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

2018-05-26 09:50刘伟
卷宗 2018年11期

刘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在一些道路的交通建设中,隧道方案以能缩短行车里程等优点,得到普遍应用。当车辆在驶入、通过和驶出隧道的过程中,隧道内外亮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会出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在隧道口易发的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预防,改善和减少交通事故,便变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夜间行车;隧道出入口;眼动特性

1 驾驶员夜间眼动特性的影响因素

1.1 驾驶员因素

一是年龄。人眼的视觉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深视力等。据调查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驾驶员夜视力最好。二是眼睛生理状态。眼睛的生理状况如眼疾影响视力,眼科疾病会造成驾驶员的夜视力丧失。三是营养。缺乏对眼睛的容养素,会导致夜视力下降。四是疲劳。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员明、暗适应时间延长。五是视觉后象。当光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所停留的视觉映象叫视觉后象。由于夜间行车时路上的照明情况不均衡,忽明忽暗,极易给驾驶员产生视觉后象,从而影响驾驶员对夜间驾驶信息的判断。以上因此都是影响驾驶员安全行驶主要原因。

1.2 自然环境因素

夜间由于没有足够的能见度,驾驶员视野相对比白天小,进入驾驶员眼中的信息也少。在夜间条件下,对色彩的分辨力下降,对距离判断失误,对车速估计较低等,这些因素都与交通事故明显增多有关。

2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

2.1 试验设计

(1)被试者选择

试验选取不同行业、驾驶经历、职业、年龄和驾龄的9名男性驾驶人作为被试对象。全部被试者均有5年以上驾龄,持有B照以上驾驶资格证;技术娴熟,且有良好的驾驶习惯;视觉机能正常,无生理、心理缺陷和重、特大事故记载。

(2)试验设备

试验选用江铃全顺(福特)JX6541B-H车辆作为试验车。采用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生產的Eye LinkⅡ型眼动仪、GARMIN GPS手持集思宝60CSx,Dewetron 16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对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眼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专用数据库,以存储观测点位置和时间等实时参数。

(3)试验道路

试验路段全长45.6km,有13座长短不一的隧道。试验隧道为其中的南五台隧道,全长2 516m,双洞分离双车道通行,内有照明设施。因该路段未全线贯通,交通量较小,驾驶人可在自由流交通状态下驾驶和获取道路环境信息。

(4)试验方法

本试验按照双盲原则进行试验设计,选用简单重复试验方案。在试验进行时,驾驶人按照试验要求佩戴相关测试仪器,随道路线形和交通设施的变化,按照通常习惯驾车穿过隧道,眼动仪实时记录驾驶人注视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参数。当车辆到达观测点时,主试者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记录观测点位置和时间。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消除相关因素影响,在同一隧道不同入口往返各进行一次试验,取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的结果。

2.2 试验结果

在试验时,眼动测试仪自动实时记录相关参数。针对在隧道出口前200m和出口后200m范围不同被试者的试验数据,经Datawiew专用软件分析,以不同被试者的参数均值表征驾驶人在隧道出口段眼动特征。观测点位置以隧道出口为0点,车辆行驶方向为正向,50m为观测点间隔,按车辆行驶方向分别记为-200、-150、-100、-50、50、100、150、200m。考虑表征动态环境下人的视觉特征的主要参数,试验选用持续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扫视幅度进行描述。持续注视时间是指驾驶人对某一固定区域的注视时间,它反映驾驶人对某一固定区域的关注程度。注视次数即注视点的数目,它与观察者所需要处理信息的数目有关系。扫视幅度表征眼球转动角度的大小,一般与扫视平均速度呈线性关系。

结果表明:从驾驶人发现隧道出口起,随着与隧道出口的逐渐接近,注视时间不断减少,注视次数亦减少,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出隧道后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稍微增加,洞外扫视幅度大于隧道内,但变化幅度较小。

3 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措施

为更好地确保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行车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暗适应检查

在选拔驾驶员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不仅要检查驾驶员的夜视力,辨色力,还要检查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等。车辆部门应合理派发暗适应强的驾驶员进行夜间行车。同时,又于由老年驾驶员夜视力减退时间较早,夜间不易出车;列车驾驶员夜间尽量派年轻人,以提高安全系数。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驾驶员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尽量少抽烟,严禁在驾驶车辆时抽烟,严禁酒后驾车,注意卫生尤其是眼睛的生理状况的卫生。保持眼睛的健康清洁,若身体不适开车时应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服用影响行车安全的药物。

3.3 把握夜间行车规律,提高夜间行车能力

一是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措施。二是注意增加防止追尾的安全距离。夜间行车时,视线既不良,又常遇危险情况。如隧道行驶过程中,尽量增加安全距离,以防追尾造成事故。三是不要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如稍有疲劳感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3.4 隧道出入口段设置

(1)设置警示牌。在出入口处及隧道内,可以设置一些警示牌或者一些可以缓解疲劳、降低烦躁心理的指示牌,使驾驶员更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设置特殊灯光带。设置特殊灯光带,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幻灯图案变化呈现出“蓝天”“白云”“彩虹”等景象,可以使驾驶员和乘客仿佛置身室外,有助于缓解驾驶和乘车的疲劳感。 (3)设置缓冲带。在入口处设置缓冲带,即适度延长入口处的长度,或者是将入口处的一小段距离设置成透明的玻璃罩,将颜色缓慢由浅变深;出口处与入口处相反,即将颜色由深及浅。 (4)设置吸尘装置。考虑到各种极端天气,譬如雨、雪、雾等,应该在隧道内设置备用能源以及吸尘装置(吸尘装置主要是为防范沙尘暴及尾气排放对驾驶员视觉造成的影响)。在隧道内多设置通风口,可以使空气流通,减少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对驾驶员的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公路隧道通车里程逐年增加。交通事故资料表明,公路隧道出入口段夜间事故发生比例非常高,其中与驾驶员相关的事故率最高。90%以上的道路交通信息是驾驶员通过眼睛来获得的,因此,夜间公路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炜华,刘浩学.高速公路长隧道夜间出口照明优化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2(05)

[2]赵炜华,刘浩学,刘玮,林淼,朱彤.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1(03)

[3徐北平,张剑,梁纪,张鹏.]隧道进出口驾驶人瞳孔变化特性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1(05)

[4]丁光明,刘浩学,赵炜华,施卢丹.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5]胡英奎,翁季,李毅,陈仲林,张青文.道路照明条件下驾驶员瞳孔大小变化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