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生长的坚毅民族

2018-05-25 01:24文丨
遵义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平正仡佬族红军

文丨 全媒体记者 谭 冰

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少数民族青年

信仰与崇拜

刚刚过去的“三月三”,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马厂村又迎来了热闹的一天,在阵阵芦笙曲、唢呐声中,仡佬族男女老幼着盛装从各村寨涌向马厂古树群,参加这场盛大的“祭树”仪式。

眼前这个高25米、腰围8米,冠幅直径达30米的参天银杏树,树龄已有1300余年,是当天的主角,也是仡家人眼中的“神树”。他们围着古树,在族中长者的带领下,摆放好祭祀用品,然后按前长后幼,依次排开,行呼天礼,敬献贡品,再由大头人(相当于族长)宣读祭文,献围子(一种祭祀器具);全体人员再献彩、上香,向神树许愿,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再乐祭、舞祭,再行呼天礼……

在阵阵呼天礼中,仡家人的声音越飘越远,恍惚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原始的最初……这个古老的农耕民族以“开荒辟草”的精神用双手开垦了山高水远、顽石遍布的贵州高原,成为这个地区最早的地盘业主、古老前人。

但他们却被汉人视为“野僚”和“僚蛮”而遭到追赶杀戮,还遭受同一地居住的大族的肆意驱赶,被迫躲进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又为躲避猛兽追逐,而爬到一些浓荫遮蔽的大树上巢居生存,靠大树遮风挡雨。

仡家人记住了大树对自己的恩惠,于是将每年春暖花开、树木吐露新芽的三月初三那天作为祭拜“神树”的日子,将感激之心转化为祭祀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从“祭树节”的由来不难看出仡佬族知恩必报的美德,凡是对本民族有贡献、有恩惠的人和事,仡家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并回馈,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生命,它们的生命就像人类的生命一样不可亵渎,崇敬自然生命也就是珍视个体生命。因此平正仡佬族乡的祭祀活动和节日也很丰富,“六合节”、“吃新节”、“煮酒节”、“仡佬节”、“牛王节”、“腊八祭”等等几乎每月都有。

“高山苗、水侗家,仡佬族在石旮旯”这个流传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传统说法,在怪石嶙峋的平正仡佬族乡也得到了印证,让这里的仡家人更渴望得到自然山水的青睐。

通过这些赋予信仰内涵的对自然的崇拜,形成了仡佬族特定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祖祖辈辈坚持的造林养山,将成片石山变成绿地,使得平正的生态环境被保护得较为完好,古树数量也比周边地区要多,保护了村寨周围的生态网络,也保护了当地的人民。

平正不仅山清水秀,仡家人还把石旮旯发掘开发成为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象征。如今走进平正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石头,广场上的石头文字、博物馆与和合园无一不在传达仡佬族的“和合”的精神,阐释着先人传承下来的“天地万物多有不同,愚者争而睿者讲和,要团结和谐、拒绝纷争的道理,即‘和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存智慧。”

“咱们平正的仡佬族讲究‘六和’(团结、忍让、宽容、善处、诚和、礼敬)理念,‘三思’(思和合、思民生、思己为),‘七规’(仁、义、礼、忠、孝、敬、让)伦理,与今天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方面都不谋而合,不难看出仡佬族先人的智慧,时至今日,都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信条,涤荡、教化着一代代仡佬族的优秀后生,孕育着这块土地的文明,也推动着黔北山乡的巨变!”祖孙三代都在从事仡佬族文化研究的仡佬族干部田燚这样说道,眼波流转间有掩藏不住的骄傲。

包容与智慧

正是仡佬先民的淳朴善良与和谐包容的精神,使得1935年在黔北转战期间两次途经平正的中央红军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庇护……

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原遵义县(播州区)三进三出,历时44天,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时,平正当地仡佬族大头人山登铭在遵义、仁怀、泮水、金沙一代都有一定名望。身在泮水的山登铭听说金沙(打鼓新场)驻扎了不少国民党军队,立即赶回家请族人罗顺成以赶泮水为名,去仔细打听驻扎在金沙国民党军的详细情况。山登铭则连夜赶路去到红军驻地苟坝,将所了解到的金沙情况一一向毛泽东做了汇报,使得毛泽东在苟坝会议上坚定反对攻打打鼓新场,掀起了著名的“打鼓新场风波”。

山登铭是平正仡佬族群众坚决拥戴红军的代表,山登铭去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其后人还在墓碑上刻上了“中共仙逝岳考山公登铭老大人之墓”,可以看出也许当年与“中共”的关系是让他一生最引以为豪的。

遵义西北面,平正仡佬族乡的青山环抱之下,一个不起眼的山洞确是实实在在的红色遗址,两块石碑一块刻着“红军洞”,一块刻着“牟直卿救红军遗址”,向来访者无声地说明此地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中,第三渡和四渡均经过与仁怀县交界的平安乡(今平正仡佬族乡)境内。主力红军离开后,失散红军和当地积极分子遭到当地反动势力大肆捕杀,仅原遵义县就有数百人遇害。但在平安乡,担任乡长的牟直卿在当地仡佬族群众的协助下,奇迹般地保护了23名红军。一部分就集中在易守难攻的黑脚岩洞中,另一部分分散在农户家中隐蔽。

作为国民党官员的牟直卿,保护红军需要极大的勇气又冒着极大的风险。当时,获知牟直卿将红军隐藏在黑脚岩下的洞内,平安乡邻近的一个保安团追杀过来,将洞口封锁住,要求牟直卿交出红军,否则就炸洞。

因岩洞易守难攻,牟直卿任其叫喊、威逼,矢口否认有红军隐藏在洞内。围困在洞口外的保安队不信,找来柴草、辣椒等物,堆在洞口点燃,欲利用烟熏方式逼出或将红军熏死在洞内,但由于洞内有许多天然通风洞口,保安队折腾一番后,见没效便离开了。

仡乡拦门酒(谭冰/摄)

随后,红军谭光荣、张家才、许瀛洲、唐治辉等近十人留在当地安家落户,其余有牟直卿资助银圆,陆续离开。在平家寨后面的堰坳口,牟直卿还掩埋了一名因病掉队去世的红军女卫生员,当地群众曾把她当成“红军菩萨”。

据牟直卿次子牟连政回忆:“父亲每当讲起当年红军在黑脚岩的往事,十分精神。常说,保护红军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我一个人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我办事公道,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我救红军,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我宣布不杀红军,他们拥护。”

1999年,已是80余岁高龄的老红军谭光荣、许灜州,为感激牟直卿救命之恩,让子女在黑脚岩下的洞口边立碑感恩。

2006年,平正仡佬族乡党委、政府在洞门口树立了“红军洞”石碑。2014年,该乡党委、政府又收集整理出版《红色记忆》一书,书中亦讲述了牟直卿救红军的事迹。

“如今在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出了遵义各地保留下来的红军标语,其中有好多块都是平正保存下来,成为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当年我们仡佬人民用生石灰调成浆巧妙掩盖了红军路过时留下的标语,当地土匪武装走后,生石灰浆干了,标语又会显现出来,反而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这些仡家人与红军的动人故事在平正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俯拾皆是。

建国后,平正成为全国建制最早且唯一单一冠名的仡佬族乡,被贵州省仡佬学会授予“中国仡佬第一乡”称号,被誉为“仡佬之源”、“智慧之乡”。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偏居遵义西北的平正正逐渐被世人所知晓,神秘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红色文化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交汇,吸引着一批批游人、学者在这里驻足、研究,成果丰硕、精彩纷呈。

在平正,你可以漫步石头城中,忘却城市的喧嚣,你可以领略仡家姑娘婉转的歌声,品尝仡乡拦门酒的清冽甘甜,吃到丰盛的“六和宴”,你可以到千年神树前祈福,到天宝山登高远眺,体验“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仡佬族,这朵石头上催生的坚毅民族之花正开得鲜艳,等待懂得的人前去追寻那一抹馨香。

猜你喜欢
平正仡佬族红军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少寨红军桥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少数民族音乐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