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城市休闲体育风尚的文学浅析

2018-05-26 09:50钟晓雄
卷宗 2018年11期

摘 要:明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后一次高潮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文明的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再加上明后期社会风气的奢靡等因素,休闲体育活动逐渐成为明代城市居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社会风尚。明代的城市休闲体育现象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但在文学作品中有着脉络清晰的展现,并且和其他文化现象交织在一起,汇合成一种缤纷多彩的动人风景。

关键词::明代文学 城市休闲体育 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

1明代文学中的城市休闲体育

明代文学是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奢靡的社会风气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包含大量的有关城市休闲娱乐活动的描写,其动作、方法都写得很具体,反映出了当时城市居民的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原生样态。从明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体闲体育活动在明朝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种气候,深刻体现了当时的市井风情,也彰显了明代厚重的时代特色。

1.1别殿遥闻箫鼓奏——宫廷休闲娱乐

1.1.1 冰嬉

宫廷的溜冰活动称为冰嬉,冰嬉是古代冰上活动的总称。明朝宫中冰嬉活动长盛不衰,明万历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世宗嘉靖(壬寅)三年正月十六日,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

1.1.2 马球

明代宫廷,官宦喜好马球,马球在京师十分流行。明代皇帝阅视击球活动时,还诏令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和在京耆老前往陪观。才子王绂一次陪成祖朱棣到东苑观赏击球,即兴作《端午赐观骑射击球侍宴》赋:“忽闻有诏命分朋,球先到手人夸能。马蹄四合云雾集,骊珠落地蛟龙争。”明成祖以后,皇帝定时观看击球成为定制,到宣宗宣德年间时依旧奉行。

1.1.3 捶丸

捶丸最早的起源是庶民运动(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牧羊人闲极无聊的时候发明的了捶丸),但是真正的兴盛却是由于其在深宫大院内的流行。明代朱有敦《宫词》中提到“苑内有墙景最幽,一方池阁正新秋。内臣扫净场中地,宫里时来步打球。”就是描述皇宫内院进行捶丸游戏情景的。可以看出捶丸在明代宫廷深受喜爱。

1.2 赏心乐事谁家院-----市井娱乐活动

1.2.1 杂技百戏

明代各种杂技百戏广泛流行。《续通典卷九十.乐六》就有相关记载。当时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至京,除给与口粮外,工部还择地为他们建造居室。为了集中艺人教习各种百戏节目,沿袭元制,仍设教坊司(属吏部),选取精于诸伎者集中教坊习练。每逢盛大的宴会、庆典,诸伎就演出 百戏,表演队舞、筋斗走獬(即马戏)及骑射等。

在北方城市,除有经常性的各种百戏杂技演出,供市民人娱乐观赏消闲外,每逢各种时令年节时,宫廷和市井坊间均有杂戏表演,有筒子、扒竿、蹬梯、筋斗、解数以及队舞、细舞等项。明代杂技娱乐活动在南方城市十分流行。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曾对明初杭州佑圣观庙会上表演的雀竿之枝,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可见百戏竿技艺人,能在竿顶上作变态多端的舞姿,进而将精湛纯熟的技艺和优美的舞姿结合起来,因为更加得到娱乐观赏民众的赞赏。

1.2.2 摔跤与相扑

中国古代的摔跤活动也称相扑。及至宋朝,其北都汴京、南都临安,人口增至几十万,城市中出现了供市民们娱乐、观赏的瓦子。瓦子包括各种娱乐表演项目,其中的相扑表演最受市民的喜爱,《水浒传》对此有精彩的描述。

1.2.3 蹴鞠

明代的蹴球是一种设立球门的分队表演的游戏。明学者黄一正记载说:蹴球植竹高数丈,结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角胜负。学者汪云程在《蹴鞠图谱》中记述得更加生动详细:蹴球参赛的球门人数包括都部署校正、社司、知宾、正挟、副挟、觧蹬、球头、挟色、主会、守网、节级、骁色、会干、都催、左军、右军、出尖、斜飞等。还按球技高下,分为正蹴子弟、蹴过子弟、未蹴子弟。

1.3蹙金小袜飞双凫-----仕女闺闱娇戏

1.3.1 秋千

到了明清时期,贵族或者民间女子仍然以秋千为乐。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众人听了,都说道:“好!”

1.3.2 出游

收到商业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明代城市女性改变以往深居简出的生活习惯,大胆走出闺帷,喜欢外出踏青、旅游,游风之盛,游人之多,盖为历代之最。

1.3.3 女子踢鞠

明代女子踢鞠也十分风行,洪武年间著名的女艺人彭秀云就长于踢鞠。史称彭秀云挟技游江海,问之,谓有解一十六。文人詹同文很惊叹彭秀云的技艺,赠她一篇《滚弄行》,称赞她是女流清芬。

2 明代城市休闲体育兴盛的几个因素

明代(1368—1644)共历16帝,有国277年。明代城市休闲体育从物质和精神各个方面都具备了发展并形成社会风尚的趋势。

2.1 城市的发展

从城市发展史上看,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后一次高潮在明代。明代中后期,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尤其是以富庶著称的吴越地区,经济发展领先,城市化水平亦为全国最高。明代的工商业城市已遍布于全国各地,主要有南京、苏州、杭州、北京、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开封、福州、荆州、武昌、南昌、广州、济南、太原、桂林等,此外还有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四大名镇。全国大概有农村集镇四千到六千个,小城镇两千个,大中城市一百个左右。城市的繁荣,给明代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2 市民阶级的发展壮大

明世宗嘉靖(1522—1566)元年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壮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起来,这时的市民阶层主要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自明代中叶开始,手工业生产各个部门(比如陶瓷、印刷、冶炼、纺织、造纸、造船、建筑等)都有了很大发展。又加上世风奢靡,时人追求物欲享受,社会需要的增加促使手工业艺品迅速发展。

这样,明代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其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城市社会中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这个充满物欲活力、追求世俗享乐的社会阶层,给城市体育休闲的发展提供了主体力量。

2.3 奢靡的社会风气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在沿海及大都市中渐趋繁荣,整个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之一,是金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权力。”由此出现权力的商品化现象,过去只有十年寒窗才能得到的名利享乐,今日只要有了钱,同样能得到。这使得人们不再把读书求仕作为实现自我的惟一途径,转而看重金钱的价值。

商品经济的引诱,促使明代社会中后期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也让久遭禁锢的消费和享受欲望汹涌澎拜泛滥起来。这股逾越封建礼制的社会思想浪潮强烈地冲击了明代前期凝固停滞的社会风气,对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均有积极的意义,也给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土壤。

3 结论

明代的城市休闲体育本身产生、进行的方式及其参与的规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诸如儒家、道家等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理想的型塑。更通过文学作品,获得了一种文化表征和符码的意义,张扬了人性的光辉。

明代时期的休闲体育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没有竞技成分的过多影响,整体上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体育以增强自身体格体能、娱乐为主的体育精神。它们通过文学作品,流传下来,泽被后世,对当代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和余暇生活有極大的影响,也在客观上促成了体育休闲的发展和繁兴。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镜轮.中国深宫实录.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钟晓雄(1969-),男,广东揭阳,汉族,本科,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