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绩效评估研究
——以个案大学为例

2018-05-31 12:13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程度流程

李 颖

(福建江夏学院,福州350108)

在知识社会,不仅企业组织积极地运用知识管理,而且政府部门及非营利组织(如医院、图书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等)也非常重视知识管理的运用与实施[1]。我国高校面对的是国际竞争压力下高度开放的教育市场,大学教育如何适应随之而来的严峻局势,已成为学界讨论与重视的议题。面对国际形势、社会趋势、信息科技的兴起所引发开放而多元的教育改革,举办以提升国家人力素质、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行政组织的革新就成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学教育在提高办学绩效的策略中,除致力于追求教学品质的卓越外,也应重视行政单位效率与效能的提升。

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是高校行政管理变革与创新的可行策略,因此,有效地取得组织所需的知识并加以分类、储存、传输、分享与应用,使组织能凭借知识以强化其竞争力,可以借由知识管理来实现。知识管理的实施固然重要,但对于导入知识管理后的成效也需要有一个绩效评量的机制,以协助组织了解实施上的问题,并形成一个回馈系统,针对缺失谋求改进之道,才能展现知识管理的具体效益[2]。在国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2003年透过知识创新、知识累积、知识分享及知识扩散等衡量指标,依照知识管理程度将成员国区分为高中低国家;由此观之,绩效评估在知识管理推动过程中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的导入能协助组织或个人,透过信息科技将知识经由收集、分类、储存、分享与更新的过程,为组织或个人产生实质的价值[3]。进行知识管理最重要的是让所收集到的资料客观且可以分析,让数字说话,使知识管理更为客观与具体。因此,如何对高校行政组织内散布于各单位及各个成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技能等,有系统地取得、储存,并提供成员汲取、分享与应用,进而建构一套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管理作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用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国内某大学的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考虑外聘教师到校时间较少,对校务行政运作较不了解,故未列入研究母体。个案大学是一所以追求教育卓越,培养理论实务并重、具备团队精神与国际视野之人才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文献探讨的结果,本研究建立如下研究假设,并以拒绝对立的虚无假设予以验证:

H1:教职工背景变项与知识管理流程无显著差异(H1-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流程无显著差异;H1-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流程无显著差异)。

H2:教职工背景变项与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无显著差异(H2-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无显著差异;H2-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无显著差异)。

H3:教职工背景变项与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H3-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H3-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

H4: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无显著相关。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应用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绩效评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就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两部分进行调查研究。问卷的建构是依据研究目的与文献探讨所归纳的资料为基础,并配合高校行政运作的情形,编制教职工问卷两部分(知识管理流程量表和知识管理绩效量表)。问卷共发出500份,扣除无效问卷30份,总计有效问卷4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0%。

3.资料分析法

本研究于问卷调查资料回收后,去除无效问卷,就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建档与整理,并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为探讨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看法的差异,以t检验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来比较不同背景变项对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的差异情形,若判别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以Scheffe法进行事后比较。采用皮尔森(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以求取不同变项间的相关系数(γ),作为衡量两个变项间关联程度的指标,进而探讨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各层面的关联程度。本研究所采用的显著水准为α=0.05。

二、描述与分析

(一)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差异分析

研究主要借由t检验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的差异情形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假设H1、H2、H3进行验证。以下依次就知识管理流程的差异分析与知识管理绩效的差异分析加以说明。

1.知识管理流程的差异分析

为探讨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流程知觉的差异,进而验证研究假设H1,以下分别就教职工的身份别和教育程度的背景变项加以分析。

(1)身份别 由表1可知,不同身份别的受试者在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取得构面(t=-3.09,p=0.001),达显著水准(p<0.05),显示教师与行政人员之受试者于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取得构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教师对知识管理的知觉低于行政人员。而在知识的储存构面(t=-0.84,p=0.398)、知识的移转构面(t=-1.77,p=0.075)、知识的应用构面(t=-1.85,p=0.062),均未达显著水准,显示教师与行政人员于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及知识的应用构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1-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流程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表1 不同身份别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流程差异分析t检验摘要表

(2)教育程度 由表2及表3可知,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试者在整体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取得构面(F=4.32,p=0.013),达显著水准(p<0.05),显示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于整体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取得构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经Scheffe’s事后比较得知,博士对知识管理的知觉低于本科(含)以下。对知识管理流程其他构面而言,知识的储存构面(F=0.50,p=0.599)、知识的移转构面(F=2.13,p=0.118)、知识的应用构面(F=2.79,p=0.061),均未达显著水准,显示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于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及知识的应用构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1-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流程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根据前述统计分析,就知识管理流程而言,身份别和教育程度在部分构面有显著差异,故研究假设H1验证的结果为部分成立。

2.知识管理绩效的差异分析

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的差异分析,将依身份别和教育程度的变项,对知识管理绩效之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看法逐一检视。

(1)身份别 重要程度方面:不同身份别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之差异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顾客构面的平均数,教师为35.03、行政人员为34.38,t值为2.10,p值为0.035,显示教师与行政人员间呈现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之显著水准,教师高于行政人员;在内部流程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34.61、行政人员为34.80,t值为-0.66,p值为0.500,并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与成长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34.94、行政人员为35.18,t值为-0.80,p值为 0.419,并无显著性差异;在财务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17.03、行政人员为17.36,t值为-2.01,p值为0.043,教师与行政人员间呈现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之显著水准,行政人员高于教师。综上可知,教师对知识管理绩效顾客构面重要程度的看法高于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在财务构面之重要程度高于教师,其他构面则无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2-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表2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流程各构面之摘要表

表3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流程各构面之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事后比较摘要表

满意程度方面:不同身份别之教职员,对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之差异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顾客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31.70、行政人员为32.33,t值为-1.38,p值为0.163,并无显著性差异;在内部流程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31.53、行政人员为32.36,t值为-2.48,p值为0.012,教师与行政人员间呈现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之显著水准,显示行政人员高于教师;在学习与成长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32.80、行政人员为33.24,t值为-0.87,p值为0.378,并无显著性差异;在财务构面之平均数,教师为15.55、行政人员为15.83,t值为-2.24,p值为0.024,教师与行政人员间呈现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之显著水准,显示行政人员高于教师。综上可知,行政人员对知识管理绩效之内部流程与财务构面的满意程度高于教师,其他构面则无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3-1(身份别与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2)教育程度 重要程度方面: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之差异检验结果如表5及表6所示。顾客构面之F值为8.12,有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显著水准,经Schef⁃fe’s事后比较发现,教育程度为硕士与博士者高于大学本科(含)以下;内部流程构面之F值为1.77,没有显著差异;学习与成长构面之F值为2.59,没有显著差异;财务构面之F值为7.27,有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显著水准,经Scheffe’s事后比较发现,教育程度为硕士者高于博士。综上可知,教育程度为硕士与博士者,认为顾客构面之重要程度高于大学本科(含)以下,教育程度为硕士者认为财务构面之重要程度高于博士,其他构面则无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2-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满意程度方面: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5及表7所示。顾客构面之F值为1.84,没有显著差异;内部流程构面之F值为3.80,有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显著水准,经Scheffe’s事后比较发现,教育程度为大学(含)以下者高于博士;学习与成长构面之满意程度未达显著差异,F值为1.28;财务构面之F值为4.29,有显著差异,其差异达p<0.05显著水准,经Scheffe’s事后比较发现,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高于博士。综上可知,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在内部流程构面之满意程度高于博士;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在财务构面之满意程度高于博士,其他构面则无差异。验证结果,虚无假设H3-2(教育程度与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部分成立。

表4 不同身份别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差异分析t检验摘要表

表5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摘要表

根据前述统计分析,在知识管理绩效重要程度方面,身份别和教育程度在部分构面有显著差异。故研究假设H2验证的结果为部分成立。在知识管理绩效满意程度方面,身份别和教育程度在部分构面有显著差异。故研究假设H3验证的结果为部分成立。

(二)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相关分

为探讨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之相关性,并验证研究假设H4。本研究以皮尔森(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就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构面,以及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构面,其间的关联程度进行探究,当相关系数γ>0为正相关,γ<0为负相关,0<γ<0.3表示低度相关,0.3≤γ<0.7表示中度相关,0.7≤γ<1表示高度相关,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兹分述如下。

由表8可知,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取得构面,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之满意程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0.569、0.574、0.472),达p<0.01之显著水准,显示教职工对知识的取得知觉越正向,则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满意程度越高。

1.知识的取得与知识管理绩效之相关性

表6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重要程度之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事后比较摘要表

表7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满意程度之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事后比较摘要表

表8 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之相关分析表

2.知识的储存与知识管理绩效之相关性

由表8可知,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储存构面,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之满意程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0.486、0.512、0.429),达p<0.01之显著水准,显示教职工对知识的储存知觉越正向,则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满意程度越高。

3.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管理绩效之相关性

由表8可知,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移转构面,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之满意程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0.539、0.579、0.481),达p<0.01之显著水准,显示教职工对知识的移转知觉越正向,则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满意程度越高。

4.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管理绩效之相关性

由表8可知,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应用构面,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之满意程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585、0.600、0.509),达p<0.01之显著水准,显示教职工对知识的应用知觉越正向,则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满意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根据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之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间呈中度正相关,表示变项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验证结果,不支持虚无假设H4(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无显著相关),故研究假设H4验证的结果为不成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不同背景变项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知觉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的知觉,在知识的取得构面会因身份别为行政人员和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大于博士学位者而有显著差异;教师多未参与行政工作,对行政事务较不熟悉,而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的运作,使行政人员有多元的管道取得知识,是而服务于行政单位的行政人员,在知识的取得知觉程度较教育程度为博士的教师高。

2.不同背景变项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看法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在知识管理绩效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在顾客构面会因身份别为教师、教育程度为硕士与博士者而有差异;在内部流程构面会因身份别为行政人员、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而有差异;在财务构面则会因身份别为行政人员、教育程度为本科(含)以下者而有差异。

3.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具中度正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管理流程之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构面,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等构面呈中度的正相关。表示学校在知识管理流程的表现越积极,则在知识管理绩效的反应将更佳;换言之,亦越能促进知识管理绩效的提升。

(二)建议

1.建立知识管理成果发表研习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在知识的取得构面会因身份别和教育程度而有差异;是以,学校可善用此一特性,借重不同背景变项的经验长才者的知识分享,并透过知识管理成果发表知能研习的办理,促进各知识社群的互动交流与经验传承,也为未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师等组织成员,提供更多参与观摩学习的机会。借由知识管理成果发表研习机制的建立,除可提高组织知识能量外,另可将参与研习的成果列为对学校服务评量之参考,以激励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并奖励对校园知识管理贡献有功的人员。

2.订定知识管理绩效评核制度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背景变项的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看法有显著差异。是以,学校可掌握此一特质,有效建立知识管理绩效评核制度,透过不同构面差异的意见回馈机制,加以改善处理,如顾客构面教职工会因身份别和教育程度而有差异;内部流程构面教职工会因身份别和教育程度而有差异;学习与成长构面教职工不因背景变项而有差异;财务构面教职工会因身份别和教育程度而有差异。基本上,对知识管理施行成效的评量与回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在推行知识管理之愿景实现,透过知识管理绩效的评核回馈,除可激励组织成员、知识社群的积极运作与良性竞争外,亦能经由评核机制适度的调整知识策略填补知识缺口。

3.教育行政机关订定知识管理奖励计划

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呈中度正相关,二者间有密切的关联性,表示学校对知识管理的表现越积极,则知识管理绩效的反应越佳;另由过去的研究文献可知,学校知识管理与学校效能之间呈正相关,表示学校的知识管理表现越佳,则学校效能也越佳。是以,教育行政机关在鼓励各高校提升办学绩效与竞争力之际,可研订知识管理奖励计划,透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对施行绩效佳者提供奖补助经费,进而带动校园知识管理的发展与学校效能的提升。相对的,学校为促进知识管理的正向表现以提升知识管理绩效,应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知识管理的运作,强化知识分享与创新的动机,除加强知识管理环境的建置、营建知识分享的组织文化外,亦应适当的与激励措施相结合,例如订定校园知识管理奖励办法,或与绩效考评相连结,对知识上载分享最多或受肯定者、贡献者与创新者予以口头的表扬或实质的奖励等。

[1]刘名卓,张琴珠.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3(12):7-10.

[2]黄为.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6-11.

[3]曹斌.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模式和要素整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21-24.

[4]李祖强.组织文化对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4-9.

[5]胡智丹.平衡记分卡模型在高校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8(8):53-57.

猜你喜欢
教职工程度流程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