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续书谱》方法论评析

2018-05-21 08:56王玉川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姜夔书家草书

一、《续书谱》概况

《续书谱》是一部南宋书法理论著作,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整个中国书法创作实践相对式微的南宋,这样论述全面而又鞭辟入里的书法理论著作可谓是雪中送炭,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入仕途,以布衣自居,浪迹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一带,姜氏无论对诗、词、音乐还是书法都有所研究和探索,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续书谱》、《诗说》、《白石道人诗集》等。姜夔虽以书法理论闻名于后世,但其书法创作实践造诣亦令人高山仰止,上溯魏晋风尚,近追北宋意韵,用笔稳健雄强而不失文人风度,实乃不可多得的实践与理论俱佳的书家。其书法遗留后世的有《禊帖偏旁考》、《绛帖平》、《续书谱》等。

二、《续书谱》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1、《续书谱》研究的主要问题

《续书谱》的《总论》里面提到无论真书、行书还是草书的笔法,都可溯源于篆书、八分(亦曰分书或分隶)、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朴的地方,出自篆书;点画撇捺,出自八分;转锋换笔,有向有背,出自飞白;简便痛快,出自章草。然而不论真书、草书和行书,各人有自己的体制,如欧阳询、颜真卿他们是用真书的笔法来写草书的;李邕、李建中他们是用行书的笔法来写真书的。只因古人有的专工真书,有的专工草书,有的专工行书,确没有能兼顾其美的。有的人说:“一千个草字,抵不上十个行草,十个行草,抵不上一个真书。”意思以为草书最易,真书最难,这岂是真心懂得书法的话?大抵下笔时如完全模仿古人,字就缺乏精神;如一味讲求挺拔,又无法铅洗俗气,所贵熟练精通,心手相应才是最佳。白云先生和欧阳询的《书诀》,对这问题,颇能得其大体,(唐朝)孙过庭说得更具体,都可以作为参考。

2、《续书谱》研究的主要方法

《续书谱》作为中国古代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属于艺术大类的范畴,如果按照现存的三大分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归类,它应当属于广义的人文科学一类。由于书法艺术即涉及到文字学又属于视觉艺术的特殊性,因此书法艺术具有一定的非定量化、主观化和模糊化[1],这表现为书法艺术往往不能用量化的方法来判定优劣、书法艺术大多是书家的主观意识表达、书法艺术鉴赏的模糊性等。

(1)积极运用二重证据法

姜氏非常注重对古代法帖遗迹的临摹和评析,根据所见王羲之法帖,同时结合文献之记载,在《血脉》一则里面提到:“《黄庭》小楷与《乐毅论》不同,《东方朔画赞》又与《兰亭记》殊旨,一时下笔,各有其势,固应尔也”。姜氏又云:“余尝历观古之名书……”。[4] [5]由此不难看出姜氏基于对王羲之四幅作品的横向比较道出了对“血脉”的独到理解,那就是即使是同一个人书写,不同的时间写出来的作品,也会“各有其势”。

(2)合理认清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续书谱》中可谓是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用笔》一则中,姜氏认为:用笔不能太过肥厚,太肥则字形就显得污浊;但也不可太瘦,太瘦了字形就看着枯竭无力;不要锋芒毕露,锋芒太露,字就显得不够沉稳;不要深藏棱角,若无棱角,字就无精打采;不能上面大,下面小;不可左边高,右边低;不能前占地位过多,后占地位过少。欧阳率更的书法,结体虽过于拘束内敛,但用笔却独具众美,即使是是小楷,笔墨也能做到洒脱利落,他能上追钟(繇)、王(羲之),这也是后人所不能比肩的。总之,姜氏对于书法中“度”的一个把握还是很准确的,他强调:无论用笔、用墨,乃至运笔速度、字形方圆、结构疏密都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让矛盾的双方始终保持动态的平衡并相互作用于对方,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真正做到相得映彰,共同构成一幅合格的书法作品。

(3)用整体性眼光审视书法

《续书谱》现存18则里面,对具体书体进行阐述的几则,如《真书》、《草书》、《行书》都十分强调书写时对书法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在《真书》一则中,姜氏提到:“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这个表明了姜氏对于孤立书法各个组成部分的严重不满,他认为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等自来就是不对称、不等齐的,因此不能“只得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按照字原有的真实形态去进行书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上和谐统一的效果。另外姜氏还提及到自小王(王献之)以来,书家用笔多喜尖锋直下,一字之内,长短笔画之间互相补凑,斜正笔画之间互相支撑,肥瘦笔画之间互相穿插揖让,通过此种方式来追求字形结体的欹侧瑰丽,这种现象,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有更进一步的趋势。

(4).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艺术探索

《续书谱》中《血脉》一则提到:“我曾遍观历代的书家遗迹文牍,觉得没有一家不是点画飞动的,我仿佛看见了他们正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从这不难看出,姜氏的理论研究是基于对古人法书的大量观摩体会和临摹实践的基础之上。因此,有了扎实的实践作为根基,再加上他思辨的探究态度,他的书学理论自然能够高屋建瓴,不同凡人。

三、《续书谱》研究方法论的评论及改进意见

《续书谱》成书之时并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理论体系,但是它其中却闪现出不少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某些具体方法,首先姜氏具有朴素的辩证主义思辨精神,其次对矛盾的理解也很深刻,其三用整体的视野审视书法艺术,其四把书法艺术放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理解,最后难能可贵的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研究原则。这些都是姜夔的极具光辉的智慧的体现,他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了各种书体,还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指导,包括临摹实践和鉴赏实践,临摹实践又包括用笔、用墨、血脉、书丹等。这些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堪称南宋书法理论的一座里程碑,与唐《书谱序》合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两座高峰。

但是,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书法理论亦是如此。姜氏由于所处历史时代背景的局限,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续书谱》中《真书》一则中对唐楷与魏晋楷书的比较中虽然考虑的历史发展的问题,但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针对这一点,需要作出的调整就是在评价某个时期的书法艺术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书家所处的整个大的历史环境、周边的交游环境,乃至书家的家庭环境也都必须要考虑进去。比如研究书家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那就有必要对虞世南的所处的初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对他自身的生平、书法师承关系有一个纵向的把握,还有对他同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或其他事迹有一个横向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孔子庙堂碑》置于一个立体的空间内和历史的演进潮流中,才能对它有全面系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朱友舟;徐利明.姜夔·续书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

作者简介

王玉川(1990-),男,聊城大学美術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姜夔书家草书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论姜夔词的表现艺术
姜夔,你咋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