还有很多很多。然而这些年来,我们富裕了,有钱了,但是我们的价值观却扭曲了,许多人把自私当精明,把忘我当傻子,把责任当负担。赵文岭用脚板丈量了世俗的底线,用痴情挑战了世俗的冷眼,用自我牺牲支撑了一种民族责任和国家担当。这是一种自觉的民间书写,一种宏大的民间叙事。

我们这个时代正需要这种民族自觉,我们这个民族正需要这种坚守和忘我精神。赵文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值得大写的人。

赵文岭说,要听小墨盒的故事我们还得到邢台去找宋小鸿。

宋小鸿是邢台市知名雕塑家。赵文岭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和河北各地巡展时,他结识了宋小鸿。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动身去邢台。

邢台市位于南太行山的东麓,有三千五百年建城史,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了神医扁鹊、名相魏征和大科学家郭守敬等众多历史名人。

上午十一点,我们到达邢台市。

宋小鸿,长发长衫,洒脱超凡,一派文艺范儿。

走进宋小鸿工作室,给人一种时空穿越之感。永远沉思的老子、奋力补天的女娲、传经布道的释迦牟尼、不畏死亡的苏格拉底,还有忠义勇为的程婴、慷慨悲歌的豫让、忧国忧民的周恩来……这些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同时呈现在宋小鸿创作的舞台上。宋小鸿主张“意象再造”,注重精神担当,先后成功地塑造了《郭守敬》《光武大帝》《周恩来在地震灾区》《蔡仲将军》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2015年9月,他创作的《作家冯牧》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

参观完宋小鸿的创作,宋小鸿走到一个用红绸布包盖着的一尊雕像跟前说:“今天当着邢台各界人士和菏泽客人的面,我郑重地宣布我的一个决定!我为菏泽马本斋纪念馆无偿创作了一尊马本斋将军铜像。现在铜像模型已经完成,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说完拉开红绸布,一尊跃马挺立、举枪高呼的马本斋雕像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外。我们是为了寻访小墨盒的故事而来,事先并没有说到马本斋雕像的事。

原来2016年春天,赵文岭从马国超将军那里得知,1942年9月,马本斋曾率领回民支队转战到冀鲁豫根据地,并在鄄城县军屯村驻扎和战斗过。马国超将军建议赵文岭到山东菏泽看看。于是赵文岭就约了雕塑家宋小鸿,而宋小鸿又约了收藏家林建国。他们几个人在2016年5月来到了菏泽。到菏泽后,马惠亚会长带着他们参观了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曾驻扎和战斗过的村庄,见到了为马本斋将军烙饼的妇救会员孙留阁和她珍藏的擀面杖,还见到了当年活跃在菏泽抗日前线的回民游击队员。当他们听到马会长要在鄄城军屯村建一座马本斋纪念馆时,大家都为马会长致力于宣传民族英雄作出的不懈努力所感动。赵文岭当场表态,如果菏泽建成马本斋纪念馆,他要把他收集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一些珍贵资料捐献过来。宋小鸿说,如果需要塑像的话,他愿意尽力提供帮助。而一直没有说话的收藏家林建国这时也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来说,他要把收藏的马本斋将军曾经用过的一个小墨盒捐献出来。

没想到今天宋小鸿把马本斋将军的雕塑都做出来了。

宋小鸿说:“我从菏泽回来后,辗转反侧,夜不能眠。我为赵文岭老师的精神所感动,也为马会长的精神所感动,你们为宣传民族英雄和传承民族精神做了很多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也应该做点什么。这就是我的初衷。”

宋小鸿回来后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阅读了马本斋将军的革命事迹,用心揣摩马本斋将军的精神风貌。他曾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构思了多个人物造型,但是都不甚满意。于是请来了赵文岭老师,他让赵文岭老师做人物模特,反复寻找感觉。

就在这问工作室,赵文岭举着一根树枝当长剑,反复呼喊:“同志们,杀啊……”宋小鸿就是找不到感觉。赵文岭说,那一天他嗓子都哑了,人也疯了,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等到未了,赵文岭突然怒目圆睁,嘴巴高张,大呼一声:“同志们,杀啊!”

宋小鸿则一屁股跌倒在地,也大呼一声:“有了!”赵文岭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下午四点,收藏家林建国先生来到了宋小鸿工作室。他穿着一件旧风衣,面色庄重,身板挺直,一看就是个行伍出身的人。

林建国说:“我今天要讲一讲小墨盒的故事了。5月份我去菏泽的时候没有讲,当时我是有顾虑的。”

林建国说:“今天我要讲了。”

1998年,林建国四十岁。虽至不惑之年,但却对人生对社会感到异常迷茫,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标杆,一个目标。经过学习思考,他选择了孙毅。孙毅是河北人,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功卓著,人称“胡子将军”。建国后孙毅不争功、不居功,历经磨难而不动摇理想信仰。于是他给将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要拜他为师的强烈愿望,没想到很快便得到了将军的同意。于是他打上裹腿,背起背包,徒步十天,来到了将军的住所。

将军的院子不大,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树干可两人合抱,冠盖如云。树下有一个长条桌,将军坐在树下给林建国讲述过去的故事。将军时年已是九十五岁高龄,却精神矍铄,说话底气十足。他的胡子比传说的还长,一说话就“噗——”吹一下胡子。将军说:“你这样的小鬼,长征的时候有,现在少了。上面已经不让我收学生了,你是最后一个。”说着“噗——”吹一下胡子。“人要活一种精神,你知道吗?我有三种癌症,但是我不怕。你看我像有病的样子吗?”然后用手掌猛击一下桌面,震得树上的叶子簌簌作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入党时的誓言,就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末了,林建国求将军写一幅字,作为留念。将军说:好,拿文房四宝来!秘书送来了一个小墨盒,研好墨。将军凝神运气,写下了“任重道远”四个大字。落款是:“95岁老翁孙毅”。

临别时,孙毅突然叫住林建国:“小鬼,莫慌。我要封笔了,小墨盒就送给你做个纪念吧。”将军说,“但我要给你讲一讲小墨盒的来历。”

孙毅将军带着林建国回忆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孙毅在晋察冀军区先是给聂荣臻司令员当参谋长,后又到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给吕正操当参谋长。1940年秋天,“百团大战”开战在即。有一天,吕正操带着孙毅和马本斋到晋察冀军区开会,马本斋当时在吕正操手下任回民支队司令员。临行前,吕司令员让孙毅带上一个小墨盒,孙毅就问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墨盒送给谁啊,吕司令员说送给聂司令员。于是他們三人骑马从冀中平原到了太行山晋察冀军区,连续开了好几天会。会议间歇,大家还经常在一起写字。会议结束时,聂司令员说,孙毅老是盯着小墨盒转悠,怕是有想法吧?那就送给孙毅吧。孙毅回来用了一段时间后又送给了马本斋。1940年8月,孙毅调任抗大第二分校校长时,马本斋又把小墨盒送给了孙毅。

孙毅说:“这个小墨盒跟随我戎马半生,我用它给许多人写过字,有将军,有士兵,还有小学生。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希望你小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哟。”

林建国讲完小墨盒的故事后给我们展示了小墨盒的模样。

林建国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墨盒,它本身并不贵重。但是它却承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友谊、力量和信仰,也承载着孙毅将军对我的希望、信任和寄托。

“小墨盒的故事是我人生航程中的一座航标,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座加油站,也是我奋勇前行的一个动力密码。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感到困惑的时候,我看一眼小墨盒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不是遇到了赵文岭老师、小鸿老师,尤其是如果不是遇到马会长,我是不會说出小墨盒的故事的,更不会把它捐献出来。

“首先是赵文岭老师感动了我。我和小鸿到献县去拜访赵老师,看到他的‘马本斋事迹资料珍藏馆后,非常感动。一个农民,卖了粮食,卖了羊,甚至是卖了牛。几十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宣传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英雄事迹,他是为了啥?他是为了英雄精神不死,他是为了英雄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他收藏的是军魂,是国魂啊。

“我到山东菏泽后,马会长领着我们寻访了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战斗过的村庄,寻访了当年为马本斋将军烙饼的妇救会员,寻访了老抗日回民游击队员。尤其是马会长,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五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协助马国超将军寻访父亲的战斗足迹,组织了将军后代合唱团到菏泽演出,举办了抗日回民游击队员图片展览,举办了报告文学《根据地》朗诵会,我很受教育,一直被感动。所以当赵文岭老师、小鸿老师说要为菏泽马本斋纪念馆出一份力时,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林建国最后说:“今天小鸿老师在这里宣布了他的一个决定,我也在这里郑重宣布,菏泽马本斋纪念馆落成后,我马上捐献出这个小墨盒,让英雄精神接力传承。”

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墨盒的故事就像一首歌,唱完了,听完了,余音缭绕,意犹未尽,仍在耳边回响。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寻访一个小墨盒的意义不只在于故事本身,而更在于寻访的过程。正如赵文岭寻访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林建国、宋小鸿寻访赵文岭,赵文岭、林建国、宋小鸿寻访菏泽,我们又来寻访河北……大家在寻访中不仅点亮了自己,也点亮了他人,乃至一个群体,一个族群,甚或一个国家。

离开邢台的时候,阳光很好,燕赵大地一片灿烂。

猜你喜欢
回民墨盒菏泽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春天的早晨(短篇小说)
李亦文
王春书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下)
快递时代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