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调查

2018-05-31 02:49梅鑫南张一凤杨振龙
商情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众创南昌市创客

梅鑫南 张一凤 杨振龙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众创空間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式平台,为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理想载体。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资料,以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为调研范围,集合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六所高校的众创空间为调研对象,探索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力图全面梳理和总结南昌市的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揭示了高校众创空间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形成对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众创空间 高校

一、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基本现状

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现存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以原有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部门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发展众创空间。二是依托高校专业优势,校企合作与校办企业并举,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共建众创空间。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设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团委对众创空间进行管理。第二种是实行院校系三级管理,力图形成资源高度共亨、学科交叉融合,运行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模式。第三种是专业化管理团队对众创空间进行运营管理。第一种运营模式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实践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创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后两种高校运营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孵化创业项目为主要目的,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了高校众创空间的运作效率以及创业项目孵化的成功率。

二、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宣传教育

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借助官网和微信平台宣传,线下通过活动展开创新创业教育。

三、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不能“两手抓”

第一,部分学校重创业轻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强调了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部分高校似乎脱离了创新。创业项目多为市场现有产品,他们更强调实际的运营效果及盈利,在创新方面逊色许多。

第二,部分学校重创新轻实践。以学生的创新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创业方面捉及比较少,没有切实的政策支持学生的实地创业,一定程度上削落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南昌市高校众创空间缺乏鲜明的特点、明确的定位和专业的服务,持续吸纳创客的有效动力不足。除物理空间差异化以外,大都以提供工商注册、培训辅导等基础综合服务为主,这些功能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缺乏特色。同时,高校给众创空间的项目提供较多的帮助,比如房租水电全免,提供立项经费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立项的问题,但是在后期项目发展起来之后,向外界进行项目推广,仍需大量的经费。

(三)缺乏完整的交流体系,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仅限于内部交流,甚至内部交流较少。部分高校,众创空间项目比较少,而项目之问的相似度较低,导致项目之间的交流很少。外部交流机会少,渠道少。大部分学校之间的沟通是通过学生之间进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缺乏完整的交流计划,学生对外交流的积极性低。

高校众创空间的宣传推广方式有待完善,真正做到让项目“走出去”很难。有的学校未搭建完善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或者部分学校已经搭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开设课程以及开设课外创新活动方面,而且对政策运用还没摸索出成熟路径。

四、建议

(一)创新创业应统筹兼顾,协调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厘清高校众创空间的定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地把众创空问理解为一种创业服务平台,有的理解为提供培训辅导服务更偏向创新,要进一步梳理并确定众创空间的概念,厘清高校众创空间的定位,扫除社会、高校对发展高校众创空间的认知误区与盲区。对于孵化好的项目,学校应该适时地引导项目走出去,鼓励好的项目创业发展。对于注重创业的高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二)优化众创空间功能,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强化增值服务

(1)强化政策保障。虽然政府已出台了众多创业扶持政策,但在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壁垒依然严重,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无法落地。强化落实政府与高校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于大学生创客的培养和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十分必要。

(2)加强融资服务。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创投引导基金,同时,将申请免息贷款的流程简化,适当加大免息贷款额度,让创业者减轻资金负担。学校应强化创业增值服务,可以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金;通过组建加入创客联盟,设立精英创客基金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支持以及一定额度的资助。

(三)高校众创空间要建立完善的交流体系

高校应进一步培育全校师生的众创思维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扩大其开放性,打破各高校、各项目之问的限制,探索构建跨院系、跨项目的跨界式创新创业人才机制。

(1)内部交流。众创空间中的诸多创客与创业资源,通过创意分亨、信息沟通、交叉参与创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等,相互编织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嵌套的网络链接,可以增强众创空间的资源整合效率与生态柔性。

(2)外部交流,可分为高校众创空间项目交流、社会企业众创空间交流。外部交流最好是一个月一次,可以高校轮流以取长补短。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高校众创空问辐射带动能力

(1)对内宣传。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和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鼓励学生加入创客协会或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创新创业大赛、训l练营等活动、增强对大型创新创业赛事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创客大数据平台,提供详细全面的人才库、导师库;设立微信公众号或创新创业群,推送相关内容,利用校院系三级宣传平台进行报道和推送。

(2)对外宣传,加强高校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率和孵化率。高校问可以定期举办创业学术沙龙、整合区域创客资源,形成一个成熟的创业联盟。此外,高校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组织策划更多创新创业的活动,让高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更好的“走出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省市媒体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王圣丹,王水莲.我国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及支持系统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1).

猜你喜欢
众创南昌市创客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落后”就要挨打
请到康都来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朝阳“五个工程”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上海“工商众创十一条”出台 给创业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