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8-05-26 09:50田红梅刘东临
卷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田红梅 刘东临

摘 要:冬小麦在我国的粮食种植中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在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中占有很重的比例。想要实现冬小麦的高产,必须了解冬小麦的习性,从品种选择、修整土地、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借助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规范化种植,实现冬小麦的稳定高产,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

1 冬小麦及旱地小麦的相关介绍

旱地小麦,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自然降水栽培小麦。这类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少,缺乏灌溉条件,小麦生长全靠自然降水,其产量的高低与生长年度降水多少及降水的适时程度关系密切。中国的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内蒙古以及青藏高原。这些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为150~250毫米,如果田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耕作栽培措施,旱地小麦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大背景下,目前旱地小麦已经极少种植。只有西北甘肃古浪县一带,红秃头旱地小麦作为一种特产还有少量种植。

2 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探讨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冬小麦应选择早熟、高产、抗病力强的品种,目前西充县推广品种主要为川农27、内麦836、川麦58等。品质优良的种子应当是纯净、饱满、整齐、无病虫、生活力强、发芽整齐、发芽率高的种子。

为了改善种皮通透性,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减少附着的病菌虫卵,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在播种前将种子曝晒3~5 d。并用药剂浸种:一是在粉锈病常发区,用15%粉绣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拌种子150 kg,喷湿种子拌种20 min后方可播种。二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87.5 g/hm2拌种子120 kg,喷湿种子15 min后方可播种。

2.2 修整土地

为帮助土地存水储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蠕动,帮助土地增加养分,耕地时至少要深达20cm。全过程要保证按时播种,还有备地要尽可能深厚,营造适宜种植的土地紧密度。

茬地尽可能三耕三耱,夏茬地每年至少翻2次。阴湿地多雨时节应禁止犁耕,避免将土地变成泥条。对于犁耕使土地过散的,应进行压实,避免影响秧苗过冬。立秋后立即耙耱保墒,雨水初降马上耱,旱季要反复耱,要达到松散平整,上软下硬、无突起、墒情足的标准

2.3 精细播种

杂草要除净,耕、挖、耙要平、细,深度一般约20 cm,才不影响出苗率。播种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能促进播种质量规范化、精细化,利于保证苗全、苗匀、苗壮,增加穗数,协调群体与个体发育关系,是小麦生产上夺高产的一条有效措施。这种播种方式的好处是能提高播种质量,行窝距、播深、播量都可基本控制,露籽、深籽、丛籽显著减少;便于集中施肥,肥效较高。因此,出苗率高,能较好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群体分布合理,个体发育良好,无效分蘖少,次生根发达,抗倒力强,高产稳产。根据土质情况,在砂质壤土上推广条沟点播和连窝点播,河坝地砂壤土推广机播“三、六”工程,用种8~10粒/窝,套作达22.5万窝/hm2,用种90 kg/hm2左右,基本苗150万~180万根/hm2,人工用土覆盖好种子,保证出苗率。

2.4 田间管理

冬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若发现缺苗,可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将苗补齐。冬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第2次疏密补稀,以疏开疙瘩苗,栽苗后浇水1次,确保所补麦苗早发赶齐。对可能倒伏的麦田,在起身后拔节前用多效唑等按使用说明均匀对麦苗进行喷洒。注意小麦化控必须在拔节前进行,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对麦田进行深中耕,以防倒伏,一般在返青前或返青初期进行,可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和水分吸收,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2.5 肥水运筹

施足底肥,可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2.5~30.0 t/hm2、纯氮12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50 kg/hm2,同时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一般在冬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施用量总施肥量的50%~70%。若小麦长势旺盛可适当晚施,并减量;弱苗麦田追肥要提前至返青期,最好在返青期和孕穗期追肥2次。追肥方法一般为隔行串施,深度7~10 cm。也可采用0.5%~2.0%尿素、磷酸二氢钾、微肥等叶面喷肥,喷施时间一般在8:00之前、17:00之后。适时浇好冻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进行,此时日平均气温在3~5 ℃,夜冻昼消。若浇水过晚,天气寒冷,地面容易结冰,易导致麦苗窒息死亡;浇冻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保持墒情。重施拔节肥水,浇透孕穗水,浇好灌浆水(一般在小麦扬花后10~15 d进行)。后期浇水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风天气浇水。对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增施磷钾肥,推迟施氮肥,追肥浇水时间可推迟到拔节期。

2.6 合理引水灌溉

正確的灌溉技术是保证麦田合理用水,把水适量及时送到田间,使灌水田块受水均匀,既不产生地面流失、 深层渗漏等现象,又不破坏土壤结构,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用水,提高产量的目的。 目前,麦田灌溉主要有三种方式: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

(1)地面灌溉

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水方法。 畦灌是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在田间筑起土埂,分隔成若干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畦,水从灌水垄沟引入畦内,在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并沿地面的纵坡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达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目的。

(2)喷灌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有压水流喷射到空中,并散成水滴进行灌溉。该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年代,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节水。 据研究,采用喷灌技术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 20%~40%,且喷灌不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喷灌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平原灌溉,而且对山区、 丘陵和地面起伏、难以平整的土地尤为适宜。

(3)滴灌

滴灌是利用一套设备将水加压、 过滤,通过各组管道与滴水装置(滴头)将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液体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至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湿度下。

2.7 病虫草害防治

开春后,气温回升,小麦的叶锈病、麦蜘蛛、蚜虫相继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虫药对路,交叉用药,病药对口,早防早治,又防虫又防病[3-4]。可用15%吡虫啉三唑酮(叶病康)750~1 125 g/hm2,对水750 kg人工喷雾;或用15%三唑酮粉剂750 g/hm2,再加10%吡虫啉300 g/hm2,人工喷雾。以上病虫害严重的地块,可以防治2~3次,药剂任选1种交叉使用。

小麦抽穗开花以后,容易发生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可用15%吡虫啉—三唑酮(叶病康)750~1 125 g/hm2对水1 500 kg,加15%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人工喷雾防治。或用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15%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人工喷雾防治;對赤霉病,在抽穗开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450 kg,人工喷雾防治效果好。

2.8 适时收获

冬小麦的收割同样影响着冬小麦的产量,还影响着冬小麦的质量。最适合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到完熟期。冬小麦收割入库太早,容易使冬小麦麦粒不饱满,品质差。收获地太晚,麦粒不但易脱落,而且易折杆。一旦遇上雨水天气更容易导致穗上发芽,损失严重。

3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冬小麦的稳定高产,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摸索冬小麦的生长特点,还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注重小麦的选种、精细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合理引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最终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静. 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2)

[2]胡景梅.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 2016(21)

[3]黄玉琴.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0)

[4]李德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4(01)

[5]张召忠,李树龙,宋英霞,宋宇岐.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及原理[J]. 养殖技术顾问. 2013(02)

猜你喜欢
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甘肃冬小麦田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