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航业发展趋势

2018-05-29 18:07张婕姝
大陆桥视野·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控制区船舶供应链

张婕姝

一、新时代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同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确定因素。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

二、新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交通行业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成为港航发展的主要路径。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图1、表1):

新技术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下一代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技术赋予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港航物流资源联动,向供应链智慧化升级。

1.物联网相当于感知系统,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是智能体系的基础。

2.云计算是神经中枢,接收各处传入的信息,整合加工运算后输出。

3.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成为能以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作出决策和动作。

4.智能装备是运动系统,接收系统指令,自动化完成各项作业。

5.网络技术相当于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速度要求将会不断提高。

6.大数据相当于存储的记忆和储的海量知识,通过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创出更大的价值。

自由贸易港建设: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广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厦门从四方面探索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辽宁省已正式将大连申报自由贸易港方案上报国务院;浙江省提出未来5年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

三、新挑战

压载水公约,全称:《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正式生效时间:2017年9月8日。目的是有效保护了全球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绿色发展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挑战:

1.加速全球航运业的转型升级。

2.国际航行船舶需要加装压载水管理系统(BWMS)来满足公约强制性的D-2排放标准。

3.增加了船舶的固定成本(每条船舶的系统采购成本平均为五至八百万元,维护成本每年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目前情况:主要的排放控制区:北海、波罗的海、北美、美国加勒比海(四大排放控制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国三大排放控制区);中国香港;新加坡;全球四大排放控制区要求使用含硫量0.1%以下的燃油,排放控制区外硫含量不得超过3.5%。

2017年起,中国核心港口区域的船舶要求使用硫含量0.5%以下的燃油。继2016年1月1日建立的北美和加勒比海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后,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IMO-MEPC)宣布新建波罗的海和北海两个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NECA),将于2021年1月1日强制执行。

未来趋势:根据IMO的决议,至2020年,全球船舶均要求使用含硫量0.5%以下的燃油。中国将根据评估情况,在2019年12月31日前,进一步提高船舶排放标准。全球及中国各地将加速排放控制区的设立,至 2020 年排放控制区将扩散到全球海域。

貿易方式、货物流向发生变化: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将逐步向区域化(洲域化)转变,区域内(洲域内)的贸易紧密度进一步提升。

2.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全球物流供应链呈现向两端集聚特征,即初级产品加工向原料地集聚,而面向消费的产成品则向消费地集聚。

我们国家的情况:

1.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从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

2.中国产业发展变化: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3.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亚洲的产业链中,中国已经成为重要枢纽,是大量进出口路线的交叉节点,并且正在向产业链的高端移动。

未来中国港航业发展趋势:

1.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2.智慧港航加速发展。

3.集装箱化率大幅度提高。

4.跨行业的全产业链合作成为趋势。

5.全程供应链服务成为蜕变之道。(图2)

四、智慧港航加速发展

自动化码头技术不断完善,洋山四期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

1.劳斯莱斯在芬兰启动“高级自动水运应用”,目标十年内研发沿海航行遥控船或全自动船。

2.欧盟“网络智能水运项目”正在评估无人驾驶商船远洋航行在技术、经济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3.权威国际船舶认证组织DNV-GL在研究利用无人电动船沿着挪威海岸线运货的可行性。

4.上海海事大学高速无人艇“海腾号”已多次试航。

五、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六、跨行业的全产业链合作成为趋势

港航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整合:进驻金融业等。

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天津、青岛、日照、大连、宁波等多家港口企业开展了金融业务。

天津港2006年12月6日成立第一家港口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连云港2017年3月20日连云港港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上海港2015年2月5日上港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青岛港2015年7月28日青岛港国际融资租赁公司;日照港2015年10月17日日照金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连港2011年10月26日大连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宁波港2010年7月28日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七、全程供应链服务成为蜕变之道

对于集装箱货物:传统上较为单一的班轮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可以大幅提高,大型船舶仍将用于提供标准化的班轮运输服务,中小型船舶则可根据每个时段的具体情况,基于平台的货源撮合,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航行与挂靠方案,传统班轮运输模式以船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进化为以货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对于散货运输而言:完全有可能出现定班化的散货运输服务;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联通与协作航运供应链经营人将涌现;航运供应链服务商与工商企业将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传统航运专业经营与纵向一体化的矛盾在航运供应链中将得到协调和统一。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控制区船舶供应链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核电厂建安阶段防异物管理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红沿河核电站的防异物管理
浅析核电站射线探伤的安全防护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