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四家看蒙童书法入

2018-05-30 10:53门李钊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蔡襄二王米芾

门李钊

宋四家书法概述谈及宋代书法就不得不提到四位书法家,那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与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先生。苏轼对书法也极为擅长,他的书法被称为苏体。尤其擅长楷书、行书等书体。苏轼的代表作有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以及千古传唱的《赤壁赋》等。黄庭坚,我国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极其擅长书法,其书法擅长草书与行书,书风喜欢以侧、险取式,奇崛恣肆,自成一派,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与《华严疏》等。米芾字元章,世称米元章,因其对书画极其痴迷又被称为“米癫”。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画家及理论家。米芾书法初期学习欧阳询与柳公权,所写字体笔画挺拔,结字结实。蔡襄,北宋著名书家。其楷体书法师承颜真卿,结字端庄,字体恢弘大气;蔡襄推崇书法要注重“精气神”,要向前人学习。宋四家蒙童时期的师承与习书范本苏轼纵观苏轼的书法师承大致脉络为,年幼时以周越为师,后书法以颜真卿、王羲之、杨凝式、李北海为师,但又上溯魏晋。由于苏轼在他人生各个时期的师承重点与书写时的心境差异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不同的面貌。苏轼曾说过:“其少年喜二王书。”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学书法初期对“二王”的字体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从苏轼早岁时的作品,如《治平帖》中就可以看出,蘇轼的《治平帖》所书字体字态秀媚、风流端庄,深受“二王”书风影响。黄庭坚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诗风开一代风气。黄庭坚早年受教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勤奋好学,黄庭坚最早的书法学习是学习当时著名书法家周越的书法,后来开始学习“二王”的书法,还有就是对杨凝式的书法更加青睐,黄庭坚曾用诗句赞颂杨凝式 。对黄庭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教师苏轼了,我们从现在黄庭坚流传下的手札中就可看出。米芾谈及米芾的书法学习过程,我们从米芾的《自叙帖》中可以得到很多线索,米芾在《自述帖》中说道:“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蔡襄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蔡襄的师承在历来文献记录中少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见一些端倪。我们从《茶录》《荔枝谱》中可以看出他长期内对唐代以及魏晋的名迹一定下过不少功夫,应该是在年幼时就开始临摹这些碑帖。蔡襄对王羲与虞世南应该也有很深的学习研究,蔡襄的行书与行草书,从《脚气帖》《扈从帖》看出他向“二王”的学习。

宋四家蒙童时期的习书方法对现代蒙童学习书法的启示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生的,在人的一生当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郝滨老师是著名的心理专家,他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宋四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第一点就是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家学渊源。比如说苏轼,其父亲的文章在当时就很受瞩目,苏轼的幼年教育同样离不开其母亲程氏的教导。苏轼去私塾学习了三年,到了苏轼10岁时,其母亲又教他学习《后汉书》,可见父母都很重视苏轼的家庭教育。蒙童时期的临书范本选择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古代的蒙童除了在私塾读书以外,还必须学习写字。那么在学习书法时就牵扯到一个选帖的过程,临帖首先要能够选帖,帖子选得是否适合自己,对今后学习书法的走向与是否能够取得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蒙童的习帖选择我们会发现,纵观宋四家蒙童时期均是以唐楷入门,然后追本溯源至二王,由易至难,由法度至自由。这对蒙童的书法学习的选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二王”书法的重视我们在分析宋四家初学书法时,都可以看出他们都极其重视“二王”的书法学习。“二王”书法之所以被众家推崇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二王”的书法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巨大优势,那就是“二王”正好处于我国书法的一个演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楷书、行书与草书都是他们那个时期完成的,而“二王”对这三种书体的贡献卓越,可以说楷、行、草就是被“二王”所定型。书法的字体演化过程不是某一个书法家能够所进行的,而是书法家群体在推进字体的演化,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二王”的字写得最好,受到大家一致肯定。 结语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的民族文化瑰宝,探究宋四家的幼年学书历程,对当下我们所提倡的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蔡襄二王米芾
北宋·米芾《白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胡子怎么放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米芾学“字”的故事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