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促进沈阳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2018-05-30 22:51陈德权林海波吴俊鑫
辽宁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沈阳

陈德权 林海波 吴俊鑫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在我国已快速兴起普及,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沈阳市应完善大数据产业相关法律制度,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从而加强大数据产业集聚,实现沈阳大数据产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沈阳 大数据产业 数据安全

当前,全球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沈阳面对日趋激烈的大数据发展竞争,必须利用好既有优势,瞄准产业高端,特别是走大数据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道路,实现大数据产业助推沈阳经济结构转换,实现社会稳步升级的目标。

一、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法律法规制度,维护数据安全

目前沈阳还未出台具体的有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条例,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此,为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产业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确保数据与隐私的安全。目前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为保证沈阳大数据产业良性发展,必须用法律法规保护数据隐私安全。

(一)建立个人隐私泄露报告制度

推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保障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完善个人信息和网络数据防入侵、防盗用机制,建立数据泄露预警制度,一旦发现数据泄露风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备份数据,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加大对盗用数据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盗用网络数据的行为,加大法律处罚力度。

(二)出台公共信息资源保护和开放的法律法规

大数据产业除涉及个人信息及隐私之外,还包括政府及社会各领域数据的收集处理,这对于公共数据安全的保护也至关重要。沈阳市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设定数据开放范围,保障数据开放安全,提高数据开放水平。同时,强化企业数据保护意识,加大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设大数据管理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维护数据安全。

(三)关注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大数据产业灵活性与广泛性决定其数据流通不可能仅在本市或本省进行,必然会存在数据跨境流动的情况,因此必须完善数据信息特别是重要数据跨地区流动特别相关制度建设,对大数据产业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出台相关硬性要求,以求对大数据产业的信息保护做到不留死角,保障沈阳大数据产业向好发展。

二、加快数据标准化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标准的确立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对于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极为关键。当前,沈阳大数据产业依托“智慧沈阳”统一平台,汇聚了425个单位共6.1亿条数据,开放了2034个数据集。未来,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仍会将目光聚焦于数据标准化及大数据题平台的搭建,以此规范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质量。

(一)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数据标准化进程

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总结提炼数据标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标杆。利用当前企业大数据项目,总结大数据发展趋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创新设计,精准感知大数据产业用户的需求。同时,关注大数据产业领域创新动态,鼓励大数据领域应用开发与推广,通过对大数据领域创新方向的了解,从而科学确定数据标准,从而大幅度提高沈阳大数据产业经营水平,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最终实现智能化发展。

(二)搭建具有沈阳特色的大数据发展平台

一是依托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支持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将信息化与工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促进沈阳工业内涵式发展,真正实现工业转型发展。二是大数据产业必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导向,搭建高水平、高效率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以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为依托,打造集政务、交通、教育、健康、社保、就业等领域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出一条信息化参与的治理模式,提升沈阳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使群众享受到智能、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三是形成政企融合的大数据平台。企业数据与政务数据彼此融合,企业数据为政务数据注入新的活力,而政务数据也为企业数据提供政策支持与理论保证,从而提升沈阳大数据平台的整体质量与运行效率。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保障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

大数据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壮大必定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在关键领域必须投入足够资金以确保自主研发创新。因此,沈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必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点领域自主研发步伐。

(一)成立专项资金,专门扶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设立大数据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沈阳大数据品牌。沈阳市委也曾提出未来沈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培育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10家,大数据产业从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二)强化大数据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仍高度依赖国外核心技术阶段,若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在准确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以其中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大数据领域核心技术瓶颈制约,从而在大数据产业方面拥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

(三)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措施

沈阳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政策等,加大对大数据产业开发应用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办公信息化改革中引入大数据技術,以此引导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构建强有力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沈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大数据安全保障问题,也就是说,尽管沈阳市政府间信息共享遵循“以共享为常态、以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但所共享的政务信息不应涉及到国家隐私、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等。只有安全绿色的信息共享环境,沈阳市大数据产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一)构建沈阳市数据共享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为真正强化沈阳市信息共享平台安全保障可以依靠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从事信息共享平台安全保障工作的人员需要搭建功能完善、技术强大的互联网病毒防御体系,通过安装防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并升级相关软件等方式和途径,科学防范网络病毒和恶意攻击的侵袭,真正维护沈阳市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安全,并应通过吸纳一批网络技术人员,在网站大数据安全保障系统中写入入侵检测程序,该程序应当能够自动分析网站系统内部的运行状况,寻找、检测网站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将能够对系统安全产生威胁的部分及时检测出来,为网站大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信息共享平台工作人员还应当从硬件着手、软硬结合,通过及时淘汰、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避免因为设备使用寿命过长而出现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以应付信息共享平台日常工作的状况,为政府大数据安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夯实沈阳市大数据安全保障的制度基础

根据我国当前在该领域内的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严格的制度标准,建设完备的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一是保密制度的建设,对于沈阳市大数据安全来说,可以通过定期更换计算机密码、规范网络访问权限、由专业人员对重要信息进行专门化处理等途径和形式规范计算机密码保密制度。二是巡视上报制度的建设,沈阳市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应当对论坛、留言板等互动交流模块进行专门维护和定期巡视,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公众关注重点的动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完善、更新政府信息发布的关键词和敏感词,及时建立和完善垃圾邮件自动过滤的功能。三是从法律制度层面为沈阳市大数据安全保障提供支持,我国当前已出台了《网络安全法》,该部法律的出台有力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能够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目前我国个人信息受到威胁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沈阳市是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方面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为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有效推进政府对个人私人信息的处理效率,全方位保障沈阳市大数据安全。

(三)健全沈阳市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目前,沈阳市大数据安全漏洞和隐患仍比较突出,归根结底在于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沈阳市需要在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做出积极的应对行为,主动组建大数据安全组织机构或部门,明确内部权责、职能等的划分,并做好监督和追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强化全市大数据安全预警监测,搭建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的大数据安全感知系统,加强对重点大数据安全性的监测,对在安全性能方面存有问题的基础软硬件设施督促整改。加快开展大数据安全事件风险防控预案的制定以及大数据安全事件处理方案的出台,按期开展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演习,着力提升风险防控的处理能力。

五、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

大数据产业要想行稳致远地发展仍需要一批钻研大数据、精通大数据的专业化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优化人才管理环境

为优秀大数据人才入沈工作提供优良的环境,进一步简化国内外优秀大数据人才入沈的落户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快引进一批基础性研究或应用性研究的大数据技术领军人才,并以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设计作为重要依托,鼓励大数据产业人才到沈阳创新创业。

(二)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优势

利用好辽宁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的基础平台功能,整合沈阳市辖区内的科技型研究院所、高校以及产业园区等潜力资源,鼓励校企合作、校际间合作、跨区域企业交流合作,为沈阳市大数据产业人才的培养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不仅局限于沈阳地区,从全球视野来看,数据科学家的短缺尤为明显,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創新驱动型企业在大数据人才培育方面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深挖细究,也需要锻炼大数据人才的分析、解决现实数据难题的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考评机制

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评价考评制度,需要健全大数据人才培训考评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大数据人才的培养需要围绕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清洗等全周期的管理过程,培训考评机制的建设需要能够真正发挥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绩效管理机制也不应照搬其他人才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突出大数据人才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同时,要强调对评价结果的应用,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助办法的通知》,对于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外国专家,优先推荐参评“辽宁友谊奖”“沈阳玫瑰奖”等。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沈阳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沈阳世博园掠影
沈阳分店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去重研究进展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