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在救治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2018-05-24 08:07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皮气管脑梗死

梁 峻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梓潼 62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因发生昏迷或呕吐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是此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在临床上,对此病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保障其呼吸道的通畅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在救治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梓潼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在55岁以上。2)经CT检查被确诊患有脑梗死。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出血性并发症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2例;其年龄在5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8±5.49)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3例;其年龄在5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3±5.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进行溶栓、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血压、调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气管切开术,方法是:使患者取仰卧位,在其环状软骨和胸骨上窝之间进行局部麻醉并做一个5 cm的直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气管前壁,切开1~2个气管软骨环,插入气管导管。对观察组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方法是:使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的第2~第3个气管软骨间隙做一个1~2 cm的横向切口,用套管针穿刺气管后送入导丝。沿导丝置入扩张钳,扩张患者的皮肤、皮下软组织和气管前壁,可反复扩张数次。撤出扩张钳,固定气管导管。在对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注意为其定时翻身、吸痰和消毒其气管套管,并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或在其气管内局部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完成气管切开术的时间)、气管切口的大小、术中的出血量和切口愈合的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感染、气胸、皮下气肿、气管套管脱出、气管软化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分析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较短,其气管切口较小,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气管切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分析(x±s )

表2 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分析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调查数据显示,罹患脑卒中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2]。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等。其中,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脑梗死是指患者脑部的血管发生栓塞而导致的急性脑组织损伤。此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导致脑梗死的血管性因素是指患者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进而使脑部的供血血管发生栓塞。导致脑梗死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是指长期吸烟、饮食不规律、体型肥胖、运动量不足等。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脑梗死的特效疗法,在治疗此病时主要采取溶栓、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血压、调脂等对症疗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管切开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逐渐得到推广应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严重受损,其呼吸道内可存在大量无法排出的分泌物,其呼吸系统的功能可发生障碍。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及早施行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地改善其呼吸功能,降低其病死率。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救治措施,能迅速解除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但是,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的气管切开术时操作较复杂,手术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对其进行紧急救治。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新型的气管切开术。临床实践证实,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其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环境的要求均较低。2)对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开放其气道,清除其气道内的异物,为其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因此非常适用于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3)对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时间较短,创伤性较小,而且其预后较好。4)在对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时不需切开、分离其气管的软组织,并可将气管套管紧密地与其切口贴合,因此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郁丹等[3]的研究发现,与接受常规气管切开术的脑梗死患者相比,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的脑梗死患者其术后1个月的生存率较高,其APACHEII评分(包括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较低。可见,与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能显著改善其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较短,其气管切口较小,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气管切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施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对脑梗死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能显著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并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通,付爱军,朱军,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6):3060-3063.

[2] 王朝平.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疗效临床对比分析[J].母婴世界,2015(14):105.

[3] 王郁丹,乐健伟,朱建华,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6-1507.

猜你喜欢
经皮气管脑梗死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