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教学实践方案设计与改革

2018-05-18 13:38
文学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段落影视艺术

万 萍

没有人会怀疑以视听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对于当代人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乃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社会角度看,他们也是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影视行业的发展及其重要的传播价值,使得影视教育成为重要的一项工程,为行业培养专业人员,或者是培养观众,使其具备国际视野、现代专业技能和优良综合素质。影视视听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建立在电影已经有了它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彻底脱离了其他艺术的影响,莱辛《拉奥孔》中就已经强调,如果某一特定手段的成就是在这一手段本身的特性界限之内取得,这些成就在美学上就更能使人感到满意。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变成了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它和小说式的讲述不同,也和戏剧迥然有别,在影视视听语言这个层面上,它不仅仅是一系列技巧手段、人人都用的特技汇总,更是确立一条美学界限的思维方式。其次,影视具备深厚文化艺术属性的同时,它也是一门更需要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入门的艺术。因此,除重视“影视艺术”这一赏析品鉴修养这一素质培养之外,在具体实操中了解和把握创作的基本手段规律,重视实用性和技术性,也符合此专业的特点。

总体而言,本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了解和训练组成镜头的诸元素,包括镜头的景别、景深、角度、构图、焦距、摄影机运动方式、轴线的运用;第二部分则进入对镜头单位之间的组织和排演,包括场面调度、分镜头方式;第三部分对镜头的剪辑方式和剪辑观念进行讨论和训练,包括常规的叙事性镜头剪辑,有建构性的剪辑和分析性的剪辑等 ,另有对非叙事性段落甚至是反叙事性段落的剪辑方式的介绍和了解;第四部分,对视听这一概念中的“听”的部分进行训练,包括如何建构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影视声音的特性在哪以及声音剪辑观念和技巧等。根据这四部分内容,首先是元素训练,再进行视听思维方式训练,最后进行完整短片拍摄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影视视听叙事上完成对一个完整短故事的讲述,真正掌握视觉艺术的特性。

视听元素训练的内容包括设计一个1分钟内的动作,对动作进行分镜头练习。要求将故事与人物心理动机完全转化为外在动作,不得借助表演或画外音等方式叙事。该项设计源于影视艺术的独特本性,它与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不同在于,影视是可见的或是本质上是视觉的,它缺少对内心心理的直接表现性,以及对文字文本的再现缺少多变多层次的暧昧性。虽然影视艺术可以借助表演和台词等手段,这也是它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因为这些非视觉化的手段创作出审美上非常独特的作品,但是作为入行的基本训练,视听思维的基础就是学会将心理、语言外化为可见的动作,用动作和行为本身的复杂性来传递故事或精神层面的东西。教学实践对象为电影学大一新生共110人,每5到6人为一组,共18个组,分两个班进行教学,每班9组,自愿分组,之后大部分课程练习都由小组完成,也是团队意识与在不同类型训练中各自所长的培养。

再一项是课堂内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每周一次的课堂抽选提问关于课后要求观看专业书籍和影片的学习情况,以及要求每一组选定一位导演进行专门研究,要求对选定的导演的所有影片进行观看,进而熟悉了解导演创作风格和技巧、理念等,目的是从一位导演入手,可以系统地掌握一种视听语言艺术怎样进行个人的表述,并且一个学期掌握一位,并通过18组同学的课程交流,一个学期至少可以精读一位导演并了解其他17位导演风格。从学生小组选择的情况来看,非常冷僻的导演选择较少,倾向于选择在商业上成功在艺术上也由有创作力的知名导演,包括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科恩兄弟等,另一类是文化上比较有亲近感的华语电影导演,有陈凯歌、侯孝贤、李鞍华、徐克、杜琪峰等,还有一批是选择欧洲艺术片导演,包括伯格曼、罗曼·波兰斯基、费里尼等。给小组成员的分工工作包括:每一位同学必须尽量多地搜集和观看影片,观片量要达到导演作品量的80%以上;第二,在组内选2到3位同学分别做导演研究资料,一位同学负责网上资料搜索整理,一位负责书籍搜集整理,一位负责专业期刊学术论文整理,针对导演的创作和观念进行总结;第三,全组共同商讨挑选该导演一部影片的一个段落,由1到2位同学写出段落的分镜头本;第四,由一位同学做代表分析该段落的视听特征,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对一个导演的创作真正地去了解和体会。做得较好的组,能够从视听的各个角度找到影片的真正特征,完全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能够启发创作,是对视觉形象本体的认识。下图是从中挑选出来的小组视听作业:

课堂内的训练还包括其他视听思维训练,如,想象出五种以上“夏天”的形象,五种以上“雨后”的景象,五种以上“温暖”的形象等,这是由班级共同完成,要求是纯视觉形象,好的标准是准确、生动、不落俗套,有独特的发现和观察能力。这一训练,除了开启学生对日常细节的注意之外,也是从学生中发现优于常人有想象力的人才,例如在关于“夏天”的形象中,除了出汗、西瓜、知了等常见形象之外,有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细节,就是瓶装冷饮拿出来之后瓶子上迅速出现的水珠,或者是婴儿身上痱子粉的痕迹。这是在懂得视觉形象的丰富意味和表现力之后才能有的答案,进而也可以了解一点视觉艺术创作的特性。

在最重要的一项实践训练即完整短片拍摄中,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拍摄,主要考察对视听语言的掌握,即分镜头剪辑叙事的能力。要求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白,5分钟内讲完故事或故事片段,镜头的景别、角度、摄影机运动以及分镜头和剪辑要有章法,不能有明显的技术性错误。由电影学大一新生所组成的18个摄制组,一个学期结束前拍摄了18个小短片,大部分不超过5分钟,从影像质量来看,因为是大一的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基础,问题较大。作为第一次拍摄的作业,相对之前,影像时代的学生的视听基础较好,完全能够了解一部好的电影的镜头感是什么,也因为不成熟,问题也有,包括基本的轴线错误,镜头连接不匹配,景别跳跃性大,基本信息没有用镜头交代或交代不清等,这些都是在课堂内需要指出并让学生意识到的问题。而较好的作品,首先有了丰富的空间调度意识,并且在动作的叙事上非常完整生动,有一些短片叙事较弱,但镜头连贯,没有明显技术问题。总体而言,学生对自己第一次拍摄的短片非常有热情,投入度高,从拍摄中和完成影片之后的观摩中能将所学真正贯彻,而不是书本中的空洞教条。

最后一项实践训练是每一位同学完成一次分镜头本作业,要求是从2013年至今的新片中选取一个视听段落,写出该段落的分镜头本,包括每一个镜头的内容、景别、角度、摄法、声音、时长等,并要求画出该场景段落的机位图,通过前两项工作,分析和发现当代电影的视听特征和美学风格,从优秀的影片中学习镜头切分、拍摄和组合,以及演员走位、演员视线、演员关系、故事如何视觉化等技巧和能力。这项训练是整个学期视听语言实践教学的整合考察,要求在个人的训练中达到前文所述的两项实践教学目的:1、具备影视视听思维,了解这一艺术与其他艺术创作手段的差异性,完成艺术观的启蒙;2、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在实操上有基本的业务素质。

影视视听语言是用声音和影像共同构造起时间、空间,他们是如何强调一个时刻、创造一种节奏、供人展开想象的。每种语言都是一个世界,更确切地说事一种描述世界、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不言而喻,在练习一门手艺或是一项新的技巧时,需要探究它的内在规律,亦即为了掌握技艺和把握进度,寻求其中的一些确定性因素。作为一门大一影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观摩分析影片、深入了解导演创作、掌握基本的视听语法,通过课堂内的视听思维训练和课外的动作短片拍摄来真正掌握创作的特性,寻求所谓的确定性因素和开启独创能力,并且用视听思维入门,进而在之后的专业课程中通过不断的训练来不断深入,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或是优秀的从业者。可能现在每一步的工作,都为未来的影视行业做了一点准备。

猜你喜欢
段落影视艺术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纸的艺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