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坚守“生命线”

2018-05-30 04:23高维海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安街车组场站

高维海

6月15日上午8∶30,记者来到北京公交集团四分公司1路车队老山公交场站采访。前脚刚迈入办公楼一层,就听到二层传来欢声笑语。

记者循着声音来到二层“1路荣誉室”,看到十几位年轻的公交职工正围在一张黑白照片前交流学习先进典型的感想。照片中,8个年轻人在挂着“共青团号”牌匾的车头前站成两排,笑如春风。

这是第一批682车组成员获奖后的合影。1981年7月,1路车队682车组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共青团号”。自那时起,“682”就成了公交人服务精神的标杆。

1路车队组建于1935年9月。1961年7月5日改线后,开始负责公主坟至八王坟线路的客运。至今,1路在长安街沿线运行已达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40年来,1路公交线路里程从1982年的14.6公里,扩展到如今日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每日运送乘客近10万人次,成为百里长街名副其实的第一车。

40年来,1路公交车型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黄河通道”,到90年代、本世纪初相继更换为斯太尔“白通道”、 京华CNG单机车、黄海铰接式客车、福田LNG通道车,再到新时代18米长、载客130人的“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始终领跑着首都公交车型的更新换代。

40年来,1路车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线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北京公交最具影响力的“明星线路”。

40年风雨兼程,40年春华秋实。不管车型怎么变,人员怎么换, 1路车队勇当首都公交“排头兵”,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支部带领党员和职工坚守讲政治这一‘生命线!”公交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洪晓洁给出这样的答案。

“思想上、政治上要统一,党叫干啥就干啥。”

公交系统有句话:首都无小事,公交无小事,长安街无小事。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还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路公交每天都穿行长安街,途经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广场,繁华热闹的西单、王府井等重要站点,如何确保在长安街准点安全行车,始终是1路车队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及这个话题,82岁、时任1路车队党支部书记刘宝庚打开了记忆的闸门。1979年11月初,刘宝庚担任了1路车队党支部书记。当年的1路有570位干部职工,场站设在八王坟,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党员干部和统计、调度等人员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活动板房里办公,外面刮大风,室内扬风尘;食堂设置在临时搭建的几平方米大的窝棚里,大伙打饭后就蹲在食堂外就餐,不一会儿热饭就变成了冷饭。

“条件差,干劲可不差。”刘宝庚来了精神头儿,“我一到任,就要求大家树立‘长安街意识,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思想上、政治上要统一,党叫干啥就干啥。”

“光说不练不行,要做出样子。”刘宝庚向记者讲述起他上任没几天就打了一次胜仗的经历。

11月12日夜里,寒流突袭,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七、八度。晚上11点收车后,大家犯了难,车辆放不放水?如果不放水车容易冻;如果放水,场站的锅炉还没生火,锅炉里没有热水第二天咋温缸?温不了缸车就动不了。

“再难也不能耽误明早儿群众的出行。今晚车辆不熄火,党员带头上车值守。”刘宝庚率先表态,“司机师傅明天还要出车,先回家睡觉。今天晚上我包第一车组。”

在刘宝庚带动下,党支部班子成员和30多位党员纷纷包了车组。

党员们一夜没合眼,换来了次日5点车队全部52辆车的准点安全营运,确保了群众出行。

物换星移,1路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讲政治、有担当的初心一路传承。2015年8月的一天上午,1路车队接到指示,承担这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3”阅兵式群众彩排的运送保障任务。“轮休的时间,谁家还能没点事处理啊?这会儿临时召集司机师傅,大伙能赶得过来吗?”忐忑不安的1路车队党支部书记苗春荣,试着在车队微信群里留言:“能到车队的司机师傅,速到车队。”支部吹响集结号,党员争先向前冲。不到2个小时,轮休的党员齐刷刷站在了苗春荣面前。

“要让乘客满意,必须扑下身子干出来!”

“我宣誓:真情服务,乘客至上……”6月15日9时,记者在1路场站办公楼一楼西侧大厅看到,即将上岗的售票员小刘举起右手正在宣誓。“1路在老百姓心中是首都的门面。要让乘客满意,必须扑下身子干出来!”1路党支部书记苗春荣告诉记者,“为增强司售人员的服务乘客的意识,每班上岗的人员都要进行这样的宣誓。”

“在1路人心里,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就是最大的政治。”时任1路党支部书记刘宝庚告诉记者,上世纪初,1路682车组打出“乘客之家”的招牌,推出了服务乘客的新举措。那时候,上下班的群众带饭的较多,加上车上人多,有时会把饭给挤洒了。司乘人员就利用休息时间用铁丝制作了一批“S”钩,固定在座椅背上,供乘客挂饭盒用。

已经退休的1路682车组第一代老车组售票员郭秀芬回忆说:“大家都有一股劲儿,天天琢磨着怎么提高服务质量。你一个点子,我一个主意,慢慢地给车上配了地图、针线包、小坐垫;遇到下雨天,售票员还打开窗户,将身子探出去,为排队上车的乘客撑伞。”

牢记精彩的过去,走好每一个今天。随着首都公交优先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惠民政策的实施,面对人民群众对地面公共交通整體服务水平提升的新期待,1路人在传承中不断用创新擦亮为乘客服务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1路党支部推出了“导游式服务”。中午时分,记者踏上了由西向东运营的1路“中国红”。记者坐在平稳、宽敞的车厢内,一边欣赏着长安街沿线的景观,一边听着乘务员对沿线景观的介绍,亲身领略到了1路车队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风采。

在四季轮回中,几代1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出色的服务塑造出“春风1路、平安1路、文明1路、真情1路”的服务形象,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长安街车组场站
天迈科技助力深圳东部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 打造场站新标杆
重大事故后果模拟法在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场站架空管道点蚀组合检测技术及应用
以电代油推进绿色生产
祖国在长安街上赶路——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基于WiFi便携式防砂车组生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春分的秘密
大小交路嵌套方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最优车组数开行方案
对天然气场站工艺管道安装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