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传薪者
——评周斌的书法篆刻艺术

2018-05-19 07:00李刚田
大观(书画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周斌楚文化篆刻

李刚田

周斌 1967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固始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冷印社社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河南省美术馆。

第147页至151页均为周斌作品

周斌是中原书坛一位实力派青年书法篆刻家,近年来他以其卓著的成就引起了国内书法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二十余次,是中原书坛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书法篆刻并行,而又于篆刻用功最甚,体悟最深,创作最勤,其篆刻为当代国内青年篆刻家中的佼佼者。

周斌的篆刻成就与其他在印坛取得的地位,是由其篆刻作品中表现出的抒真性情、写文人意的审美风格来说话的。我们说周斌的篆刻能抒真性情,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技法上的不拘成规,丰富多变,表现线条的质感、笔墨的神韵、材质的天然美感,使他的印作往往能够随意赋形,依形用刀,以冲刀为主,冲切并用,尤其是白文的长冲刀,性情所至,淋漓尽致,其碎刀细刻的运用,将金石的古朴自然、笔墨韵味表现出来,他的写意书风的抒情性,抒发的是率真的真情,淳朴的纯情,是升华为艺术境界的人与自然和谐之情。他的这种不拘泥于程式抒发印人情性的做法,是其师法传统而追求创新的理念所致。周斌的篆刻是从师法战国小玺入手,继而广泛涉猎秦汉印章及宋元人作品,后来对明清文人印进行研究,在对文人印进行学习研究的同时,他深刻认识到,把程式化的章法和刀法用得烂熟,往往会使“篆刻语言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符号”,“技巧的定型阻碍了印章的美的发展,也限制了印人性情的发挥。”二是周斌的篆刻字法素材丰富,他能从商周金石文字、秦诏版、楚简等古文字中积累字法,“印外求印”,使他在篆刻创伤中,抒发性情不受金石文字原型的约束,韵味别具一格。是因为周斌对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理解深刻,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印章由实用转入艺术的关键是元代以后文人印的兴起,而文人印的灵魂一是其抒情写意性,二是篆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周斌对篆刻文化的寻觅,主要得益于他对楚简文化精神和笔墨、线条艺术精神的理解,以及其篆刻法形式安排的文人气息方面。他的篆刻线条融汇了楚简线条干净爽利、古朴自然的抒情特征,其作品章法安排与字形挪让经营上,他也巧妙地融入字形学研究成果,巧妙自然,不落俗套,而又符合字形文化法则,作品既努力表现外在形式的动人,又注重对内在文化性的把握。

周斌对文人印写意精神的追求是执着而坚定的,他既是中国篆刻艺术文化精神的传道者,又是篆刻新美学思想的实践者,相信他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艺术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与周斌篆刻相互支持、相互辉映的,是他独具特点的书法艺术。

周斌的书法,同他的篆刻一样,是承传与创新、形式与内涵、艺术表现性与文人性并重,做到了孙过庭《书谱》创作的“古不乘时,今不同弊。”第一,他的书法取法高古。周斌书法以写楚简为主,对楚简他广泛涉猎,信阳楚简、望山楚简、曾侯乙楚简、郭店楚简、包山楚简,他都孜孜临习,取其精华,吸收其精神。对楚简文化精神的理解,他有先天有利条件,他生于信阳,长于信阳,这里是楚文化的领域,上述楚简精品多出自信阳或周边地区,对楚文化的领悟,他有别人不可多得的天时地利条件;第二,其作品张条干净爽利,结体安详,抒情方式以内蕴含蓄为特征,不求视觉的装饰性效果,这很符合楚简从实用走向艺术过程中所彰显的文化特征;第三,他将古代文字形学研究成果用于书法与篆刻创作中,在其作品结构的挪让安排上非常巧妙,不落俗套且又符合古文字学法则,而且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墨表现楚文字字形的文化韵味,使人既能从中领略楚文字的文化信息,又能表现当代人的审美追求;第四,其作品形式的古典意味浓郁。他的作品形式选择上以对联为主,条幅长而略窄,题长款,且款与文拉开一定距离,用纸多为仿古宣,作品形式感觉疏密有致,气息顺畅,静穆安祥,直通古意。与其书法相比,篆刻则豪放一些,写意性和抒情情更强烈一些,但这种奔放的情感表达方式丝毫不削弱其扎实的基本功,相反,正是其扎实的基本功力,才使得其创作能自由地表情达意。

周斌于书法篆刻,执着近乎痴。近年来,担任省青年书协主席和省书协副主席期间多繁忙,每天晚上他至少要在灯下研习书印或读书二、三小时,周斌好读书,也好买书,其家中藏书有数千册,可谓坐拥书城。周斌为人内敛谦和,其书斋自号“讷斋”“忘言堂”,取孔子之意“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周斌正是以传统文化的思想来要求自己。陶治身心他是传统文化的传薪者,又是时代艺术的探索者。

楚文化与楚艺术的特点是浪漫,自由,甚至有点诡异;楚文化与艺术的精神是创造,是不断探索,不断有“天问”式的艺术创作思考。楚文化具有天马行容的想象,思斧神工的创造力,愿周斌书法篆刻中的楚文化精神长存。

猜你喜欢
周斌楚文化篆刻
Dynamic range and linearity improvement for zero-field single-beam atomic magnetometer
周斌书法作品欣赏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篆刻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沉重的“十字架”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Newspaper from the Cultural Aspect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