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题

2018-05-26 02:52胡兵想
苏州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星洲吴江芭蕉

胡兵想

胡兵想

芭蕉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八百多年前,地处江南腹地的吴江,被他通篇的文字描写成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温情之乡。特别是诗文中的秋娘渡与泰娘桥,如今读来,时时令人无限向往……

第一次邂逅蒋捷这首《舟过吴江》,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菀坪文化站上班,有一本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里。那时乡村读物十分匮乏,当年苏州大学有一位叫钱仲联的教授,为了支援乡村文化建设,在古稀之年,一次性捐赠了一万册图书,给了我们菀坪文化中心。建起了菀坪有史以来第一个图书馆,大大地丰富了乡镇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当夜色降临,图书馆里灯火通明。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本辞典就是在那个时候与我不期而遇,捧手阅读,诗人们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特别是《舟过吴江》诗文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风姿绰约的绿色芭蕉,从此就深深地植根在我的内心深处。

斗转星移,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纷纷下海经商,我也不甘寂寞,回村建起了苗圃,准备圆一个绿色梦想。承包了村里的一百多亩土地,种植了红豆杉、香樟、杏银、石楠,还有名贵的日本樱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后来,我在大队村部门口戗港边上,置地建房。建房伊始,我首先想起了深藏我心中多年的芭蕉情结,果断地在临水一方围起了一个院子,几丛修竹,两株腊梅,最后从苏州虎丘外婆家移回了几株芭蕉。一座典型的小小私家庭院应运而生。

一直梦想着拥有这样一个庭院,累了,走到窗前,推开临院的窗口,呼吸一下来自庭院的花草芳香。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沏一杯新茶,倚窗而坐。此刻,什么都可以不去做不去想,双眸微合,让夕阳照着芭蕉的婆娑身影,慢慢移上我慵懒的心头。

从建院之初到家乡的整体拆迁,暗合了人间草木的一个劫数,七年之痒。这七年的缠绵悱恻,让人意犹未尽。长夜遇雨,雨打芭蕉的声音犹如天簌,隔空仿佛都是淅沥之声,卧榻静听,惆怅之情悠然而生。每当皓月当空,我都会常常移步庭院,来到芭蕉丛前,月色下总会令我想起前清文人蒋坦与爱妻秋芙的一段芭蕉情缘:“是谁多事种芭蕉,晴也潇潇,雨也潇潇。”与“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这万丈红尘之中,不是所有红颜都能遇上蒋坦这样的郎君,也不是所有郎君都能遇上秋芙这样的红颜。举案齐眉的卿卿我我之间,他们不失风雅,把这段情浓意切的唱酬,在芭蕉的演绎下,成就了千古佳话。

罗星洲

君不见,这万千世界里,唯有池塘里的荷才可以与芭蕉相媲美,它们在绿的时候是那么纯粹,大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气势,仿佛全世界都是它的。当春风不再,残冬来临,在它去意已决的时候,走得又是那么彻底,不留半点生息,不带丝毫牵挂。满眼凋零的残枝枯叶,一派萧瑟景象。给草木一秋的人世间,营造出一份自然界的苍凉之美。

难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会对芭蕉情有独钟,无论是豪放派诗人苏轼,还是婉约派的柳永,他们都写过不少脍炙人口歌咏芭蕉的诗篇。因为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罗列。在本文的尾声,我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的吟咏芭蕉的诗作《山中即事》摘录下来,以飨读者:“携壶藉草醉斜阳,白鹤飞来月下双。芦叶西风惊别浦,芭蕉夜雨隔疏窗。”

罗星洲断想

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同里湖边了。坐在同里湖的石矶上,我在想,这块历史上叫富土的地方,是先有同里湖,还是先有同里镇?试问的双眸看着这淼淼的同里湖水久久回不过神来……

天下万物,有容乃大,同里湖自从有了罗星洲,不但给同里湖增色不少,也为同里湖带来了许多神秘的传奇色彩。同里湖与罗星洲,从此在旅人的眼里,多年相依成伴侣了。

伫立同里湖边,望着面前被人们称为”小蓬莱”的罗星洲,我只能痴痴地眺望,我不是前朝的苏轼,泛舟同里湖后,立马会说上一句:“到同里湖一游,不上罗星洲乃憾事也。”更不会像当代的余秋雨先生,在文章里偷偷地写上一句俏皮话:“一滑脚,来到了同里。”

其实,同里湖的罗星洲,不管你是谁,就算你是当年的真命天子乾隆,你来与不来,她就在这里。你不来,她不候,你若来,不管你是南来北往,还是男女老幼,临别,她都会亭亭玉立在同里湖的平波之上,目送一个个游人登舟远去。

一次次的隔湖相望,我总是不忍心僭越一步,生怕惊扰了什么。今天应朋友之邀,终于可以登舟踏浪,去会一会罗星洲的真容。舟楫离罗星洲越来越近,迎面除了清一色的黄色宫墙,还有宫墙上那一行“南无阿弥陀佛”几个仿宋的金色大字扑面而来。弃舟登岸,迎门高悬着“罗星洲”三个镏金彩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寺门的左侧是一块名人石刻,用阴文刻着“蓬莱仙境”几个行书。湖面上供游人往来的舟楫,你来我往。码头边停靠的游艇随着微风轻轻飘荡,岸边的几棵老榉树郁郁葱葱,巍然肃立。仿佛间,它们想对身边的游人说些什么,可是,阅人无数的几棵老榉树们,望着一个个游人匆匆的脚步,最后都欲言又止,在微风里摇曳几下,化作一声声叹息,随风而去……

罗星洲自元代以来,就是一块集佛教、道教、儒教于一处的圣地。历史上几经毁建,现今的罗星洲由两大部分组成,南部是园林,北边是寺庙。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旱船、曲桥、鱼乐池,还有白莲池。所有的布局紧凑合理,浓阴深处,曲径通幽。每当北部寺院随风传来阵阵梵音的时候,漫步罗星洲的游人,顿时有一种身处世外的感觉,匆匆的脚步仿佛顷刻间都会慢了下来。

路过斗姆阁的海棠厅,巧遇在院子里修剪绿化的一位年长的削发僧人。我们一边请教一边攀谈起来。原来,外墙“南无阿弥陀佛”的一行大字,自有它的深意,“南无”是古印度语,是“致敬”“敬礼”的意思,也就是说:“佛”从东来,我们向“佛”致敬!至于宫墙外为什么都是清一色醒人眼眸的黄色?就好比现代人走在大街上的行为规范,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等一等。这一停一等,不仅仅是暗合了我们文明古国的宗教文化,更是取意佛教里的一个偈语:“停下你匆匆的脚步,等一等你身后的灵魂。”

在海棠厅,谢别了僧友,我们来到了岛边堤岸,垂杨依依,芦苇摇曳。漫步堤岸,湖光水色尽收眼底。特别是在罗星洲遇到春雨潇潇的日子,你一定不要颓废,雨色空濛的罗星洲,定然是一个绝妙的去处。你用心选择一个有芭蕉的庭院,携友住将下来,煮一壶黄酒,沏一杯新茶,雨打芭蕉之夜,任凭尔辈倚窗卧听。

大凡去过罗星洲的朋友,肯定不会忘记,乡贤柳亚子先生写下的那首诗《罗星洲题壁》:“一蒲团地现楼台,秋水蒹葭足溯回。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再见了罗星洲,今天我想和你有个约定,等到来年的夏末秋初,白莲都盛开了,我再来看你,好吗?

猜你喜欢
星洲吴江芭蕉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雨打芭蕉
香煎豆腐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芭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