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矛盾来了,是将常态课公开化好,还是将公开课常态化更好?

2018-06-05 10:11
今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完整性公开课笔记

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到底矛盾的是什么事情呢?作为一名教师,能让我这么纠结的事还是课堂。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平时上的课叫做常态课,只有在众人面前或外出讲课,才叫做公开课。

我的常态课是这么上的:

上课前几分钟做学生思想工作,或听首欢快的歌曲,或讲个小故事,或讲最近的热点,或讲個小笑话,或读几句自认为有意义的经典的句子等等。做好了思想工作,再加上几句话的说教,让学生对你心服口服,才能用心听课。

接下来就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专门提问我认为成绩不是太好或上课不集中的学生,我想好学生已经掌握了,没必要再提问了,所以被提问的学生大多都是临界生或学困生。

接着才是这节课的新授部分,我依然按照讲课的几个流程来授课,先是导入,再是知识点的讲解,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活动,突破重难点,讲练结合,当堂达标,课堂小结等,整个新授部分我是一点点、一步步、慢慢地跟学生讲解,该让学生在课本上描画的都描画了;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我会给他(她)充足的时间回答;该让学生黑板前来指出的或画线的,我会让他们来;能让学生做笔记的,我会让学生做完笔记再讲课。

总之,常态课中,我遵循的原则不是赶进度,不会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更不会担心学生因为不会做或思考时间太长而耽误了进度。常态课中,学生能“润物细无声”吮吸着知识,教师能轻松自如地讲课;常态课中,学生能放松地沉下心来思考、做笔记,教师能放得开地添些幽默;常态课中,学生不用担心有老师听课而出错,教师不用担心课堂的时间及完整性。

这是我的常态课,这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可以看出我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对学情的熟知程度。这种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师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放开,课堂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特别能照顾到临近生和学困生,知识点落实得好,课堂效率极高。

再来说说公开课吧,通常情况下的公开课是这样上的:

首先导入部分,必须出彩,吸引学生眼球,讲课老师就费尽心思地琢磨怎么“开场白”才好,要么播放一段视频,要么引用新闻热点等等。接下来绞尽脑汁地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怎么起个响亮的名字呀,怎么让活动部分更出彩呀,怎么说话更精炼呀,怎样做才更符合评委的胃口呀等等。

这就是我理解的公开课,这节课中不仅有讲课教师的思想,更多的是其他老师的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中只能看出讲课老师“演戏”的水平。这种课堂的优点是课件做得精美,教师语言精练,师生双边互动较好,设计合理,环节紧凑,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时间也刚刚好。可是我认为,光鲜亮丽的课堂背后,失去了太多的东西。比如,一点点思考的时间,一些幽默的话语,等待学生慢慢地回答问题的机会等。公开课更大的弊端是没有照顾到临界生和后等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得那么流利,那么标准。我敢说,这种课堂功利性太强,只适合“演戏”。

我的矛盾来了,是将常态课公开化好,还是将公开课常态化更好?有领导来听课,或外出讲课,我该怎么做才好?是落实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做“表面文章”?是提升优等生,还是照顾临界生和后进生?是照顾学生感受,还是赶进度,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所以,我纠结啊。

猜你喜欢
完整性公开课笔记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第一次公开课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