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讨论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2018-05-30 10:48李珊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课程

李珊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古代文学课程往往更注重文学史论和发展线索的讲授,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进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则欠缺意识。“在着眼于‘自由人‘全人教育的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怎样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重视和推行经典阅读讨论是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经典阅读的缺失

一直以来,高等学校古代文学的教学偏重文学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和重点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地位,史论色彩鲜明。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往往只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但学生课前课后并没有按要求按进度完成阅读,如果不是课程考核内容,学生大多不会自觉完成阅读、拓展和讨论。如此,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甚至经典著作只了解其外在评论价值的框架,而无法对其内涵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以提高个体的思维方法和道德修养。

例如,宋词中苏轼的词是教学的重点,苏轼的词论及创作对提升词的文学地位,开创豪放词风具有重要意义。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中,一般由教师归纳和分析苏轼对詞进行的彻底的改革,然而对具体的作品,虽然教师在课堂都会尽量地列举一些涉及各类题材和风格的词作,但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每首都面面俱到地讲解赏析,只能让学生课外通读和背诵。学生往往只关注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对于《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词作不读不背,更不会查阅相关资料互相讨论,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于是,其中精妙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又得浮生一日凉”“多情却被无情恼”等的哲理只是作为摆设品摆在作品选中,学生无法把它们作为借鉴,指导和影响自己的思维,对人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其余的如阅读陆游的爱国诗作、辛弃疾的爱国词作,以古鉴今激发我们对建设现代化强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如阅读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散曲《咏大蝴蝶》等,以加强对廉政建设、肃清吏治的必要性的认识;如阅读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对追求美好的理想爱情的向往;如阅读“四大名著”,获得感悟人生的道理,并影响生活的态度。通过阅读提升学会思考与判断的总体素质是人文教育的重点。人文教育并非纯粹的知识传授和积累,其有效方式在于课堂讨论和写作,而这两点都以阅读经典为基础,进而实现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评价、分析、鉴赏、批判等。因而经典阅读讨论成为人文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最终“学会逻辑、清晰、独创地写作和说话”。

经典阅读讨论对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作用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是最重要的人文课程之一,但事实上当前的古代文学的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滞后,教学依旧沿袭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记知识,往往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法真正汲取经典作品的精华,从而培养自身的人文关怀和素质。从现实情况来看,经典阅读讨论有利于弥补教材的缺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弥补教材的缺陷

教材的编写出于严谨,往往只是梳理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致线索、介绍重点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而教材的出版和应运更是滞后于学术研究的进展。但各种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大量且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进行经典阅读和讨论,势必造成对知识掌握的混淆和迷惘。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作的介绍比较简略,主要提及其因仕宦生涯而抒勃郁侘傺之情和缠绵悠渺的爱情词。因此,当学生在课外文章中看到引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感慨初恋爱情的美好而笃信这首词含义本就如此,实不知,原词并非指爱情,而纳兰性德的词作情感内容也非只此二类。“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柬,分别择之也。”(《说文》)“柬友”,就是择友,此词本是就朋友间的态度、关系而强调真诚执着重要性的友情词。只要找来原文阅读,注意词题,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词人的原意,而不会断章取义、人云亦云。阅读词作后,如能进行讨论,就会发现“人生若只如初见”既是对友情而言,也可以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理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变化,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自然。其实,纳兰性德的情词包括爱情词、亲情词和友情词,通过经典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对纳兰词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得到深刻的人生感悟,弥补教材篇幅和时限的缺陷。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多媒体发展的条件下,经典阅读和讨论能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利于改进教学模式

在强调生本教育的要求下,古代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探究型教学模式、混合型教学模式都各有所长,但这些新的教学模式都以经典阅读为基础、以讨论为主要方式。如“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即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表达、操作和创造能力,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力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先进行经典阅读,才能“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否则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只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比较深奥,课堂信息量也比较大,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经典阅读,上课时听教师的介绍会觉得应接不暇,久而久之堆积了许多不能及时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以致后面的内容听不懂、无法衔接,于是走神、分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预先阅读了作品,熟悉的内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能够在产生共鸣的同时,还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于是产生了兴趣,继而展开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又有了触类旁通的惊喜发现。如此,学生会带着问题,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积极性在课后继续查阅资料,以求达到对知识通透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

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含蓄蕴藉的特点,需要通过想象在感受浓厚的意境氛围中领悟其思想感情。但如果学生没有进行经典阅读,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解读,学生因没有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可能积极回应教师的引导的,以致让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高校古代文学课又是重点对文学现象、发展线索进行理性的思考。尽管教师对当前的学术动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力求在课堂上开拓学生的视野,但如果学生没有阅读作品,对作品不熟悉,是不可能参与讨论辨析观点的,甚至连论题都理解不了。所以,经典阅读才能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实现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前所述,學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对知识理解得更全面并有所提升和拓展,自然能对一些前沿的学术热点和疑点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在完成课程小论文乃至毕业论文时,做到思维敏捷、材料丰富、理论支撑、逻辑合理地完成撰写。古代文学课程绝不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通过学习,汲取前人思想的智慧与精华,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具备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养成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意识、素质和能力。

经典阅读讨论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中的实施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经典阅读有所缺失,但经典阅读讨论对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经典阅读及讨论。可以从以下环节着手:

课前导读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在讲具体的经典作品内容之前,围绕某方面问题,布置学生进行作品阅读,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能体现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这样,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动力和方向。如在《红楼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诸如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关于《红楼梦》,如何看待尊黛抑钗论、拥钗抑黛论和钗黛一元论这三种看法?学生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对作品的理解会更有针对性。

课堂讨论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前阅读进行汇报和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辨析能共同完成对问题的全面解答,然后教师做归纳总结。但是,这些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引用前沿的学术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如讲授《红楼梦》,除了让学生讨论钗黛的人物形象评价,还可以通过播放刘心武、蒋勋关于《红楼梦》人物探佚和赏析的视频,以及相关网站论坛的帖子,结合当下热议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红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从而形成对《红楼梦》及其研究认识的正确性。其它名著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同样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但前提是学生必须能先完成经典阅读。

课后创新

有了课前导读对作品的基本了解和课堂讨论的深入理解和延伸,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对经典作品的认识,并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个性化的创新观点,或是对作品中别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所触动,或是对某一问题的现有观点进行补充、勘误;或是对某一研究现象进行爬罗剔抉、梳理整合……这些就是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探索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创新性表现。而这些成果最直观和最有意义的呈现就是毕业论文的完成。

当前,高校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改革,越来越强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推进未知的知识,从而进行创新,以便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讨论和研究,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预先了解,一切都无法实施和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落实经典阅读是进行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前提,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人文课程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