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的审美特征分析

2018-05-24 05:06陈其海
戏剧之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战狼2国产电影崇高

陈其海

【摘 要】国产影片《战狼2》上映,得到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从审美角度(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就它的成功作简要分析,阐释本片所显现的独特的审美魅力,同时对国产电影的成功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战狼》;电影;审美;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期待视野;崇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85-02

电影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种高度成熟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一项高消耗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观众的审美越发多元化,带来市场前景的不可预测性。在这方面,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相比,具有先天的劣势。好莱坞借助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成熟的制作技巧,以及一大批具有高超艺术修养和市场号召力的演职人员,使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具有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冲击着国内市场,也影响着国内观众的审美。

2017年,一部国产影片《战狼2》(下面统称为《战》)异军突起,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已经突破了50亿人民币,观众人数上亿,可以说是创造了国产电影的一个奇迹。《战》为什么能够成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的根本所在或者目的是什么?是审美!要给受众者以美的享受,脱离这一点,艺术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本文就从审美角度对《战》的成功做简要分析,并就国产电影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一、准备:形式层的深厚积淀

一部成熟的电影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精心准备,从剧本到场景、器材,所有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战》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匠心独具。首先,故事的背景由中国边境转向了发生战乱的外国,这对影片的成功提供了两大帮助。一是真实性,《战》的故事背景正是取材于此,真实背景下的故事叙事,给人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性。二是陌生性,多数国人只是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到当时战乱国的信息,是不直接的。除了少数亲历者之外,不会有身处绝境的切身感受。这就给影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艺术发挥空间。

另外,《战》的制作方在演员挑选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因为故事背景是在异国,所以不可避免要有外籍演员,与其他国产电影为了节约成本而选用不知名的演员(甚至只要是个外国面孔就行)不同,《战》请到了有“最强反派”之称的美国好莱坞影星弗兰克·格里罗,他的加盟给《战》的成功提供了极强的人脉基础。《战》此次拒绝了几位要价偏高的“明星”,而是选择了几位有实力、更加敬业,同时又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比如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精彩表演的吴刚,就是以极低的片酬出演《战》剧的。这些演员之所以出演本剧,本就不是冲着报酬而来的,而是把表演当成了自己的职责,把人物塑造看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影片创作过程中,也就成就了本剧的丰满角色。

二、成片:形象层的完美显现

所谓形象层,“一般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如人体、姿态、行为、动作、事件、物品、符号(十字架、卍等)图景等可以以语言指称的具象或具象世界。它们构成所谓再现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或内容。”在这里,我们把电影的成片看成是这个“具象或具象世界”而加以分析。就电影而言,成片实际上就是制作方(编剧、导演、演员等)将自己的艺术理念,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加以融合,最后形成的完整的艺术成品。

(一)情节的虚实相生。电影是艺术,它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加上编剧、导演、演员的独特艺术理念和情怀,这样才能打动观众、赢得市场,从而取得成功。必须指出的是,《战》是故事片,不是纪录片,有人对它的时间背景及情节提出质疑,认为不符合现实逻辑,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也是有悖于电影艺术创作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战》的这种基于现实背景下的艺术夸张和虚构,才使它成为了一部成功的影片。

(二)高尚的艺术情怀和理念的显示。艺术作品能否具有生命力,与艺术家创作态度息息相关,用心创作和随意而为,作品散发的艺术韵味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一流艺术家的随意而为,可能超过三流艺术家的用心创作,这也许存在也可以理解,但绝比不上他用心而成的作品(少数书画创作稍有例外)。吴京作为《战》的导演加主演,对待影片的态度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

三、上映:意味层的广泛接受及情感共鸣

人们观看电影的目的或出发点是什么?是要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就是体验到电影带来的“美”。但是,电影作为一个客体,它到底美不美,不是它本身所能决定的。“任何通过概念来规定什么是美的客观鉴赏规则都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一切出自这一来源的判断都是审美的,感性的。”

(一)观众“期待视野”的满足和超越。“期待视野”是德国文艺理论家罗伯特·尧斯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是指“由读者自己的文化、兴趣、经验、学识、经历、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本的潜在准备,是读者参与创造的原动力。”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也就是说,一部文学作品能否得到认同,与读者内心的阅读期待是息息相关的。

表现在细节上——国力强大的显示。毋庸讳言,我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近来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在《战》片中得到了极好呈现。以脱离中国国籍而沾沾自喜的人在发生战乱的时候,立刻声称自己是中国人;当看到中国僑民登上军舰即将离开这战乱之地时,其他人眼中那种羡慕与无奈,这种反差恰恰就是我们国力强盛以及正义使命的展示;正在交火的敌对双方,立刻停火让飘扬着中国国旗的车队通过,这是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在这一背景下,《战》的上映可以说给大众的审美心理带来了强大冲击,以“冷锋”为代表的人物形象,在危难关头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壮举,恰好阐释了“硬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对于观众的审美期待而言,既是一种满足或是填补,更是一种超越。

(二)“崇高”精神的情感冲击。“崇高”,朗吉努斯称之为“伟大心灵的回声”,这种心灵具有“专横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一个伟大的天才,一个高尚的灵魂必定是战胜利欲、克制和超越自我的结果,一种诗文的崇高风格必定是这种崇高人格的艺术体现。”也就是说,崇高风格来源于具有伟大心灵的人,因此才对接受者予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力。例如,主角冷锋不顾战友劝阻,撕掉肩章,直接踹死强拆牺牲战友父母房屋并出言威胁的流氓。这一镜头,之所以引起观影者的喝彩,与其具有现实社会基础性有关,更主要的是,这一艺术性的夸张,显示的是冷锋牺牲个人前途,而出于内心正义与激愤的崇高行为,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的大义行为在影片中的艺术再现。这个镜头之所以使无数观影者热泪盈眶,正是品味到了其中包含的崇高韵味,并深深受其感染。

《战》成功了,同时也给国产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首先,影片取材要有现实和社会意义。“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基本条件是不能脱离生活,即便是非现实主义的题材,也要植根于生活,要“愈幻愈真”。其次,影片的制作要精益求精,要形成良好的团队并全员全身心投入,把创作影片当成艺术生命去追求。第三,影片要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过度“艺术化”或“未来感”,可能会赢得奖项,但不一定能赢得观众。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19.

[2]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租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7.

[3]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43.

猜你喜欢
战狼2国产电影崇高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无名的崇高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2》暑期档上映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