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与江苏工业发展对比分析及有关启示

2018-05-30 10:48徐鹏远
辽宁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发展辽宁江苏

徐鹏远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工业发展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正面临严峻挑战。相比之下,制造强省江苏率先进行工业转型升级,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辽宁和江苏在工业发展基础、存在问题的对比分析,为辽宁对标江苏先进经验、开展务实有效合作提供支撑,为辽宁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辽宁 江苏 工业发展

一、辽宁与江苏工业发展基础的对比分析

辽宁曾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国制造业中心之一,工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江苏同样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龙头,正不断向工业强省迈进。尽管二者发展各有特点,但总体而言,辽宁与江苏差距仍十分悬殊。

1.辽宁工业规模效益下行压力不减,仍明显落后于江苏。近几年来,辽宁工业下滑趋势明显,总体规模呈缩减态势;江苏规模实力则稳步提升,始终稳居全国前列。2015年,辽宁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江苏的21.9%,到2017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14.5%。同时,辽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江苏。2017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为江苏的14.5%,实现利润仅为江苏的9.7%。这种差距一方面是由于辽宁工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深水区”,长期积累的诸多矛盾集中爆发,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建立新型工业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与此前辽宁经济数据“挤水分”等“非经济性”因素密切相关。

2.辽宁工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与江苏差距仍然较大。近年来,辽宁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以计算机、轨道交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实现较快发展。相比之下,江苏作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先行地区,已走上“江苏智造”的快车道,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省份。2017年,江苏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到57.9%,共建成超过30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辽宁共有高技术企业2580家,仅为江苏的1/5。2017年,辽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3.9%,虽较此前有显著提高,但与江苏差距仍然较大。

3.辽宁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较强,但竞争力显著弱于江苏。与江苏相比,辽宁主导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但在支撑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十二五”期间,辽宁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江苏电子、化工、电气、机械、钢铁等“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高出11.6-16.9个百分点,利润占比高出10.2-18.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出辽宁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主导产业引领作用突出,对经济支撑作用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辽宁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各支柱产业发展方式趋同的问题,一旦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主导产业受到冲击,整体经济也将受到明显拖累。相比之下,江苏支柱产业更加多元化,抵抗经济下行风险能力较强。总体而言,对辽宁各支柱产业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与江苏强大的产业竞争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辽宁创新动能不断积聚,但与江苏差距仍然明显。在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辽宁与江苏差距较为明显。江苏作为创新大省,近年来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而辽宁目前也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但不论从科技投入还是从创新能力来说,都与江苏存在不小的差距。2017年,辽宁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仅为江苏的16.1%;辽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第17位)远落后于江苏(第2位)。这种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江苏创新能力的强大,其制造业曾依托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特征的“江阴模式”而崛起,自带创新“基因”,再加上近年来江苏坚持以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目标,因此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辽宁创新能力的不足,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亟待提升,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主体缺位,原始创新成果较少。

二、辽宁和江苏工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比分析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历史阶段,不管是辽宁还是江苏,都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辽宁和江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既有相似点,也有各自的特殊性。相似是因为二者产业结构较为接近,特殊是因为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对辽宁来说,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各种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复杂的现实问题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辽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制造业向下一阶段艰难演进的必然结果,更是重塑新型工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不可避免的阵痛。相比之下,江苏作为全国率先转型发展也率先遭遇瓶颈的地区之一,正努力实现从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向现代服务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因此必将面临许多超前的矛盾和难题。可以说,许多辽宁正在经历或即将面对的问题,江苏都曾经解决或正在经历。

具体来说,辽苏面临的相似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偏低,江苏制造业主体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传统工业仍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竞争优势相对单一;而辽宁该问题更为突出,大部分产业都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工业产品档次普遍不高,附加值明显偏低。从各自的特殊性来看,创新能力和营商环境是辽宁最突出的两块“短板”,而这也是江苏探索转型升级过程中最着力打造的两大“抓手”,辽宁可积极汲取江苏相关发展经验。此外,江苏面临的品牌建设、产学研结合、绿色发展等问题,也正是辽宁下一步要着重解决的关键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出现“重走老路”的苗頭,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控制力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辽宁应充分吸取江苏经验教训,避免新兴产业重复传统产业增长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符合省情和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三、江苏工业发展经验对辽宁的启示

从辽宁和江苏工业发展基础、存在问题的对比分析可知,“江苏制造”大体相当于“辽宁制造”的升级版。相对于辽宁,江苏工业基础更加雄厚,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对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也相对领先。为此,辽宁应汲取江苏相关发展经验,并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对口合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辽宁可借鉴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相关经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技术研发,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辽宁应汲取江苏经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给企业稳定的预期,营造出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最优生态环境,为制造业振兴发展、再造辉煌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辽宁品质”。辽宁应充分借鉴江苏发展品牌经济、打造质量强省的经验,将“制造之美美在品质,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作为不懈的追求,发扬工匠精神,注重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品牌意识的培育,推动辽宁制造进入质量时代和品牌时代。

4.加强人才培育,提升研发实力。辽宁可借鉴江苏与德国合作培育人才队伍的经验,与国内外发达地区达成人才合作协议,共同设立研究机构和智库,深化企业间、行业协会间的交流合作;聘请高精尖领域专家,围绕智能制造等主题开展高层次人才培训。

(作者单位:辽宁省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张永辉

猜你喜欢
工业发展辽宁江苏
辽宁之光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数读江苏
江苏
辽宁舰
FDI与工业发展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