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文化思潮中的无政府主义及其社会革命观》有感

2018-05-21 08:56支丽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近代史

支丽

自海通以还,新学渐兴,域外学术书籍译介遂成为近代中国“输入学理,再造文明”(胡适语)之重要途径;而对外国学者中国史研究著述的译介,不仅有益于学术的繁荣发展,更有益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

一、《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简介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开始,沉寂已久的学术开始复苏,由于较长时期的自我封闭,学界对国外学术的了解尤其必要、急迫。这种形势,为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介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开风气之先且成效显著的则为中国的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国门初启的1980年创办的不定期刊物《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该刊编者在创刊号中明确表示其“目的在于及时介绍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情况,了解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动态,沟通中外学术交流”,承认“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这个学术领域内,国外的研究工作发展较快”,“一些我們还未涉及的问题,国外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外还不时对我国近代史研究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商榷和争论。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及时了解,以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活跃学术空气,促进研究工作的发展”。“所以文章主要看是否有新观点、新资料或新进展,至于内容与观点正确与否,则不一定要求”。

从1980年创刊到1995年终刊,《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15年来共出版27辑,发表了400余篇近800万字的译作。其中有国外学术期刊的论文翻译,也有著作摘译,文种涉及日、俄、法、德等诸多语种,以较快的速度,较为全面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了外部世界的有关信息,对学术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学术发展如此重要的刊物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停刊,学术界至今仍为之惋惜。

二、个人的见解

通过资料的查找及这系列期刊的翻阅,第14辑 《新文化运动回顾——新文化思潮中的无政府主义及其社会革命观》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为此我认真的阅读了这篇文章。

(一)这篇文章中与我以往的认知不同的一个地方(即对新文化运动性质的问题作者作出了解答),作者指出了:自由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都竭力把五四运动说成是他们自己的运动,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前夜中国思想界的自由主义倾向,并把中国思想界后来的政治化,说成是新文化运动中自由主义思想的退化。而共产主义者则以1921年中共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20年代初的传播日广来说明五四运动不过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1939年,毛泽东甚至把五四运动归功于1917年俄国革命的影响。

作者认为:思想自由并不意味着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按照其在西方的本来意义,不是一种思想倾向,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构想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新文化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反政治的,或者说,是反对新文化的知识分子所认为的各种政治意识的。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思想开放,在作者看来,由此把这场运动看做是自由主义的思想运动却是错误的。尽管新文化的知识分子对新思想都持开放态度,但即使就他们的思想倾向来说,也很难认为他们就是自由主义者。

作者认为:共产党的史学家们从中国后来的发展趋势来推断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同样导致了对运动的偏见。

俄国革命对新文化运动不无影响,但其直接影响不过是助长了早在俄国革命前就已存在的某些思想倾向,而不是把握了中国思想界,也没有把中国思想界全部变成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直到1921年中共建立若干年以后,才在中国的激进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最后,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做了说明,它既不是自由主义,也不是俄国革命的影响,同样也不是无政府主义,新文化的思想过于含混、芜杂,无法把它归并到任何一个单一的意识形态中去。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二)作者概括了无政府主义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

作者指出,无政府主义对新文化思想的影响确实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在20年代初期的传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似乎也可以有根据的说,无政府主义者给中国思想界带来的那些观点,甚至他们表达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如互助、平等、博爱、工会等,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此,我个人认为这可以解释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即五四运动后,为何李大钊引进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很快能被一些人所接受,并在日后广泛传播。

(三)在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中,使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于,作者指出:无政府主义的影响,部分地是由于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问题与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间的一致性造成的。

我们习惯于根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及他们在中国思想界所提出的理论来认识这个运动,然而这些理论对这个运动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他们的重要作用并不在于其自身的理论意义,而在于他们与整整一代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对无政府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正确评价应该是:把它看作寻求现实社会问题的答案的活生生的人所进行的一场运动。

我个人认为,第一,一个理论的提出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联,所以,作者对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的这个评价比较笼统,不能有力的说服我。第二,作者提出的我们习惯于根据领袖的理论来认识某个运动,这个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任何一个都有警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听某个观点或者话语是要分辨给出这样观点的人代表的哪个立场、代表的是哪个利益,要善于分辨、善于思考。

三、得到的启示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对我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们首先要看到真实的历史是什么,不能根据某个人的思想或观点或评论去认识某一历史事件。

第二,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化,一个人只有保持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弃旧迎新,随机应变,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把握主动权。同样一个国家建设也是如此,文革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是在思想领域进行改革,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一个时代所提出的理论是与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如十九大提出的四个伟大,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新时期对我国各方面发展的新要求。理论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适应新的现实要求,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四、引起的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后,引发了我另一个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最开始时无不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为何他们后来都转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无政府主义自己理论内容,形式,组织方面有缺陷外,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思考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对这一问题,我还需要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近代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新课程中如何实施英语课堂新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