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2018-05-31 09:14常建波杨彩云
党史文汇 2018年5期
关键词:黎城烈士抗战

常建波 杨彩云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黎城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黎城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区、完整县、模范县和试验县。朱德、彭德怀、左权、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党政军高级领导人曾在这里战斗生活,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黎城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军力(兵员补充)上,为抗战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现在,黎城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都留有抗战的红色印迹,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就是要教育我们不忘初心,激励我们继续前进。”——这是孙广兴同志2017年7月在“黎城解放暨黎城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与贡献”研讨会上,面对与会的百余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慷慨陈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身为黎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孙广兴同志,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和对党史研究的痴迷热爱,几年来,他不辞辛苦,倾情竭力,带领黎城党史研究室一班人走遍了全县的村村庄庄、山山水水间,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编红色史料,保护红色遗址,也与党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广兴献身黎城红色文化与党史研究的初心始于11年前的一次修路际遇。2007年,在为宽章村修出山公路的工地上,时任交通局长的他得知在宽章的大山深处,散失有不少黄崖洞保卫战中为保卫冀南银行资材而牺牲的烈士遗骨后,披荆斩棘带人上山查看,当看到崖隙深处腐朽的薄棺和烈士灰暗的骨骸,以及许多因天长日久被动物践踏滚落风化的骨节骸片时,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到党史部门查阅资料,与党史人员深入调研,他发现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他立下誓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收殓这些烈士遗骸,修墓立碑安葬,以志纪念!

2011年5月,他调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任伊始即主动向县委请缨,要求分管红色文化发掘保护工作。这不仅是缘于上面提到的他修路时的一个心结,更是由于他对黎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还未被省市以至中央知晓承认进而影响保护和开发的担忧。经过与党史部门一段时间的调研,他清楚地了解,黎城的抗战红色文化非常丰富,且各方面在全国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足以成为黎城的骄傲。但由于过去种种原因,错失了申报革命老区的机会,也没有将这些红色资源有效地保护起来,他要和党史部门一起勇于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行动起来,去挖掘保护这一段快要湮灭的抗战历史,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历史告诉未来,让黎城的后人继续弘扬和传承这一段红色记忆。2011年9月27日,他带领县党史、民政、文化部门及黄崖洞镇、《长治日报》记者等相关人员走进宽章山,开始了对烈士遗骨的收集安葬工作。2012年冬,宽章烈士墓终于修缮完成,举行了隆重的烈士归葬仪式,烈士入土为安,他的心也才稍安一些。也就是从那时起,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党史红色文化挖掘成了他的心头事,他一门心思扑在了党史研究的事务中,真正成为了一名比党史人还热爱党史的党史编外人,是到党史部门指导工作最多的县领导之一。

2013年,在他的促成下,黎城县成立“红色百村保护工程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党史研究室),他担任常务副组长,带领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全体人员,开展了有名的红色百村保护工程。他带领同志们深入各村邀请当事人和知情者座谈,走访遗址遗迹收集素材,同时号召全县爱好写作的同志加入到收集、采寫抗战历史的行列。他与党史部门共同策划组建成立“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出刊《八路军总部在黎城》,并综合考虑,分了几个部分编撰出版了黎城红色文化丛书。在完成宽章山烈士归葬之后,他带领党史部门的人员,奔波历时多年,陆续完成南委泉、苏村、新庄、孔家峧等地零散烈士遗骨的收葬工作。经由他争取、组织领导和协调,完成了黎城烈士陵园的迁址和新建。他还倾心注力组织开展红色遗址系统普查工作,在全县200余个村庄确立抗战遗址1000余处,编制重点保护遗址名录580处,重点保护村158个。孙广兴带着县党史部门经多年的不懈努力,黎城县上报红色保护项目90处,已列入省规划5处,开建县规划20处,修缮布展了黄崖洞保卫战及兵工厂遗址、北方局高干会纪念馆、冀南银行纪念馆、太行首届群英会纪念馆、孔家峧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乔家庄一二九师整军纪念馆、西黄须村太行军政委员会纪念堂、广志山烈士陵园、宽章山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和教育基地30余处,总计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这些经修缮保护的遗址遗迹,遍布黎城的村村落落,为黎城赢得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纪念馆”的美誉。

黎城的红色历史,遍布黎城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孙广兴和党史部门的人挖掘的史料越多,越对黎城红色文化情有独钟,割舍不下,也使得他对党史研究与党史工作怀有更加诚挚而深厚的情感:他与县党史部门一班人加大工作量,马不停蹄地抢救党史资源,并同党史研究室主任一道成为传扬红色文化的挑大梁者。他倾心支持关心指导党史工作,经常到党史研究室安排工作,开展调研,进行交流,他成了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常客;《黎城红色印迹》一书编撰遇到问题,他亲临指导;安排召开党史宣传活动,他亲临部署;党史教育基地选址挂牌,他亲自参与。黎城红色文化研究传承有今天的新局面和影响力,孙广兴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的坚守和奉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黎城举办“黎城解放暨黎城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与贡献”研讨会为最新高度,面对大量的、林林总总的、确凿详实、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面对黎城红色文化发掘研究一系列的成果,置身于黎城这座鲜活生动的抗战文物博物馆,与会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八路军文化研究会、中国长城学会、省委党史办和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省、市、县红色文化研究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八路军将士后代,从抗战初期毛主席党中央为华北乃至全国抗战布局“做眼”,朱德、彭德怀、左权、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我党政军领导贯彻实践的高度,就黎城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金融建设、后勤建设、对敌斗争、军民关系以及黎城人民的贡献和牺牲等各方面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在他的带领下,黎城实施了大规模的“红色百村保护工程”;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黎城解放80周年,北方局“黎城会议”召开78周年等纪念活动;召开了“黎城解放暨黎城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与贡献”“红色金融”“红色兵工”等研讨会;多次接待了八路军将帅子女追寻父辈足迹走访活动;编印出版了黎城红色文化书籍16部。如今,黎城的红色历史正在走出黎城,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央视4台、央视7台、央视10台和河北省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来黎拍摄,并对孙广兴进行了采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因为有孙广兴这样的坚守,有他这样的执着,黎城党史人守护发掘传承黎城红色沃土上的“党史”、追逐红色文化之梦的夙愿正在一步步实现,届时,大量的、确凿的史实必将还原黎城固有红色文化的本真,成为激励黎城16万英雄儿女开启新时代、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黎城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 曲星)

猜你喜欢
黎城烈士抗战
Self-screening of the polarized electric field in wurtzite gallium nitride along[0001]direction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黎城盆地形成及断裂特征、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官途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