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时间小主人
——基于“非纸笔”测评改进功能的案例分析

2018-06-05 10:03童丽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纸笔关卡活动

□ 童丽君

一、案例描述

根据学校低年级“非纸笔”测评的计划,一年级下学期的测评安排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Do都城。测评形式为结合一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的闯关体验活动。测试的关卡分为单学科、多学科、学科综合三类。其目的是检测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以便进一步查漏补缺,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测评场地的原因,测评安排了四个活动时间。学生可自行前往各关卡闯关。本测试规定,学生在完成必选的6个关卡后,可自由选择参加其他22个关卡的体验活动。为此,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然而,当结束测试的铃声响起时,有几个学生大哭起来。原来他们仅完成了规定关卡的任务,最喜爱的自选关卡竟然一个也没有体验。

二、原因分析

针对本次“非纸笔”测评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根据“闯关单”对一年级实际参与活动的582名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

关卡类型必选关卡完成情况完成6个完成人数582完成率100%

续表

“非纸笔”评价经常会采取游园、闯关、争章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安排测试的顺序,这其实也是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一次测试。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而有效的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培养小学生学会时间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开发个人潜力,使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小主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在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品德等学科中都有关于时间管理的内容,如数学课程中的《认识时间》,但从此次“非纸笔”测评结果统计的数据来看,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未能参加任何一项自选关卡的学生比例过大。各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访谈、观察,分析概括出造成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第一,缺乏时间管理方面的锻炼。这部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由祖辈抚育,他们不需要或没有机会进行自我规划和时间分配,缺少锻炼的机会,常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缺乏规则意识。第二,缺乏良好的习惯。这部分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注意力易分散,做事不专心,有拖拉的现象,须反复提醒才能完成任务。第三,发育存在差异。虽然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一致,但大脑结构存在男女差异,造成外显表现也不同。如一年级女生在语言发展方面,整体上明显领先同年龄段的男生。而男生的大动作技能(跑步、跳跃、平衡)发育要略快一些,因此也更容易好动、冲动,自控能力较弱,造成时间管理上的差异。

三、策略跟进

“非纸笔”测评是基于学校本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诊断、引导、改进”功能,是一种“导航式”评价。“导航式”评价,即将评价的核心功用界定为“向导”,像导航仪那样,始终把握前进的方向。其架构形式如下。

学校充分发挥了“非纸笔”测评结果的导航作用,将测评结果中显现的问题作为下个阶段学习的前置目标,兼顾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目标,实施教学改进。评价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从开始就“知道要去哪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自我诊断和监控,修正学习上的不足,使学生的“短板”变长,最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图,如下图所示。

针对学校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的“非纸笔”测评结果及分析,学校就学生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形成家校合力,疏通培养意识和习惯的路径

针对造成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原因,学校举行了“如何防止拖拉现象”为主题的家校课堂专题讨论会,指导家长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应对策略。由此,学校和家庭达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形成合力,帮助学生矫正生活和学习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形成时间管理的意识。例如在暑假中,布置学生去了解父母的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的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和时间的重要性。在家庭生活中,要求家长给孩子提供时间管理的锻炼机会,指导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每天阅读、运动各一小时,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半小时等。

家校配合开展“家庭擂台赛”活动,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比赛内容,包含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等,要求学生在家练习,学校组织每周一赛。例如“自主整理书包”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但未加入时间的考量。因此,“家庭擂台赛”在“有条理、有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有速度”的要求。这样有趣的家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实施时间管理奠定基础。

(二)改进学科教学,学习时间管理和应用方法

在各学科教学中,有不少关于时间的内容,如语文中的《一分钟》,道德与法治中的《课间十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数学中的《认识时间》等。教师如能针对学生实际问题,改进学科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如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其教学目标为:体验时间,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1时=60分;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数学组在备课时提出,要通过各种游戏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时间有感觉,特别是对经过的时间要有个强化的过程,并能用整点时间计算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深化了学生的时间体验,对缺乏时间管理的学生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课后拓展中,教师通过布置作业、预习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体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分析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由此学会合理安排计划,按计划实施,自我控制,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课间十分钟缺乏合理安排的现象,教师利用道德与法治《课间十分钟》一课,指导学生学习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教师请学生自由安排“课前准备”“喝水和上厕所”“课间活动”这三个任务,并阐述理由。学生发现,计划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样的教学改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方法,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支持。

(三)开展校园活动,搭建针对性训练的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对学生实施有关时间管理的针对性训练的平台。这些活动,给予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的机会,让课堂中所学的技能,得以应用。

如班级的值日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先预估完成各项劳动任务的时间,然后通过自主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完成值日的时间,并采用记录的方式,开展组际间竞赛,激发整个值日小组执行时间管理的决心。彼此通过提醒和督促,按时完成计划,确保质量,提升效率,克服拖拉的坏习惯。又如秋游活动,可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校的计划设计方案,从活动路线和时间,到集合的口令和总结,都由学生设计和执行。

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不断熟练应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感受学会时间管理所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实施时间管理所需的意志品质,增强了自控能力,提高了时间管理的能力。

四、成效总结

经过半年的教育教学改进,该年级学生在用午餐、整队、值日、课间活动、完成作业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在时间管理的意识、学习的专注度、完成作业的效率、时间规划的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并由此体会到快乐和成功感。如全年级完成午餐的时间由原先的40分钟缩短至25分钟。究其原因,是学生能根据队伍的长短来安排盛饭、打菜、找座位,通过彼此合作、专注就餐,提升就餐速度。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该年级的“非纸笔”测评活动在超市举行,这也是对一学期关于时间管理教育教学改进的检测。此次测试内容为:每个学生在规定的金额内完成购物计划,并穿插完成“在钟面上画出购物时间”“听音乐表现节奏”等项目,时间为40分钟。从当天统计显示,参与测试的581名学生100%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及穿插的测评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如购物金额计算错误,出现超支,在钟面上画出的购物时间不够准确等。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统计见下表。

完成率37%2.9%0 58.8%1%0.3%完成时间提早完成按时完成完成情况完成基本完成没有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没有完成完成人数215 17 0 341 6 2

从此次“非纸笔”测评的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改进,学生在时间管理上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案例说明,利用“非纸笔”测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非纸笔”测评不再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是强调了改进和激励功能,它是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进的导航灯。

猜你喜欢
纸笔关卡活动
本期主题
——五月,是诗的样子!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疯狂冒险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单宝塔诗
衍纸手工
时空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