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在小微绿色空间中的整合作用研究

2018-05-21 08:56张长滨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整合系统

摘 要:随着中国进入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绿色空间的影响从小片绿地的单一改造到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整合都存在很大作用。文章对于事件主导的绿色空间整合理念进行解读,对整合的概念、城市设计整合的范畴以及城市设计整合的优势依次进行阐述,并从微观的“控制”层面中解读事件发挥的不同作用,以期为我国由城市设计引发的绿色空间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学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绿色空间;影响;系统;整合

1整合的内涵

“整合”研究作为“系统”的一种方法论,是基于系统中原本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元素,在对于组成元素的时间、空间、数量、结構、秩序等属性了解的基础上,使各个元素在过程层面上进行有机组合和联系,以实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1] [2]。整合并不是对组成元素的均质化处理,而是构成一个共同体使各个矛盾能够相互妥协。而在这个共同体之中,各个元素仍然具有独立的个体性质。从另一种角度可以总结得出,整合是一种包含着差别的统一,是一种辩证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抽象的统一[3]。

整合的目标是将有关联事物的要素系统化,在这一过程中,将认知和实践的价值获得最优化的处理。可以归纳出整合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联系和重构;第二,是吸收和建立。

整合是将旧有系统打破,寻求新系统的过程。发现各个构成要素的关联性,利用不同功能要素的融合机制进行协调运作。如果组织得当,所得到的效果大大强于个体效果简单的相加之和,但如果组织不当,所得到的的效果也有可能弱于个体的相加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中整合的内涵是而基于系统整合而言的整合,需要优化组合并有机联系系统中相互区别但又有所重叠的各种类型元素。整合方式包括整体构成、系统联系和有机融合等等,这些方式为形成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奠定了基础,可以大大改善现有城市结构的生态条件。

2小微绿色空间的整合范畴

具备城市功能因素的绿色空间往往会在城市中具有城市服务属性,是自然空间经过较大人工干预之后的结果,广义上属于城市中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4],这个系统包括公园、广场、休闲娱乐空间以及街道的公共区域(图2-1),其作用是一定程度上在形态和功能上融合公共开敞空间,利用替代性的低碳慢行交通、帮助调节城市区域的气候和水文空间等等,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并改善了人与人及居住环境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空间能够对人类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健康做出一定贡献,同时使得高密度的城市居住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

3 城市设计在小微绿色空间中的整合作用

城市设计在绿色空间的整合中,微观层面的界定是基于事件场所的选址范围,其作用是以事件场所内各绿色空间组团形态功能的优化组合为目标。城市设计在绿色空间整合微观层面的作用是在事件场所内利用现有的绿色空间组团,依托交通系统有效组织,优化形成事件内部的游览序列。可以发现,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对于绿色空间的整合作用是以“控制”和“链接”为主,能够直接影响场所内的各个绿色空间的更新和改造。

3.1促进融合场所功能分散的绿色空间

城市中的市民休闲公园多数位于城市核心区域,这些公园中的绿色空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经过了规划和设计,但由于很多规划已年代久远,其功能需求难以达到现代人城市生活的要求。藉由城市设计进行绿色空间的整合,可以促使城市区域景观功能布置得到极大的改善,融合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绿色空间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系统。

3.2有效衔接事件场所内绿色空间形态

在过去城市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绿色空间在城市扩张建设的影响下只能见缝插针,绿色空间围合在很小的区域之中,这其中不乏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景观空间,被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人工河道所分隔。城市设计通过开发滨水绿带、高架步道、以及空中索道等联系方式有效组织人流,串联各个事件场所内的绿色空间,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有机疏散和控制大量涌入场所的游客。而在事件完成之后增设的出入口,又能够有效加强事件场所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并在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依托完善的景观设施将绿色空间分开运营,场所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彼此有所距离。在保护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现状的同时,有效缝合事件场所及周边分散的绿色空间。

4 结语

城市设计对于小微绿色空间的整合,是基于现状绿地的布局下,经过合理有机联系和体量控制,在道路和开敞空间的引导下,形成的连续的绿色空间系统。其整合的作用是对城市消极空间的积极回应,是将局部原本杂乱的空间进行再修复和再织补的结果,同时在视线形成较为连贯的空间序列,引导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而小微绿色空间的整合也充分体现了场所精神,在人的直观尺度上,留下对生活场所的印象,使人们在连续的绿色空间之中,形成深刻的记忆链条,这也呼应了呼应了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6](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对道路、边界、地区、节点、标志物这五个要素的解读。

参考文献

[1]王如松.绿韵红脉的交响曲\ 城市共轭生态规划方法探讨 [J].城市设计学刊,2008,1(8.17).

[2]张晋.基于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新城绿地整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3]庞跃辉.论整合[J].浙江社会科学,2006,05:127-131.

[4]杨振山,张慧,丁悦,等.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8-29.

[5]黄亚平,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张长滨 /1988 年生 / 男 / 黑龙江人 /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整合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