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斋园林
——青藤书屋

2018-05-17 05:32撰文叶晨曦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徐渭青藤芭蕉

●撰文/叶晨曦

古井

青藤

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写“青藤老缶门下转”,郑板桥也曾说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让郑板桥这样心甘情愿自贬的正是青藤屋主彻底的狂放傲气与精妙的水墨丹青。而这个“青藤”与齐白石口中的“青藤”为同一人,即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徐渭。

徐渭,字文长,别号青藤道人、天池等。这个自号“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的人物,是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更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工画残菊败荷,古朴淡雅,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笔墨,人物画也极其生动细腻,被誉为中国“水墨绝唱”,成就斐然。但这样一个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人,在他生活的当时却是很不得意的,甚至压抑成狂,但也正是这样的窘迫与抑郁,使得他的才华有了惊人的爆发,卓然成家,成为明代文人第一人。

青藤书屋是徐渭生活了20多年且终身不能相忘的故居,原名榴花书屋,位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现今青藤书屋全园占地478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整体园林布局分为书斋和东院两大区域,书斋前后又分为南园和北园。书屋坐北朝南,南北西三面与其他民居为邻,精致、幽雅,是绍兴现存的一处具有文人园林特色的建筑。书屋虽多次易主,但后人对书屋都加以保护和修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藤书屋的入口在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深处,走过那条逼仄、不足2米宽的青石小巷,隐匿在尽头的书屋粉墙黛瓦、整齐干净,墙高近一丈却幽静古朴。站在书屋外,墙内几根绿枝伸出墙头来迎客。走到书屋前,看到一对黑色台门,两扇斑驳的黑漆木门。门上是风尘斑斑的旧门环,门边的墙壁上刻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青藤书屋”的字样。

走进书屋咫尺小园,两棵虬枝交错、斑疤虬曲的石榴树,罩于屋顶。石榴树形态优美,干形扭曲,苍劲古朴,千姿百态,自然成景,叶碧绿而有光泽,花艳丽多彩且花期极长,是典型的观赏树种,也是制作树桩盆景和观果盆景的良好树种。但此处的石榴树叶还绿着,却失了血似的憔悴,清寂中尤显盛大,当年“榴花书屋”之名,是否由此而来?大街上扰攘热闹,此间却几乎不闻。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伸向前方,小径右面群植一丛翠竹。这种种植方法突出了群体美,增加了群体的感染力,增添了竹子清幽挺秀、超俗脱群的崇高韵味。人站在成片的吐翠萧竹面前,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竹海涛涛,返璞归真。竹丛边的石桌石凳并非常见的仿古八角石桌石凳,而是用几块纯天然的石块磨砺而成,自然淳朴,凸显出园子主人的清贫如洗。芭蕉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古人常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现今园林造景常常将芭蕉散点或取几株丛植于小型庭院的一角,如窗前墙边、假山之畔,入夏后令人顿生清凉之感。粉墙斑斑驳驳,如有墨汁洇入。院墙上有当年徐渭手书的“自在岩”三字,却被苍绿的芭蕉映得没了颜色。葡萄树缠藤立在鹅卵石径的左侧,倚靠着青藤书屋的旅游咨询处,这是典型的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葡萄藤夏季枝叶茂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东园内所植的石榴、葡萄、芭蕉、翠竹、兰花等植物,是徐渭存世的大量诗、书、画作品中的代表景物,都是徐渭表达情感之物。每个景物都是一幅艺术作品,是其艺术精髓的体现。园林与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整个书屋沐浴在诗情画意之中。

沿着鹅卵石小径左侧分支走入月洞门,门上刻有徐渭亲笔所写的“天汉分源”四字。月洞门内为南园,是全园的精髓所在。内置一方清幽小池,池周围设有古朴的石栏,池上窗旁有一副对联“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池中间有一块小石柱抵住窗台,石柱上“砥柱中流”四字是徐渭亲手所刻,可惜“流”字早已被岁月风化腐蚀得模糊不清了。徐渭将这泓碧水起名为天池。池中养着几尾红锦鱼,池上是两扇格花窗。天池西端有一小丘,丘上植一碗口粗的青藤,老干立于砾石中,遒劲如乱蟒,贴墙而上,繁盛的枝叶越过院墙,覆盖了青瓦,墙面题“漱藤阿”三字,这是徐渭别号,想必也是青藤书屋名字的由来。一棵200多年树龄的女贞伟然挺立在南墙一隅,苍翠挺拔。女贞属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作为园林中常用的观赏树种,它四季婆娑、枝叶茂密,为青藤书屋平添了几份古朴苍劲,同时也见证了书屋的历史沧桑。

退出月洞门,旁边便是书屋,白墙黑瓦,青砖铺地,简洁质朴。书屋分为前后两室,中间隔以一墙。前室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上,正中悬挂着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画像两旁是主人自照名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他的狂放不羁。南窗上方挂着徐渭所书对联,字体奔放疏狂,是徐渭清高心境的写照,也是今日“青藤”之风骨。匾下为简洁古雅的明式桌椅,上列文房四宝。东西两壁分别嵌有《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及《天池山人自提五十岁小像》。

北屋现在改为陈列馆,柜窗内有《徐文长文集》、戏曲名著《南词叙录》《四声猿》等,还挂有《驴背吟诗图》《墨葡萄图》等书画作品,详细介绍了徐渭在书画、文学戏曲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

北屋后面有一小园与月洞门内的小园相呼应,称之为北园,也可称天井。四周布置了兰花等花卉,左右院墙各植一棵榕树。北园整体空间虽小,但这两棵榕树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整体气势,让人有一种园内有限而园外无限之感。

在绍兴,比起鲁迅故里、兰亭的人潮络绎,居于闹市、却隐匿于不足两米宽的大乘弄的青藤书屋,显得冷冷清清,正如他主人当年的风骨,狂傲清高、遗世独立,却也显得寂寞。作为明代私家园林的存世之作,青藤书屋的园林造景与诗、书、画结合,人文气息浓厚。园内乡土树种布置精巧,月门、水池点缀独特,不失为书斋园林的经典之作。

书屋前室

月洞门

猜你喜欢
徐渭青藤芭蕉
雨打芭蕉
聪明的猴妈妈
风莺图诗
聪明的猴妈妈
等闲托谁题芭蕉
徐渭南腔北调
善待勒身的青藤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