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然的箫声

2018-05-30 10:48杜中华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醉翁骷髅箫声

杜中华

如果说,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与这个世界的一场奇妙的相遇,那么,一个生命的逝去,是否意味着生命去了另一个地方?如果说,存在是真实的交响,那么离去,是否也可以化作自然的箫声?

我的大姨,妈妈的亲姐姐,在上个周日的早上,安静地离开了。此前的两年里,她饱受癌症的折磨。从最初发现肝部肿瘤时的迅速消瘦,到接受化疗后头发掉光,接着,是吃了所谓的抗癌强效药后因副作用太大导致的全身水肿,我亲眼看到大姨,从极其能干、极其善良、极其热情的农妇,变成了瘦弱矮小、戴着看起来有些滑稽的头巾来掩盖光头、整日被病魔禁锢在床上的病人。即使明知生命终会走向尽头,但见证生命慢慢凋零,仍让人心如刀绞。

听妈妈说,大姨那天早上从睡眠中醒来,并没有什么异样,还吃了早饭,还跟人说话,说着说着,就走了。我想,这也是生命安静结束的一种方式吧,自自然然地,静悄悄地,没有插满全身的管子,听不到围满病床的家人的哀号,就这样安静地走了。可是妈妈哭了,她眼里的泪迅速涨满,大颗大颗地掉下来。“你大姨去世之前,受了太多罪,她可以少遭些罪的,可是你哥哥姐姐一定要她吃那些药……”

人的逝去,正如人的降生,是生命与造化的交集,是自然的过程。我们用力地生活、存在,在世间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也要接受终将死去的现实,不应苛求永久,而要珍惜每一刻,快乐地生活。饱受病魔之苦,几度轻生的史铁生,愿意相信轮回,去弥补今生的苦楚。既然我们从未经历过死亡,又何必说死去是莫大的痛苦,终日为之悲哀不已呢?庄子讲过一个故事,骊姬在得知要嫁给晋王以后涕泣沾襟,大哭不停。可是进了王宫,面对华美的床榻、无尽的珍馐和只有奢侈享受没有顾虑苦闷的生活时,她完全理解不了自己出嫁之前的心态,悔泣不已。那么對待死亡,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假使死后的生活是以现世的狭隘之心完全体会不到的一种境界,那么为死而悲伤,是否也跟骊姬的不解一样,是不可理解的?

人生的痛苦,有两个最主要的来源,一个是选择,一个是欲望。合理的欲求能够增进我们前进的动力,而过分的欲望,只会将我们拖进无尽的深渊。庄子曾在幻境中与一具骷髅对话,他谈到人世间种种名利诱惑,想要帮助骷髅起死回生时,骷髅立刻逃跑了。我们所追求的,如果是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伴随价值而来的其它东西,就有可能成为羁绊,让你停滞不前。很多时候,我们所为之困扰的都是些脱离生命本真意义的杂事、乱事、琐事,它捆住了我们,让我们无法尽情驰骋。殊不知如果你还关注,说明你还在乎,只有真正放下,才能真正放开。对待生死之悲,也是一个道理。

我说这些,不是在鼓吹追求死亡,也不是宣传黄老之学,放弃一切。只是当我再次注视妈妈,看到她原先乌黑的秀发中陡然生出的一缕白发,感到既心疼,又不知所措。何妨把生命看作一点一点融入自然的过程,那样,我们的心就逐渐释然淡然了。庄周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不是他不在乎妻子不是他不爱妻子,而是他将生命的过程如同春秋时序交替一般看待,将对妻子的挚爱融入对自然的热爱和讴歌之中。超然的背后,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是对生命本真的敬重。

苏轼在《醉翁操》中写道:“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何时,我们能够达到醉翁那般境界,陶醉于绮丽山水、空涧鸣泉之中,去聆听那自然的箫声?

猜你喜欢
醉翁骷髅箫声
永远的醉翁
——纪念欧阳修逝世950周年活动侧记
智闯骷髅岛
一品红
吹箫引凤
雨中落樱
骷髅行乞
两年三名亭,千古一醉翁
骷髅行乞
曲刘合奏
饮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