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国际化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施
——以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18-06-05 08:45秦益霖
江苏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国际化跨境学习者

/秦益霖

一、国际化育人平台构建的背景

(一)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

从院校层面来看,北上广江浙等地的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水平上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学校实施国际化育人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二)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1.国际化人才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国际交流、经贸合作、旅游文化、酒店餐饮服务等领域国际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实施国际化育人发展战略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战略。

2.国际化人才是满足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诉求。现代服务业呈现业态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手段信息化、潮流国际化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践国际化育人模式。

二、学校国际化育人平台的实施策略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确立“跨境协作”育人平台的目标定位

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自身资源禀赋、师生特点、专业优势,“跨境协作”构建适合自己的全球关系网,充分吸收借鉴合作伙伴先进的国际化育人理念,以“人”的国际化为目标,定位上不“盲目跟风”,积极开展校本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行业竞争能力的“世界公民”。

(二)以“个性化”为需求,构建“项目驱动”育人平台实施路径

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接地气”的五大类“菜单式”项目(详见图1)。与美国、意大利等合作开展分段培养,与日本等合作开展互换生交流项目,学分互认;与英国纽曼大学合作,课程学习中植入纽曼大学商科模块;多方合作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考核,解决了原有育人平台服务少数人“曲高和寡”的问题。

图1 国际化五大类项目

(三)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生成“生态运营”育人平台机制

1.对接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构建跨文化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倡情境性教学。学校通过与境外高校对口专业开展跨文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美国社区大学、英国纽曼大学等高校的不同专业,形成“平台+方向”的动态课程体系,打造特色课程,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习者构建一个多元的易于互动的跨文化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跨文化平台互动中成长。

2.依托不同项目,“学中做、做中学”打造育人主导力量——“跨境混编团队”。“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组建“跨境混编团队”旨在促进学校师生在中外交流合作中学习。一项目、一团队,在国际交流中心牵头下,在系部专业教师与境外专业教师对接下,在应用外语系支持下,围绕育人全过程组建“跨境混编团队”。根据实施需要开展培训,让团队在项目“对接、互动、融合和循环”合作中“学中做、做中学”,提升主导团队国际化教学能力水平。

3.实施“生态运营”之“四定五对接”,生成育人平台机制。学校将“生态运营”理念细化成“四定五对接”,即定目标、定团队、定流程、定制度,对接文化、对接专业、对接课程、对接过程、对接标准。以此构建育人生态圈的有效融合,有效解决育人平台“水土不服”的问题。(详见图2)

图2 生态运营要素关系

4.以学校国际化战略为蓝本,铸就“系统高效”育人平台。遵循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成立国际交流中心,下设三级网络化管理服务系统。发挥设在学校的“中国餐饮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州菜研究院”“蒲公英国际旅行社”等机构的优势,建设包含“外国语言文化学习培训中心”“太极广场”“国际友谊林”“留学生公寓”等中西合璧、校景合一的国际化AAA景点校园,为育人平台做好系统支撑。

三、国际化育人平台的创新特色

(一)国际化育人平台建设理念的创新

首次系统提出“跨境协作、项目驱动、生态运营”职业学校国际化育人平台构建的理念,把“跨境协作”作为根,把“项目驱动”作为干,把“生态运营”作为源泉,追求育人平台枝繁叶茂的成果。

(二)国际化育人平台路径体系的创新

首先,育人平台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路径体系。结合不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合作对象开发五大类项目,项目具备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不同的职业情境、不同的成长路径,为广大学生国际化成长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选择。学生可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兴趣爱好、适应能力找到与自己比较匹配的项目。

其次,育人平台创新实现“项目资源+平台运营”交互式融合、“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混编对接、“职业标准+技能证书”柔性衔接,让国际化资源的内部、外部要素有效链接和循环流动起来,通过“文化、专业、课程、标准”等双向融合人才培养要素,创新实现育人平台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

最后,育人平台创新实现服务业专业向发达国家“走出去”。通过中国餐饮专业委员会、学校“中餐烹饪”优势及长期的海外影响力积淀,探索发达国家和地区输出服务业的路径。

(三)国际化育人平台“生态运营”运行模式的创新

为了构建“生成性”育人平台,创新提出“生态运营”概念,并通过细化的“四定五对接”实现国际化育人平台运行模式的创新。该模式克服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封闭、机械,容易“水土不服”的问题。(详见图3)

(四)国际化育人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

在合作项目洽谈过程中始终把“跨境协作”延伸到包括多元主体、多元资源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创新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境混编团队”的组建和培养,紧紧围绕项目的实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学中做、做中学”,打破常规,提升教师的国际教学能力。

18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涵盖日、意、美、英等1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2个合作项目,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积极寻求多样化、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最终使学生成长多彩、发展多元;使教师拓宽视野、绽放职业“神色”;使学校实力增强、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图3 “四定五对接”流程

猜你喜欢
国际化跨境学习者
聚焦港口国际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