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05-23 02:24王美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泉州362000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病情

王美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提升,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不可怕但其并发症却能够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以及生命质量[1]。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症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从而使患者的微血管出现畸形、扭曲、打结等症状,加之细菌与毒素的侵害,微血管可直接发生病变与损伤进而形成微血管瘤等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2]。因此,对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诊断与其往后治疗计划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浓度且两者呈正相关,对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将对健康志愿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以便得出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A组,30例2型糖尿病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B组,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C组。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58.13±2.46)岁;病程5~10年,平均(7.13±1.25)年。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58.77±2.13)岁;病程5~10年,平均(7.62±1.36)年。C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5岁,平均(58.69±2.41)岁。对比三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0例健康志愿者均无糖尿病史,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排除不配合检测的人员,排除慢性感染患者,排除肿瘤患者,排除肝硬化患者,排除痛风患者,排除肾脏疾病患者。

1.3检测方法:均给予三组受检者进行HbA1c与hs-CRP检测,检测人员均为同一批且所用仪器、试纸均一致。所有受检者均需禁食、禁水8 h以上并于次日清晨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将血液样本放置于抗凝管内等待统一受检。本次研究所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390410)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泰诺科贸有限公司,型号:HF-240),hs-CRP所用试剂生产厂家为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HbA1c的正常值在6.0%以下,hs-CRP的正常值在5 mg/L以下。

1.4观察指标:记录、对比三组受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2 结果

比较三组HbA1c与hs-CRP指标水平:B组与C组相比,HbA1c与hs-CRP水平有显著性提高;A组与B组相比,A组HbA1c与hs-CRP指标水平较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三组HbA1c与hs-CRP指标水平

注:与C组相比,①P<0.05;与B组相比,②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上高,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无论是国内糖尿病患者还是国外糖尿病患者均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控制便会出现微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

糖化血红蛋白由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而成,可准确反映患者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且在检测的过程中并不受胰岛素、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故成为了临床上检测人体血糖水平的金标准。CRP可准确反映人体的炎性反应水平以及组织损伤情况,从相关研究可知,CRP已成为了预测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指标[5]。还有文献提出,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时也可引起CRP的升高,且CRP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有着较为准确的预测作用。从本研究中可知,健康志愿者的HbA1c水平与hs-CRP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与hs-CRP水平又显著低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说明HbA1c水平与hs-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其可准确预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走向,对治疗计划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除定期进行HbA1c与hs-CRP的检测外,还需要合理规范好自己的生活作息,控制饮食中的糖分,防止糖尿病病情的加重[6]。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准确诊断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还可预测患者的病情走向,除了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外,还可预防糖尿病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检测方式简单、快速、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钟淑萍,王兴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22.

[2] 李红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918.

[3] 黄祥芬.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26.

[4] 王寒啸,WANG Hanxiao.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价值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28.

[5] 王 艳,李 毅,彭 涛,等.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蛋白的临床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309.

[6] 周 建,文 进,刘 兰,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41.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