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好表达

2018-05-30 10:53庄明亚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一陶行知狐狸

庄明亚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无论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还是新版课标,以及“核心素养”理论无一不指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以人为本”、要“联系生活”、要“勤于实践”,关注语文课堂,用好教材范例,实现“教学做合一”三年级是孩子作文的起步,这就导致许多孩子在三年级一接触作文就问题百出:缺少素材,内容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缺少语感,句子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缺少规范,习作虎头蛇尾或不知所云……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孩子还处于低年级阶段。低年级的很多孩子还未来得及好好练习正确、完整地表达,把句子写通顺,一到三年级,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写详细、写精彩,这是无形中的“揠苗助长”。由此可见,习作指导应当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表达出来,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狐狸馋得直流口水。”这句话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再想一想:狐狸有多馋呢?紧接着教师打出了一段填空说话练习:“看着乌鸦嘴里的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只见它

着头,一双眼睛

那块肉,一手

,一手

,一条尾巴

,它多想

啊!”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整合应用教材,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朗读——观察——思考——表达,来体验狐狸的“馋”。教师这一“教学说”合一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妙语如珠,在兴趣盎然的说话中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句把話说具体”的表达概念。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语”和“文”的训练点。如学完《水乡歌》后的延续性创作:水乡什么多?桥多……再如,学完《航天飞机》后的名片式介绍:嗨!大家好,我叫航天飞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到实践中去。体验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践行“教学做合一”当学生习得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方法和技能时,一定要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学习写作,从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中为自己的习作“添砖加瓦”。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启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我们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从无字处读书,在山水中作文。其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仿真“旅行”提供了可能。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一第一题,写的是六个有关景物的词。在学完第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后,我又回过头来打开课件,让学生选择观察其中一个景物说一段话。学生受到课文的启发,留心观察,踊跃发言,表达时基本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当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先说后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已学过的课文、词句作为范例,大多能较顺利地落笔成文。当然,得益于课内,功夫在课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自古以来文化学者与写作名家遵从的不二法则,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精华,为“笔下生花” 储备丰富的知识。丰富习作形式,保持学习兴趣,活化“教学做合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文其实是一件劳心费力的事情,更何况天性爱玩的小学生呢?要让学生对作文有持久的兴趣,决非易事。只有让学生体验写作之乐,并乐意为之,才能让学生的写作热情长久不衰。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习作,曾作几方面的尝试。合篇成集让学生将习作抄写在方格作文纸上,教师批阅后合订成本,将这样的一本作文集让学生在课外分头编写目录,制作封面,配画成稿,大大鼓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认真程度。集优成本对美文习作,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打印成稿,结集成册,家长的点赞,同学的配图,无意中提升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荐优发表真正的佳作,一旦发表,更能成为学生习作最好的“助推器”。除了在学生习作展示上的调整外,“说明书”“购物单”等写作内容的自由选择也会让同学们“有话可说”。当然,校外的作家、编辑等写作指导者的角色变换也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学习之地,天天是学习之时,人人是学习之人。我们把“生活即教育”思想引入作文起步教学研究中,把“教、学、做”合为一体,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体验化、教学形式趣味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不仅丰富了作文教学研究的内涵,还拓展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外延,这将有助于化解了学生的愁作心理,同时也为今后小学作文教与学打开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合一陶行知狐狸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狐狸和猫
狐狸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狐狸便当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