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区域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2018-05-31 02:49沈佳
商情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增长

沈佳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交通运输是人们缩短距离的重要途径,其影响程度已经远超运输业自身,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同时,交通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概念。因此,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既能够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能拉动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下面该文章对我国不同区域交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以此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缩小各区域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有很大差别,这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资源分布不均所造成的。我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因此中西部地区无论是运输业总值、运输量还是运输线路里程都比东部地区少。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也一直是在改革调整中摸索发展。早在2014年底,我国交通运输部通过在全国进行改革试点,获取的改革经验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同时取得的试验成果也具有示范效应。2016年是“t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交通运输部为了弥补交通运输的短板,提出了交通运输的总体目标,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并打造低碳智能交通枢纽,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7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交通新格局”,其中包括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交通短板的补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网络的构建等措施,这也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区域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白建国以来就很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目前的发展情况主要存在两大特点:一是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二是不断提高的交通运输水平。

最近几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规模不断扩大,机场旅客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同时货运量、客运量、货物周转量以及客运周转量提升幅度也很明显。通常衡量交通运输是否发达的主要指标是交通运输线路,同时交通运输线路也是交通运输最基本的载体。较高的运输线路覆盖率和较长的运输线路,往往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运输业发达。我国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线路里程,截止2015年,总的交通运输线路达到1013.892万公里,相较于1978年增长约8.3倍。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包括公路通行里程以及营运铁路里程。我国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人均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也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业总产值不断增加,人均交通运输业产值也是不断增加,加大交通运输业投入会带来产出的不断增加,这些指标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交通運输业的发展。以上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区域比较上,根据常用的区域分类方法,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分别是西部地带包括陕、甘、宁、青、川、滇、新、渝、黔、藏10个省市自治区,其次是中部地带包括内蒙古、吉、晋、黑、赣、湘、豫、鄂、皖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是东部沿海地带包括桂、冀、津、京、苏、粤、浙、鲁、闽、沪、辽、琼州12个省市自治区。在客运量、货运量、旅客周转量以及货物周转量方面,基本上都表现出中西部地区较落后,东部地区较发达的现状,这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呈现出三级阶梯状。其中,货物周转量中西部地区总和所占比例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平均运输距离方面中西部地区低于东部地区。客运强度上,西部地区旅客周转量所占比例最低,东部地区旅客周转量所占比例最高,西部地区客运量最高,东部地区客运量最低,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单位GDP客运量较低,单位运输线路客运量较大;货运强度上,东部地区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最高,西部地区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最低,中部地区货运量最高,东部地区货运量最低,说明我国中部地区单位GDP货运量较高,西部地区单位运输线路货运量较小。在运输线路上,总里程数各区域差异不大,但是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较小。铁路营运里程数和公路通行里程数都是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少,中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次之;内河航道里程数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少,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大,中部地区所占比例次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场、码头和港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些交通运输的集聚地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港口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东部地区主要包含了内河港口和主要大型机场和航班,这不仅满足了各区域之间的运输需求,还促进了各区域之间经济联系。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对三类地区经济的影响

我国第一类地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是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发展受到港口货物吞吐量、民航客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增长的影响,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因为这一类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港口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对促进经济发展起明显作用的是港口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类地区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小的是货物周转量,原因是:一方面各地区实际值不尽相同,同时生产水平、经济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难免存在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交通货物运输中重型运输所占比例下降,逐渐向轻型化运输转变,货运强度在下降。因此,经济发展受货物周转量的影响不太明显。

我国第二类地区由于处于重工业比较发达的中部地带,重型货物运输较多,货物运输在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货物周转量对这一类地区的经济影响最大,其次是旅客周转量,民航客运量对经济的影响最小。同时由于铁路线路多交汇于此,因此,此地区铁路线网密布,铁路运输对经济的影响与公路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国第三类地区由于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带,交通运输不是很方便,且货物运输需求量也小,此时货物周转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相反,旅客周转量对这一类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同时,这一类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不利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所以在旅客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民航运输,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

本文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水平,将其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区域,从规模性来阐述其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三类不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相对应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两者的差异性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又不完全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相一致,区域内部差异性是导致交通运输发展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使其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荣飞.谈谈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问题[J].经济研究,1980.

[2]尚荣丽.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研究[D].长安大学,2007.

[3]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

[4]赵明.道路运输资源空间配置的差异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8.

[5]高文晓.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及其地区差异[D].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经济增长
试析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