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传统博物馆陈列方式

2018-05-21 08:56白鹭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陶器陈列

据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从1949年开始到2012年,中国共有3866个博物馆,其中451个是在2012年所建。随着中国经济的提升,国人逐渐开始意识到文化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恰恰如此,中国开始了对兴建博物馆狂热的追求。但在目前中国的众多博物馆中,博物馆陈列作为博物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所博物馆学术研究呈现最直观的方式,同时也是观众进入博物馆后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博物馆的陈列不仅对于博物馆本身而且对参观者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接下来,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简要的分析我国传统博物馆陈列的趋同性。(这里所讨论的陈列只针对于博物馆中常设展览)

首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分别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展线长1247米,共七个单元,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这七个单元都是以通史陈列为主要陈列方式,使用大通柜和中心立柜来陈列藏品,在每一单元陈列之前都会有展板来介绍本单元所陈列藏品的历史背景,在陈列当中,馆内运用了复原陈列法来将一些古代人物生活的状态呈现出来,进一步让参观者感受和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在馆中整个的陈列设计中,每个馆的墙壁颜色都采用了偏深色作为底面,并在场馆中除了陈列藏品的展柜中是有灯光照射之外,其余都处于暗色,由此而来,使得整个展馆中只有展柜中处于明亮部分,把参观者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藏品上。由于多数藏品都使用大通柜,因此观者最多只能观看到藏品的三个面。在每个藏品的下面,都会有藏品的展签,展签中有展品的名称以及简介,在重要的藏品展签旁边会有语音讲解器,这件藏品的介绍可以在语音讲解器中听到。在整个的展柜中,为保证保护好文物,根据不同文物的工艺要求区别标准、分开档次,不同季节分别采用制冷、送热、通风的不同手段,提供不同区段单独控制的灵活性,采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在陈列厅中,还设置了电影放映装置和投影装置。

博物馆陈列的设计主要是由博物馆的给藏品提供的环境、藏品本身与观者三者的统一而决定的。但是纵观中国各个省份的博物馆,都处于“千馆一面”的状态,都仅仅只限于呈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并未考虑到观众是否对这些学术研究的吸收程度,因此,与观众之间的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是目前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重要的建设方向。

首先,博物馆陈列的环境。在中国,有一些博物馆是利用原有的古代建筑来设计博物馆的陈列。比如中国著名的故宫博物院。故宫在对原有建筑的保护之下,1990年针对皇极殿内的珍宝馆进行重新的陈列设计,这次的陈列设计对于殿内原有的装修和建筑结构都采用了不遮挡的设计方法,使得古代建筑与古代文物有了完美而和谐的结合。

其次,藏品本身。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专题性博物馆的建立是依附于墓葬的发掘。比如河南洛阳的天子驾六博物馆。此博物馆面积不大,由一个前展厅、走廊和被发掘的周天子架六匹马车的墓葬坑组成。由于被发掘的文物无法脱离所在的土质,因此就在墓葬坑之上建立博物馆,在墓葬坑周围设立围栏和人行通道,陈列就以最原始的发掘现场作为陈列方式,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最后,与观众的结合。博物馆的存在第一个方面是为了保护文物,第二个方面就是为了陈列展示,在陈列展示中,观众的反映是判断一个博物馆陈列好坏的最好的标准之一。因此,博物馆的陈列要求与观众密切结合,而在展示中所体现出的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目的与博物馆陈列本身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那怎样才能与观众结合?怎样的陈列方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参观者前来?如何体现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呢?

在常设展览中,展览陈列能够与观众结合沟通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藏品展示和学术研究文献的输出,也就是引导来参观的观众无论在意识形态上还是文化上都会潜移默化的产生认同感。在2003年的菲尼克斯赫德博物馆中,进行了展览“制作过程的革命:玛丽亚和朱利安·马丁内兹的陶器”,这次展览模拟了艺术展览的风格,一组美国本土陶器或单独或按小组摆放在10个树脂玻璃盖着的独立的底座上,一组浅底碗陈列在一个两面的垂直展览箱上。由不光滑的黑色图案装饰的黑色抛光容器点缀在带有黑色或红色图案的浅黄色罐子中间,大部分的形状都是模仿实用性容器——不同深度的罐子和碗。整个展览中陶器的视觉冲击是非常的剧烈。整个展览参观者从敞开的黑色木头镶边的玻璃门进入,第二套玻璃门通向博物馆外面使自然光能够照进陈列室,然后散射在安在每个底座上的聚光灯上,刷成深色的木质底座的垂直表面通过倾斜的边缘稍微提升了中间嵌板的高度。它们的水平表面(陶器放在上面)稍微超过垂直的嵌板,像一个家用桌子或者餐具柜。实际上他们看上去更像某种家具而不是展览箱。有三面墙被刷成浅黄色,第四面墙被刷成了暗蓝灰色,这个颜色会使陈列室看上去宽敞一些。砖红色的混凝体地板给人质地柔软的视觉效果,并且模仿了国外很多家庭里可以看见的萨尔提略陶土瓷砖的色调。像这样的展览陈列方式,具有本身藏品的展览风格,展览陈列从墙壁颜色、灯光、展品和观众之间的物体障碍以及各个物品之间的相互的空间关系无不一一的影响着观众的参观展览的方式。而这次展览的每个藏品底座上都放了一个单独的标签,标签的角度稍微倾斜,使内容通过树脂玻璃读起来更容易些。当几个罐子一起放在一个单独的底座上时,带有白色数字的小黑圈会放在篇下一点的地方,和每个容器邻近,它们与每个玻璃橱窗里的单个标签上的清单是相一致的。同时,在展览中,还加入了照片和解说性的录像,在录像中,人物从收集黏土到地区场景的展示重现了文化内涵,并在重点在于陶器的制作过程,并在显示器附近有三维的实物展示,在架子上还放了制作陶器的工具,展品后面有相对应的现实陶器生产阶段的黑白小照片。如此一来,这个录像为陶器的制作营造了文化背景,并模糊了从艺术展览到人类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界限。

在这样的一个丰富的展览中,观众对于展览输出的信息无疑也是丰富的并且是一种主动的。因此,在一个博物馆的展览中,展览本身具有一定的风格会使得观众对于展览本身的理解有更进一步的深化,这就让展览陈列方式的改革变的刻不容缓。只有陈列方式的转变才能使一个展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才能凸显展览所带来的魅力。同时,文献的呈现,不要仅限于文字说明,枯燥乏味的文字容易让观者产生视觉疲劳,多使用多媒体装置,营造与展览本身的特点相呼应的文化背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深切的体会一个展览所能带来的文化语境和知识内涵。

最后,引用一段曹意强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就艺术品的信息传递而言,陈列展示的方式还需具体探索,包括作品的解释说明等工作。就艺术品本身而言,要使艺术品同时具有‘实体物质与‘文化意义,就要将其回归到它们的文化场景中去,恢复它们与时代、历史的联系,这还需要历史学家、艺术史家等多方面的参与。”

参考文献

[1]《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美]珍妮特·马斯汀著,钱春霞、陈颖隽、华建辉、苗杨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2]《美术博物馆学导论》曹意强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指导思想及整体布局》陈全方,张腊梅,陕西历史博物馆

[4]《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陈列体制的几点设想》王世平

[5]《博物馆陈列的思考》周士琦,朱雅娟,国家文物局

[6]《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单霁翔,故宫博物院

[7]《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與趣味性》单霁翔,故宫博物院

[8]网页: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http://www.sxhm.com

作者简介

白鹭(1994—),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河南,学历 硕士,研究方向 中西美术史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陶器陈列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售中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组合与构建
老佛爷的茶碗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服装市场品牌 陈列现状和未来解析 陈列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