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产生的影响

2018-05-24 05:06曲政一
戏剧之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声民族声乐声乐演唱

曲政一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声与民族声乐演唱不同特点,从呼吸节奏与发声方法两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带来的影响,总结为唱法借鉴、音乐特色与教育转变三方面,帮助提升美声演唱技巧,帮助增进对美声与传统民族声乐的理解,促进美声与传统民族声乐之间更和谐地融合。

【关键词】美声;民族声乐;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62-01

一、美声与民族声乐的歌唱特点

(一)呼吸节奏异同。我国传统民族唱法中,并不存在美声这一概念,随着音乐文化不断传播交融,传统民族声乐也发生转变,与美声唱法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民族式唱法。民族声乐概念在美声唱法影响下也逐渐发生转变,首先分析这两种唱法下的呼吸节奏变化。美声唱法中呼吸深度更大,这一点与民族声乐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在美声唱法中更讲究呼吸节奏的连贯程度,民族声乐中也需要保证这一点,这样在演唱过程中才会出现影响力量不足的现象。民族声乐中同样注重呼吸节奏以及频率对其带来的影响,主导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俗称“气沉丹田”,在这样的呼吸节奏控制下民族声乐曲调可以灵活转变,而演唱的平稳性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发声方法异同。美声发声是极具特色的,采用混合声区发声方法,将真假音混合在一起共同使用,并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实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欣赏美声音乐很难区分出真假音,两种不同的音域已经在演唱中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演唱模式,无论是音域涵盖还是音色体现,均为美声唱法中所独有的。民族声乐中采用单一的音域,在此环境中所开展的各项任务均在此帮助下得到保护,民族声乐在向美声过渡学习中,更应该将美声唱法的发声特征体现在其中,实现更合理的音域转变。民族声乐的唱法是头腔比较靠前,而且声音比较集中明亮。民族民间唱法是通过口腔共鸣进行歌唱的。综上所述,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歌唱共鸣的理论上和操作的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異和相同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异同点,才让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独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一)传统民族声乐借鉴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声乐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将美声唱法融合体现在其中,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演唱中表现内容更丰富多样,尤其在声乐的鉴赏方面,更是充分融合了美声唱法中的标准,对演唱者发声进行综合评定。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受区域影响,体现出很强的差异性,美声唱法进入到中国后与传统民族声乐相互融合,发声过程中胸腔、口腔与头腔之间形成共鸣,这一演唱理念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并没有体现到。美声演唱的高音域部分特征最为明显,将这种高音唱法体现在传统民族声乐中,民族声乐高音演唱也更加感情饱满,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更体现出声乐多元化发展前景。

(二)促进民族声乐坚持特色。民族声乐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发声技巧上,更关系到最终的音乐特色,美声声乐演唱模式进入到我国后,民族声乐更加坚定特色,也认识到艺术特色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民族音乐发展还是艺术道路的坚持,民族独特文化底蕴都是不可替代的。例如《乌苏里船歌》民族歌曲的开头部分,采用赫哲族传统民族语言,这样即使在唱法中不断融合其他模式,以及美声在其中所得到的体现,在民族语言的烘托下都能很快将人带入到演唱环境中去,从而实现演唱艺术与民族艺术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美声是典型的欧美式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相互融合所产生的艺术碰撞更有利于民族歌曲向国际舞台发展,唱法向国际化层面发展,同时也更加坚定民族艺术特点,促进民族声乐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三)对民族声乐的教育影响。融合美声后所开展的民族声乐教育更注重发音规范调整,强调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呼吸以及发声技巧的基础上开展民族声乐教育,才能在其中体现出民族声乐的规划发展。美声唱法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传统民族声乐发展中不断融合创新理念,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上通过美声唱法的引入,可帮助民族声乐学习者开阔思维,在演唱方法更多元化,这样的艺术发展才更具有生命力,艺术创作期间也能融合不同的文化理念,思维方面不断多元化发展,进入到更广阔的发展模式下。声乐对民族声乐教育影响体现在多重方面,包括教育理念以及不同的演唱技巧方法,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前提,美声与传统民族声乐相互结合,从而使民族声乐面向国际化舞台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民族声乐,我国的民族声乐也在影响着美声唱法,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并一同发展的,只有在这样和谐的音乐沃土上,才能播种出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又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民的情感,引起音乐爱好者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黄璐.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71-173.

[2]郑继红.浅析美声唱法民族化与通俗化的发展趋势[J].音乐天地,2017(5):56-58.

猜你喜欢
美声民族声乐声乐演唱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