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青年一代教育思想论略

2018-05-23 10:24刘绍春
大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毛泽东

刘绍春

[摘 要]毛泽东非常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将青年一代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毛泽东强调青年人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要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要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锻炼成长,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以此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关于青年一代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目前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青年一代;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108-03

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他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取得革命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毛泽东虽然很少专门谈教育问题,但他的许多思想都涉及教育问题,这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毛泽东关于青年一代的教育思想高屋建瓴、远见卓识,哺育了我国几代年轻人的成长,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家、政治家,首先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对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他把青年人看作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看作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教育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毛泽东看来,教育事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政治上坚定可靠的一代代新人。

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将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置于首位,政治上不过关的人才即使业务再好也是不合格的。为此,毛泽东强调青年一代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否则,革命和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他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强调这一点。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强调了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1958年1月毛泽东在给领导干部谈《工作方法》时又特别强调:“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1]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我党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来启发指战员的革命觉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也始终将政治置于各项工作的统帅地位,不论是在经济建设上还是在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上,都强调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重要性,政治标准始终是各方面工作的准绳。在毛泽东看来,青年一代要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仅有政治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个人思想品德上的体现,是在个人生活、工作上更具体的落实和实践。为此,我党为青年一代树立了一系列忠于党的事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张思德、刘胡兰、白求恩、邱少云、王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等。这一系列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闪耀着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曾几何时,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风貌蔚然成风。

二、培养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根本原理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党主要领导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我党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基础,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51年3月,全国第一次中等教育会议指出:“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中对青年一代提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要求[2]。这体现了毛泽东对青年人成长的关怀和重视。1955年9月,教育部又规定:“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成员。所以小学中不但要进行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同时还必须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3]这体现了我党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成熟。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4]毛泽东的这一著名论断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了高度概括,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中国多年来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党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是我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另一种生动、通俗的说法,它概括了我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于青年人而言,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青年人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这是一个政治上、品格上合格、过硬的人,是为“红”。但只是政治上过关还远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还要有知识、会技术、懂业务,要有国家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专业上的本领和素质,是为“专”。毛泽东在1957年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教育思想,并对两者的关系做了明确说明:“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5]显然,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比较上,虽然两者有轻重之分,但都不可偏废。毛泽东的这段话成为我党几十年来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我党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教育实践中。

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在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将此视为培养共产主义品德、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的根本途径,这对改造旧教育,造就一代新人,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對以往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非常厌恶。他认为当时学生课程太多,脱离实际,缺少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以至于搞坏了身体。

在毛泽东看来,教劳结合的目的并不在于发展生产,而是为了培养一代新人。这种结合可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劳结合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劳结合有助于青少年在集体劳动中形成勇敢、正直、诚实、团结友爱互助的美德,弥补懒惰、自私、孤僻、颓废等缺陷,有利于青年一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教劳结合还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总之,教劳结合的目的主要在于政治而非经济。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美好的教育蓝图,他晚年在一封信即《五七指示》中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他以对军队提出的要求为样板,涉及工、农、学生。“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毛泽东要创造的理想教育就是这样,以无产阶级的工农大众为受教育的主体,祛除教育管理中烦琐的、严明的、层级化的条条框框,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大众化和劳动化;没有严格明确的职业划分和等级划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能文能武,一专多能、亦工亦农、亦学亦军;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也要学技术、学文化,知识分子等脑力劳动者要从事体力劳动,消除知识分子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界限,以实现“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的社会改革理想[6]。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始终把参加体力劳动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打成一片、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毛泽东要创造的理想教育就是要打破中国历史上培养教育知识分子的传统模式,使知识分子不再是有别于工人、农民的特殊群体、特殊阶层,而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通劳动者。

可见,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因为他把这样的教育制度看作是改造旧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从而也是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重要措施。它已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了,而是和我们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青年人要磨炼意志品格,富有创新精神

毛泽东一生志向高远,雄才大略,意志坚定。他很强调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炼,注重人的精神力量,极其厌恶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憎恨壓抑和束缚人的灵性、创造性的教育及一切事务。这些特征早在他青年时代就已显露出来,并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主张富有个性化色彩,虽然少见于他正式的讲话和相关的政策文件中,但他以传奇的革命生涯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对中国的教育和青年一代的思想、品格和言行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也重视与体力活动有关的生产劳动。但毛泽东重视体育锻炼并非只是为了单纯地增强体质,而主要是为了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体魄。在他看来,人的精神、学识和能力等都寄于人的身体之上,有强健的身体,才会有顽强的意志。身体的强健与否与精神意志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人可以通过强健体魄达到强健精神意志的目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写的《体育之研究》说:“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身体力行,非常注意锻炼身体、磨砺意志、陶冶性情。他常用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和长途步行等方法坚持锻炼。

毛泽东时常流露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不满,对那种少年老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缺乏实践勇气的青年人很不欣赏。他理想中的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勤于思考和实践、善于批判和创新、敢于打破陈规陋俗的人。这是一代新人应有的精神品格。为此,他一直主张青年一代要在社会实践的风浪中锻炼成长,在广阔天地中施展作为,而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毛泽东本人在这方面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锻炼自己的子女和身边的人敢想、敢闯、勇于实践,这从一些生活小事中可以窥见一斑。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曾回忆一段往事,颇能反映毛泽东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一次,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带自己四岁的儿子去陪毛泽东吃饭,席间孩子对红红的辣椒段产生了兴趣。见此,毛泽东故意逗引孩子吃辣椒,并用筷子夹一段辣椒喂孩子。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怕孩子被辣哭影响主席进餐,就阻拦住了。毛泽东故意装作吃辣椒津津有味的样子,孩子对辣椒又产生了好奇。毛泽东又夹起一段辣椒伸到孩子的嘴边,又被他的保健医生阻止了。毛泽东说:“你让他吃嘛,怕什么?让他上上当。不要把孩子教育成那样,使他们认为大人都是好人,大人也有坏的嘛!”[7]毛泽东的这种行为,正说明了他善于发现、善于怀疑和批判、勇于尝试、不拘泥于教条的性格特点。

基于这样的思维和个性特点,毛泽东对当时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非常反感——那不是他想要的教育。毛泽东早在年轻时就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进行批判,他认为学校“只有划一的教授,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性;只有机械的管理,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格……它坏的总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减少灵性”[8]。毛泽东对旧教育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1964年春节毛泽东召集中央领导及教育部门的领导召开座谈会,对当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应当使学生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9]这种对僵化教条、压抑束缚人的个性和灵性的旧教育的反感和批判,伴随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个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和豪放洒脱的书法家。这些个性特质都使得毛泽东既现实、敏锐、智慧、机动灵活,又高瞻远瞩,富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气概,性情奔放不羁,敢于突破既有的现状,创造新天地,具有一种批判传统的叛逆精神;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使他又具有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使命感。尽管上述的描绘和分析远不能够全面展现毛泽东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但应该可以为毛泽东赏识什么样的人,他心目中要培育的一代新人是什么样子的,找到一些注解。

[ 参 考 文 献 ]

[1]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0.

[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99.

[3] 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与科学教育,邓力群主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44.

[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

[5]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71.

[6] 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65.

[7] 王鹤滨. 在伟人身边的日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224.

[8] 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与科学教育,邓力群主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45.

[9] 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与科学教育,邓力群主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74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