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思考

2018-05-23 09:45张泽浩张奇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新常态

张泽浩 张奇

【摘 要】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概念,同年12月9日,这一概念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并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对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对经济新常态下相关的财政政策进行思考,从经济新常态的特征、经济新常态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建议三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Abstract】On May 10, 2014, whe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visited Henan for the first time, h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ew normal"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ember 9th of the same year, this concept rose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strateg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and has evolved to a more advanced, more complex and more rational stag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untry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fiscal policy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 on the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adjustment suggestions.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财政运行 ;财政政策

【Keywords】new economic normality; financial operation; financial policy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4-0001-02

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1.1 经济新常态的界定

按照对称经济学的观点,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可持续平稳增长。经济新常态强调的是理顺结构之后稳定增长的经济,而不是单纯以总量经济论英雄的经济增长方式;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1.2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总的来说,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并将长期保持稳定;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升级,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调整;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并积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1.2.1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虽然增速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十分可观,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速度,在现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也是可圈可点的,并可以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超过15%。

1.2.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进行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其次通过内需调整增加消费需求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更加强调公平与效率。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逐渐凸显,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在经济总量中贡献逐步提高,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与上年相比持平,高于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当中我们仍要面对诸多风险与挑战,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尽完善。

1.2.3 經济从要素与投资驱动为主转向为创新驱动为主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17年全年劳动生产率与2016相比增长了6.7%,创新指数也有一定增长。根据《2017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高为出发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同时,市场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被激活,进一步发挥在资源配置领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2 经济新常态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从2014年第二季度经济新常态的概念首次提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下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中的变化。步入经济新常态以来,通过新一轮财经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趋势总体上讲比较平稳。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GDP增长率为7.8%;2014年,经济发展评价注重采用“新常态”标准,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动企业创新改革,最终实现了全年7.3%的经济增长。2017年中央推进 “供给侧改革”改革方针,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局面,最终实现6.7%的经济增长。但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缓中有稳、缓中有进。在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步入经济新常态之前,我国主要创新方式为引进再创新,但随着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随之导致自主创新要比之前的顺手拿来成本更大,因此,这会导致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会有所下降,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有所下降,表现在模型中经济新常态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尤其是财政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受相关系数比例的限制会直接全额体现在财政收支上,对财政收入的减速效果最为直接,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而2016年则为157200亿元,这其中传统意义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影响首当其冲。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现,由此造成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降低。最后,由于社会退休年龄的延长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逐步出现饱和,也造成了这一因素对促进财政收支合理增长的减速[1]。

3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财政政策调整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调控财政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经济处于转型和改轨时期,这个时候一味地讲求总量和数据,一方面来说困难重重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来说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方政府以短期效益谋政绩的做法来做空、作假GDP,达到短期辉煌的假象,实际上不但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发展转型,还容易造成经济空洞,使得以后经济发展低效,后劲不足。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与相机调控相结合的顶层设计,经济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区间调控,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区间,不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加给地方政府一个硬性的指标,以防造成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开倒车的现象。

3.2 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现阶段,我国民间资本充足、高素质人才资源丰富。而目前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改革为这一潜力的释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深化垄断行业和涉及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国有经济部门的改革,打破存在已久的行政垄断,在不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更多领域放开市场,让市场更加充分地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民间资本的复苏和活动开辟更加广闊的空间;二要更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2018年两会期间,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在简政放权方面的决心,各地方省级以下国地税的合并,进一步减简化了办税人的审批程序;三要认真清理针对企业的各项收费等活动及事项,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出台标准化地方行政法规,减少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和宽松的环境。

3.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2016年初,随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处理意见的出台与实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对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与安置问题的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处理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保障与经济转轨处理产能过剩的矛盾。国家在制定新一轮财政政策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因企业调整产能过剩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职工再就业培训体系,为下岗职工的转岗就业提供帮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新常态”更多依靠全民创新、创业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竞争力,同时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将有助于激发新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杨雄.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涵义[J].社会科学,2015(7):68-76.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经济新常态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用好用活财政政策 推动民族宗教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