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思考

2018-05-16 05:57戴甲澄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棱长苏教版正方体

戴甲澄

我是一名执教四年的小学教师,以前教的是初中,今年教小学六年级,下面是我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本章共分为11个例题来讲解,依次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5部分内容,分成11个例题,我讲授完这一章后,对教材中例题的安排顺序和练习的安排有一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里,有练习里的名词和出示名词的概念先后顺序发生“错乱”.如,教科书13页的练习三第5题题目是:分别计算出下图中长方体、正方体底面的面积.

这样安排不合适,学生还没有学习底面积的概念,即: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既然“底面积”一词还没有“给出”,这个练习就不能安排在这里,要改为“下面的面積”,安排在这里,可能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要学生弄清底面积概念(未学,第27页才有)?也可能是考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记忆?还可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认识?我给全班布置了此题作为课堂作业(事先没有提示、讲解),完成作业后我进行了批改,全班只有一名学生完成.很多的学生就把长、宽、高三者相乘.可见他们完全不懂底面积的概念.

其次,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教材没有在例题和叙述概念中提出“侧面”名词,只是在第16页的“练一练”第1题、第18页的思考题出现过“侧面”一词.我想教科书是否应该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给出“侧面”的概念为好,教科书不是专门给教师看的,而是给学生看的,学生不能像教师那样知道“侧面”指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前、后、左、右的面.

再次,第22页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的实物图形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操作了教科书中说的:由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做完这个实验后,学生就忘了,摸不着头脑,到底1立方米有多大?我认为应该像介绍1立方厘米(手指头尖的体积),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那样,1立方米就是25英寸彩电的包装纸箱的体积(见下图).

然后,第27页的底面积的概念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应该安排在这里,前面的例题9、例题10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现在又把它分割开来用底面积×高,这就相当于把一个活生生的东西一刀砍断后又再把它接起来,这是教学和学习的大忌,特别是对学生太残忍,好不容易学了一个好公式,现在又把它拆开.我个人认为:在学习体积公式之前就应该把底面积的概念先学习,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最后再由前两者引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样的传授方式才合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才清晰.

最后,在计算物体的容积时,教材里没有给出计算容积的计算方法.而在人教版的五年级教科书里就明确给出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苏教版不应该省略这样关键的语句,如果省了,学生就不能明确知道容积是如何计算的,毕竟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有所不同.

对于本章的学习,我们还要注意下面两道题目的学习.

1.如图所示,在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处切割掉一个棱长是0.8分米的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

2.将1 000个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正方体,再将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有一个面被涂上颜色?两个面呢?三个面呢?四个面呢?至少有一个面呢?没有涂色的呢?

我在这里只是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苏教版的编者们有他们的意图,但我以上提的意见是否可以考虑?

猜你喜欢
棱长苏教版正方体
巧用体积公式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