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我们该怎样继续

2018-05-28 09:06桑玉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桑玉玲

摘要: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代替的。但是课堂上动手操作的作用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经过研究和摸索,我们发现只有深入研究学生,操作内容有挑战性,同时指导学生要细致才可以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

关键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究;操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77-0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经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代替的。但我们在平时讲课、听课和交流中感到动手操作的作用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还需要重新审视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教学。结合对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个教学片段的听课反思,谈谈自己对动手操作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片段一

课堂情况:自主探索:用准备好的三角板和直尺研究它们的边和角,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殊在哪儿?部分学生还没有动手操作,已经积极举手发言,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毫无兴趣的在玩着手中的纸和三角板。汇报交流:我早知道了,幼儿园就学过;还有的说:我在家常折纸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的特点。两个学生的汇报后,老师赶快变换问话方式说:大家既然已经知道它们的特点,那我们就动手验证一下是否正确,看谁用的方法好!"学生们还是没目的,没有兴趣在摆弄手中学具。

课后反思: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刚把问题抛出去,孩子们争着说出各种特点,动手探索的情景并没有出现,虽然教师适时调整预案,但课堂效果还是不好。主要是学生已经对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操作的内容没有新鲜感,这样动手操作只是一种形式。

片段二

课堂情况: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后,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做一做"练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于是学生画图开始,老师在讲台上忙着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我仔细观察学生画图的状态,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用中性笔潦草地画着,有的同学用铅笔和作图工具仔细地画着。再看同学的画的情况,有的比较标准,边是直的,角是直角。有些学生照着方格纸上的边描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看老师,站在讲台上环顾了一下学生问:"画出来了吗?"画好了",于是进行下一个练习。

课后反思:这个片段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方格纸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没有交流学生作图的步骤。由于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动手画图中,就不会发现学生在画图时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指导作图,所以学生作图不用铅笔,不用直尺,作图不规范等等,这样的动手操作是低效的。我们上课时不仅要注意课的设计思路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及时捕捉到课堂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建议与做法

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呢?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深入研究学生。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只有深入了解学情,教学设计合理和教学方式恰当才能高效。片段一教学,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因为老师不了解学情,导致学生无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个环节我们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汇报交流,但考虑还会有几个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不太了解,课前留成家庭作业,让这部分学生自己学习。交流时学生边操作边说思路,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方法、各种思路和各种发现。交流和分享会让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的碰撞会产生创造的火花。

(2)操作内容有挑战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什么才是探索?怎样使学生深入探索?这正是我们现在研究思考的一个课题。操作的内容有挑战性,学生在操作时才会集中精力,动脑思考,有一种专研的精神,这样才能称得上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片段二中学生在画正方形时,描方格纸上的小正方形,学生对正方形的认识并没有提升,老师可以挑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作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再做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几个小正方形可以做一个大的正方形,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至少几个小正方形可以画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对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可以掌握。这才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有效的、深层的动手探索活动。

(3)指导学生要细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无论是课上动手操作还是课外学具的准备,都需要教师细致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老师应积极参与,课上和学生一起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切不可袖手旁观,使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案例2,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指导,学生不了解点子图和方格图的含义和作用,画图时学生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操作目标和要求,更没有方法的指导,动手操作的思路不清晰,操作在無序状态下进行,学生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的动手操作是无效的。

课堂教学不再是只解决"是什么"的地方,而更多的变成了解决"为什么"的地方,学生在这种尊重思维生长的课堂里动手、动脑,不仅习得知识,发展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