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冯大荣:人生阴霾中帮你重塑人格

2018-05-23 03:41凉山
知音·上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求助者心理咨询动力

凉山

十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为心理咨询师冯大荣而找回了久违的幸福,作为人格重塑作家和心理咨询的领军人物,他是怎样驱赶人们心中的阴霾、让阳光照进人们内心的暗室屋漏?

高度决定心理咨询师的视野

人们常说高度决定视角,心理咨询也是一样,没有高度的心理咨询注定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2007年9月3日,一位来自北京的妈妈在电话中苦苦哀求,“冯老师,只有您才能拯救我们家,才能挽救我的孩子。”

原来这个家庭有一位天生聪慧丽质的女儿竺帧,毕业于某重点大学,硕士学位,现在是某单位的文字编辑。女儿始终不放弃心中的追求,要寻找一个有诗书气质的钻石王老五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今都已经36岁了,却还是孑身一人,这让父母急得直上火。

为了女儿的姻缘,家人几乎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先是委托七大姑八大姨给女儿介绍对象,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阴差阳错,要么孩子看不上,要么对方相不中;接着又委托婚介公司,见了一个又一个,不是对方觉得女儿太强势,就是女儿嫌对方没品位。逐渐女儿对介绍对象都非常反感,自己都感觉患上相亲恐惧症了。

父母觉得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为此,他们开始让女儿做心理咨询,大部分的咨询师给竺帧开出的解决方案是:“让自己开朗一些,多接触一些异性。”还有一些心理咨询师提出:“你都这么大了,你需要降低标准呀!”对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竺帧来说,她对这些处方不屑一顾。

眼看着女儿年龄逐渐增长,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听大家说冯老师是人格重塑方面的专家,很多人都是因为冯老师而找到了自己的姻缘,妈妈这才找到了冯老师,并给中心去了电话。

第一次咨询,在了解竺帧的基本情况后冯老师问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还是单身一人吗?”听到冯老师的发问,竺帧以为冯老师也和其他咨询师一样想让她放低标准,她骄横地反问道:“你的意思无非是说我的标准太高了呗!”

“你的标准并不高呀!”冯老师平静地说。“很多事情如果就问题去解决问题似乎是无解,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视野去看这个问题,问题很容易就找到答案。”冯老师接着说。这让竺帧有些吃惊,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竺帧也开始有些不自信,也怀疑自己的标准是不是太高了。看到冯老师对自己这么有信心,难道冯老师真的有什么办法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看到求助者内心的渴望,冯老师问竺帧:“知道《诗经》中是如何描述美丽而贤惠的女子吗?”竺帧信手拈来,并在老师面前背诵道:“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宜其家人……”

顺着求助者背诵的内容,冯老师启发她说:“如果一位人面如花、才华横溢、心地善良的女子,她能真心地关心对方、孝顺父母和公婆,你觉得这样的女子还愁嫁给钻石王老五吗?”竺帧在静静地思考,等她消化片刻后,冯老师问她:“你觉得你姻缘的缺失是什么呢?”听到冯老师的发问,倔强的竺帧羞涩地低下头说:“宜其家人”。冯老师接着说:“我们很多的青年男女之所以和幸福的姻缘失之交臂,难道不是因为心理原因吗?要么是因为高傲冷漠,要么是因為害怕付出,要么是因为内心的狭隘,抑或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如果没有改变内心,他们怎么可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竺帧,你根本不需要降低自己标准,你只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补足自己人生的短板。”冯老师叮嘱道。

发现人生的短板之后,竺帧主动要求接受冯老师的心理辅导,通过三个月的内心重塑,竺帧彻底改变了自己,改变后的她不仅“桃之夭夭”,而且美丽动人,因为她找回了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因为她能“宜其家人”。半年后,竺帧与一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坠入爱河。2018年3月2日,竺帧给中心发来微信:“感谢冯老师,我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我真诚地邀请冯老师参加我的‘五一结婚庆典。”作为一位聪明的姑娘,竺帧的成长也应验了苏格拉底的名言,“真正高明的人,是能够借鉴别人的智慧,使自己从蒙蔽中获得自由。”

微观体现心理咨询师的洞察力

作为心理咨询师,仅仅熟读心理咨询的理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知风之自、知微知彰的能力,那你无疑就是现代心理咨询界的马谡,只能是纸上谈兵。

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骏奇,他长相英俊,喜欢节目主持,还有作曲的天赋。高一以前骏奇成绩一直是中上,高二下学期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再加上同学对他成绩下降表现出的奇怪眼神,骏奇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上课的时候他开始走神,加上老师的批评,他觉得自己的头每天都是胀胀的,严重的时候头都要炸了。有一天,他突然就不能上学了。骏奇的父母都是中学的老师,多年来他们把一茬一茬的中学生送进大学,在这个节骨眼上,看到孩子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这让他们心急如焚。

回到家里的骏奇,其实心里也很烦,每次同学们上学的时间,他都不敢出门,非常害怕遇到熟人,只有当同学们放学回家,自己才偷偷出去放放风。其实骏奇也想去上学,有几次当父母要求他回到学校的时候,他也曾鼓足勇气走进学校,但是上不了几天自己又退回到家里。看到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父母真的是如坐针毡。

父母马上想到了找心理咨询,妈妈和孩子一起走进了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刚开始孩子对心理咨询还是充满信心,当孩子提出“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成绩好起来”的问题时,咨询师的回答是:“人生像潮汐一样总会有起有落,你要用森田理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听到这样的话,骏奇觉得实在不能说服自己的内心。后来又换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却说:“文化只是一方面,你看我的文化就是大专,但是我却活得很好呀!”骏奇对心理咨询有些失望,在一旁的妈妈也觉得这些道理孩子都懂,而且自己肯定比咨询师讲得好。

听学校的同事都说重庆的冯大荣老师是人格重塑方面的专家,妈妈这才把孩子送到了重庆。

面对求助者提出的“怎样让我恢复往日的辉煌?”在了解骏奇的情况后,冯老师平静地说:“同学,你人生的动力出现了问题。”骏奇一头雾水,他是第一次听说人生动力这个词。看到骏奇的诧异,冯老师接着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说:“你是在为别人学习,你失去了自我。”

冯老师继续解释说:“一个人如果为别人而学习,学习的动力就变成以恐惧作为推动,于是,他就会总是盯着成绩排名,他总在乎掌声和鲜花,一旦学习优势不在,他就会感到沮丧,因为这些荣誉不再了,于是,他也就学不下去了。即使他在成绩优异的时候,他也会随时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担心别人会超越自己,这也分散了自己对学习的关注度,这在客观上也降低了学习效率。”敏锐的骏奇立刻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说:“如果人生没有恐惧作为动力,那人的动力从哪里来?会不会人们因为失去了动力而都变成了懒汉?”针对这位同学的提问,冯老师笑了笑说:“除了恐惧动力外,人与生俱来还有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原动力,也可以称之为兴趣的动力,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三个月的咨询、练习和成长,骏奇回到家里。看到孩子的变化,妈妈高兴地来微信说:“太好了,太好了,孩子完全变了!孩子变得阳光、懂事和孝顺了,如果不是因为我要上课,我真想知道冯老师用了怎样的魔术让我孩子彻底变了。”骏奇回到学校三个月后,他的学习成绩始终稳居班级前三。

冯老师从同学对成绩排名的态度就能发现他学习动力的扭曲,并帮助求助者找回自我,正所谓“曲能有诚”,从那个幽暗的深处找回人们内心的真诚。

善治己者是心理咨询师的杀手锏

一想到冯老师心理咨询行业的领衔地位,人们自然就和冯老师丰富的知识阅历、海外留学背景和深厚的国学功底相联系,这些学术背景无疑对确立冯老师在行业地位大有裨益,但是真正锻造冯老师杀手锏的却是向内心深处探索的功夫,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自我成长的能力。

为什么自我成长这么重要呢?我思索了很长时间,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冯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相传佛在灵山法会上,佛突然停止宣讲,顺手拿起一枝金菠萝花,似乎要给大家看。当时在座众信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只有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释迦牟尼佛就是通过罪己而让内心变得无限虚空,所以他能从摩诃迦叶的笑知道他的内心。

这个故事预示一个道理,真正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各种心理知识,还要用内心的虚空来映照对方的障碍,只要求助者一开口,他就能发现对方的心理障碍。如果一个心理老师没有修心的过程,他内心就充满了各种障碍,他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求助者讲了所有的问题,他也会听而不闻,因为他没有这个洞察力。

这就如同太极听劲一样,听劲又称懂劲,就是手一触及对方的肢体,就能清楚地知晓对方的用力大小、方向以及何时发力,“由懂勁而阶及神明”。太极就是释放了身体内所有的拙力,自然就能映照对方的力量了,于是,懂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冯大荣老师的咨询实践再次证明了善治己者方能治人的道理,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就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阴影去照亮别人。

猜你喜欢
求助者心理咨询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拒绝的正确方式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动力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