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活动”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内生力

2018-05-18 11:22雷建国
关键词:语文学习高中生

雷建国

【摘要】 语文实践活动是在学习中将语文学习方式变为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其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微型活动体现语文的丰富性、灵动性、实用性。“微活动”是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延伸而来,是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智能发展、情操培养、语文素养的操作演练。教师设计的“微活动”如能有效而灵巧,将使高中语文的教学突破新的领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活动 高中生 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119-01

0

一、语文“微活动”理念以及特征

“微活动”即语文教师在课堂或课余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总结相关的的文献资料,其特征包括:一是教学局限上,“微活动”突破时间、空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使教学更开放和灵泛;二是教学形式上,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课堂教授过程也更倾向于启发性与指导性,注重能力方法与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评价上,变结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为注重过程与方法,变以升学考试为教学核心、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为树德立人的教学核心导向。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以“微活动”来开展,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助力。

二、开展“微活动”,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内生力

有学者指出,要实现“微活动”培养学生的内生力,“微活动”设计原则需要“因地、因材、因人、顺时、顺力、顺性”,还需要“多层、多边、多元、精心、精准、精致”地介入,以便合理处理课堂的“教”与“学”。在笔者的理解下,“微活动”灵巧设计,要充分围绕教学与学习整体统一原则,即学习环境,学习主体以及学习辅因综合考虑,有效培养学生的内生力。

1.以“微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

从师生关系而言,教师不是以往绝对的权威,总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学生,也不是把学生当成完美无瑕的人,仰视学生。而是教师陪伴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领跑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敢于请求解疑答惑的“知之者”,教师平视学生。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平等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感染学生。如与学生一起参与课文的角色扮演,与学生一起朗诵诗歌,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等。

从课堂氛围而言,课堂能够“活起来”,教师以问题启发学生,学生也能以问题对话教师,在知识体系碰撞中,使课堂“活起来”;此外,课堂能够“静起来”,学生不是放任无束,而是能够独立冷静思考,总结与反思。有时候,改正一个错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是学生自我提升关键的因素。这就启发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转换角色,适当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反思。

2.以“微活动”推动学习主体

现代教学活动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以问题设计、活动开展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表现是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探究、寻求、汲取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的“微活动”要以此为出发点。

(1)灵巧的课堂导入,引发注意力

灵巧的课堂导入,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涉及声音、影像、图片,图表、语言、角色表演等形式,在課堂的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牵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种维度向学生传达信息,提高专注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调节课堂的节奏,张紧有度

课堂的节奏如同上弦的箭,太紧则易崩断,学生压力太大,产生厌弃之心;太松则射程不及靶心,学生懒散,不着边际。且高中语文相比较而言,一是篇幅较长,二是内容较为广泛,三是思维性强,教师的张紧有度的教学节奏,可以有效地适应。

“张”是当讲则讲、精讲少讲、有地放矢、戛然而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能够启发学生,产生顿悟,学生思绪流溢,丰富思考,在获得知识与情感中,对语文产生探索与热爱。如《祝福》等类似的篇幅较长的课文,总会有课已经完结,而内容无尽之感,意犹未尽之憾。那么这就启发教师在每一个课时围绕故事发展的中心,即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做高强度精彩的讲解却忽然停驻,让学生从思潮澎湃一下子转向静静思悟,仔细品味。

“紧”则是在学生有着稍许感悟与共鸣时,趁势加以击打,使其积累、稳固、透彻。如《荷花淀》(孙犁 ),这篇课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其文风清新独特,即使故事背景发生的时间动荡不安,也能够让人从他的文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质朴与可爱。那么教师在教学时紧接着引入其其他的作品,加深对这位作家的认识,也使我国人民的美好的品质渗透学生的内心,由此推动学生内心对语文学习的情感。

3.以“微活动”发挥教育教学辅助教学工具作用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效、简单易行的辅助教学工具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此层面,以“微活动”发挥教育教学辅助教学工具作用,一是能够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网络技术搜集整理,在班级群、博客中加载以供学生参考阅读,加深理解,如文中作者的背景,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等的介绍,让学生更能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对于太抽象以及专业的知识,需要有更为专业权威的解说或者形象具体的色彩与动画,这就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再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视屏录制,能够让学生留作记忆,反复观摩,感悟付出与收获,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

综上,“微活动”教育教学理念是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如教师能够有效地设计与实践,将使高中语文课堂灵泛而生动,助益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内生力,增强积极主动性。

[ 参 考 文 献 ]

[1]柯静.微活动,大语文[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12):42-42.

[2]李永祥.用“微活动”浸润课堂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 (8):70-71.

[2]蒋开慧.谈品课中微活动的语文味[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2):42-42.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