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三房并轨模式分析

2018-05-21 04:34覃文
经营者 2018年7期

覃文

摘 要 三房并轨模式是我国的一个探索方向,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政策。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对三房并轨的试水,三房并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房并轨的模式真的能解决传统保障性住房等问题吗?这项措施的实施背景、意义是什么?这项措施可能存在的弊端是什么?本文将逐一作出分析。也希望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工作越做越好。

关键词 三房并轨 政府措施 体系重构

一、什么是三房并轨

三房并轨又称“三房合一”,“三房”指的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而“并轨”“合一”指的是将这三种保障房合并并且改成“公共租赁”住房。这三种房子的房源由政府投资建造或回购,只对外出租而不出售,特别是“租补分离”的政策实施,为保障房提供了更多的房源。一个申请人在获得住房保障的资格后可以选择向市场租房,也可以选择租政府投资的住房,选择向市场租房可以享受相应的补贴待遇,如果选择租用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就不能享受住房保障的补贴。

二、三房并轨的背景及原因

在政府推出新规的这几年,经济适用房问题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媒体上,大家都希望取消经济适用房。2012年初,按省市试行的“三房合一”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其他政府跟风实行这种模式,证明了经济适用房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更证明了三房并轨的这种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国家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保障性住房的结构,不仅要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而且要满足中低等收入人群对保障性住房的迫切需求。

三房并轨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的机制过多,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有待合并。而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质的保障性住房。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种类有很多,比如公租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改造等,这些都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措施。就是因为种类繁多,导致百姓不清楚这些措施是什么。虽然有这么多的住房保障种类,但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并不容易。因为存在保障机制针对对象的重叠、管理界线模糊不清、申请入住的条件差异比较大等问题。并且,少部分的居民会被排除在各个住房保障体制之外。第二,随着房价的升高,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并不能接触到商品房市场。所以,保障性住房成为那些不能接触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救命稻草。而且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趋势一路走好,随着投资性的购房越来越多,资金一下子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再加上通货膨胀和地皮有限,房价是不可能下降的。但是大部分中低层收入人群的工资涨幅跟不上房价的涨幅,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买到一套房子是一件痴人说梦的事。虽然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但是这些保障体系远远无法满足我国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这些徘徊在高价商品房和紧缺的保障房之间的人群无法实现他们的买房梦。第三,现在的住房保障体系存在只进不出的情况。大部分人住了保障性的住房后,即便是可以购买商品住房也不愿意出去,导致保障性住房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不仅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损害了其他社会公民的权益。

三、三房并轨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房并轨”作为一次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我国改革发展的这些年,人们盲目地追求房地产,盲目地买房子,这些盲目的行为导致了今天的这些问题。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变得越来越理性,理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优良传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政府的帮扶,希望可以妥善解决每一个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不仅对其他的利民工程和经济发展措施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也切实解决了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所以三房并轨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第一,政府出台这个措施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这个措施能切实地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符合政策对象的是中低收入人群,比如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企业的底层员工,这些人都可以申请。但是这一人群的数目是巨大的,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

第二,保障性住房措施的出台体现了公平性原则。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也是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怀。

第三,新的措施出台之后减少了政府管理的环节,政府通过之前的各种保障性住房合并后可以实施统一的管理、规划、建设、分配,能减少工作量,而且比较好操作,也大大提高了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

第四,老百姓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措施。三房并轨政策出台之后,老百姓可以在网上了解租赁过程,提高了措施实行过程的透明度,也提高了这项措施的公平性与普及性。以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让老百姓参与其中,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百姓分不清保障性住房的种类和概念,三方并轨政策的出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以民为本的体现。

虽然出台这项政策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房价可能会突然大幅上涨,因为政府愿意花费精力在保障性住房上。其实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一处自己的房子,并不想入住保障性住房。其次,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的租金低于周围房价的20%~30%,这种定价方式略显被动,还是会被商品房牵着鼻子走。再次,保障房并轨之后可能会再次引发投资者的热情,导致政府调控房价出现困难局面。

四、结语

几种可以预料到的风险,是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得出的,希望有关政府可以引起重视,为正式实施三房并轨的措施做好防范工作。也希望政府以民为本,落实好这一政策,减轻弱势群体的压力,使国民的幸福值持续提升。笔者相信,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工作将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建筑安装工程劳动保险费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孙燕玲,张英,王文江.政府资助下的保障房租赁管理的制度和法律思考——以租金补贴保障方式为主[J].当代经济管理,2013(01).

[2] 马智利,赖丽梅.我国直辖市公租房供给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06).

[3] 香桂英.有關保障房融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